專題副刊

【又投票啦!‧上篇】用手中一票說話 棄絕種族神權政治

國會解散,第15屆大選轉眼即到,我們又要投票啦!

綜觀鄰國的政治發展,在我國選民即將出來投票時,也讓我們思考怎麼樣的政府才適合領導馬來西亞的多元民族社會;我們是時候棄絕自獨立後受種族政治的影響,支持多元種族政黨。

Advertisement

前陣子,塔辛(Thaksin Shinawatra)和英樂(Yingluck Shinawatra)出現在檳城街頭而引起路人轟動。希望那是因為這對兄妹曾是泰國首相,而不是因為兩人是聞名東南亞的華人的緣故。相信他們也像眾多的泰國人那樣,已很少意識到本身的炎黃子孫血統。

在我國選民即將出來投票時,也讓我們思考怎麼樣的政府才適合領導馬來西亞的多元民族社會,我們是時候棄絕自獨立後受種族政治的影響,支持多元種族政黨。

塔辛在位時(2001年2月至2006年9月),曾得到曼谷媒體大亨林明達(Sondhi Limthongkul)的支持。同是泰國華裔的林明達創立了“經理媒體集團”,出版多種泰、英文期刊和日報, 包括區域性的英文商業時報Asia Inc。

在2006年頭,林明達卻改換政治碼頭,與反塔辛勢力結盟,大搞“黃衫軍”推翻政府的示威活動。最後塔辛在一場軍人政變中下台,而林明達本人也在2009年4月遇襲險丟命。據報導,林明達事後在香港取得政治庇護,而曼谷法庭也基於商業欺詐罪判他入獄20年。另外在那段時期,塔辛與英樂(2011年8月—2014年9月任首相)也流亡國外。

ADVERTISEMENT

早前泰國首相塔辛和英樂出現在檳城。 (取自英樂臉書)

擺脫種族主義思維

有一點反映泰國和馬來西亞政治文化的不同:塔辛家族與林明達、泰國軍方和保皇派系進行的政治鬥爭中,塔辛的華族血統未曾被政敵炒作為攻擊的目標。家財億萬的塔辛,下台後依然深得鄉下貧困大眾愛戴。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塔辛的35歲女兒貝東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也開始為2023年3月的泰國普選給反對黨站台,並在不久前的一項民意調查中竟然成為時下最有看頭首相人選,看來泰國基層人民已擺脫種族主義的思維。

在11世紀下期元兵滅南詔國後,大量的中國傣族遷入今日的泰境,並參與暹羅王國的建立,設都於湄南河南部的阿瑜陀耶(Ayuttaya)。歷史文獻記載華人已在1400年初出現在這古都。

基層人民和睦共處

從阿瑜陀耶王朝起,大量移居泰國的華人與泰人通婚, 沒因不同種族而引起問題。由於中泰民族長期通婚的結果,泰人與華人的血統已不易劃分。據1937年的人口調查,泰國總人口為1460萬,其中1300萬人為泰族,其餘是以華人為主的外僑。但由於土生的華人多取得泰國籍,所以估計當年泰國華人實際上不少過350萬人,接近總人口的25%。

當時的泰國王室與華人移民保持密切關係,基層人民和睦共處,但進入1930年代國家政局出現變化。先是1932年發生少壯派軍人政變,然後泰國成為君主立憲國,實行國會民主制,過後軍人奪權事件頻頻,推行多項排華政策,包括限制和取消華族權利,甚至壓迫、驅逐和殺害等手段,但情況遠遠不像印尼發生的大屠殺暴行。

進入1970年代後半期,泰國軍政府開始轉向溫和。在1992年“5月風暴”的民主運動後,泰國步入較為穩定的多黨議會民主政治,文人政權取代了軍人政權。雖然如此,軍人到今日依然是國內最強大組織,而泰王繼續為超越一切社會集團的象徵。

由於泰國華人與泰人在種族上較接近,歸化和同化過程來得較容易。在泰國,政治鬥爭終歸政治鬥爭,種族和宗教不再是問題。

黃衫軍在曼谷街頭的反政府示威。 (網絡照片)

種族主義

強勢左右我國政治

在撰寫本文時,美國“Index Mundi”發表了2018年調查數據,在“世界最種族主義國家”排行榜中把馬來西亞列為第二名。有不少大馬人對此調查的準確性有所懷疑,但或許它也反映了我國一些受訪人士向外國機構表達的內心觀點,肯定的不少研究我國種族關係的國內外學者也持有類似論點。

我國大學政治講師詹德拉慕扎法(Chandra Muzaffar)認為獨立後馬來亞的聯盟(Alliance) 政府領導層,是“族權領袖第一,國家領袖第二”(Kaum, Kelas dan Pembangunan Malaysia, USM, 1984,第381頁)。他指出在1969年種族暴動前,種族主義已強勢左右我國政治。主導聯盟(Alliance)政府的巫統政黨在打造一個馬來人的商業、工業及專業社會時,並未受到馬華工會和印度國大黨的挑戰,進而造成非巫裔族群的普遍不滿。

旅居香港的我國學者黃枝連也指出513暴動後,政府推出種族主義色彩極濃厚的新經濟政策,限制了華族人士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為,造成華族資金和人才的大量外流。黃教授認為我國“華族的最大失誤”是在本身有條件和有權力與馬來族爭一日長短時,退卻以至“在憲法上使自己成為‘二等公民’和‘從屬民族’”(黃枝連,東南亞華族社會發展論,上海,1992, 第244頁)。

殖民政府

分而治之種下禍根

一般學者把獨立後馬來西亞種族不和諧的主因,怪罪於英國殖民政府的“分而治之”統治手法。也有學者認為我國華人昔日太過介入中國政治,而使自己錯失在馬來西亞政治上爭取應得權益的機會。

中國學者廖小建分析說:“殖民政府曾與馬來各邦蘇丹訂立協定,承認馬來人是當地的主人,承認和維護馬來人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等方面的特權……馬來人很自然把英國殖民者當作自己的保護人,從而忽視了殖民者對自己的政治壓迫和經濟掠奪,並把自己所遭遇到的困難歸於後到的民族,特別是與他們人數相當的華人……”(廖小建,戰後馬來西亞的政策,第54頁)。

到了今天,我國的種族關係基本上沒改變,華人覺得既然他們負有與馬來民族相同的責任,他們是應該享有相同的平等權利。掌握政權的馬來人則堅持為了使馬來人獲得平等,獨立後實行的一些歧視政策勢必要延續下去。這些族群間的矛盾聲音在人民投票換政府前夕特別響亮,涉及熟悉的種族宗教課題和熟悉的政治人物如敦馬哈迪和哈迪阿旺。

哈迪登位

打造大馬為神權國

在翻閱1980年代的刊物時,使我感慨萬分的是我國一直來被某些種族宗教問題困擾,望着這些三四十年前的照片令我感觸不已,敦馬和哈迪今天還緊咬某些課題,繼續給我國的多元種族社會製造緊張氣氛。

哈迪今年75歲,是位號召力超強的領袖,早年在埃及開羅大學修完伊斯蘭教法碩士學位,回登嘉樓後當伊教宗教司,卅多歲時他的星期五講道常吸引幾千人來聆聽。哈迪自2002年已擔任馬來西亞伊斯蘭黨主席,也曾是登嘉樓州務大臣(1999至2004年)。

哈迪的政治目標是要使馬來西亞成為一個神權國,以伊刑法治國。伊黨曾統治登嘉樓、吉蘭丹、吉打州,而哈迪每隔一段時期就拋出一些使非穆斯林感到不安的言論如: 伊黨執政後要成立全由巫裔穆斯林組成的內閣(2017);所有在城市運作的人都可參選,才不會讓民主行動黨壟斷,要不然513事件可能重演(2018)。最近在多名巫統領袖因貪污案被控、定罪及入獄,哈迪竟然還拋出“華人最貪污,更種族主義”的“屁話”(借用人家的話)。

1988年的敦馬推動「宏願學校」計劃。 如今97歲的他準備三度當首相。

敦馬任相

傷害華社經濟教育

在另邊廂,今年97歲的敦馬最近表態,要再出任馬來西亞首相。先前在1981至2003和2018至2020兩度出任我國首相的敦馬,也頻頻拋出種族主義的造勢言論,諸如“華人比馬來人有錢”,“華人用筷子吃飯使他們無法融入社會”,“提供更多獎學金給巫裔學生以解決教育差距”等等。

聽說華社研究中心要針對敦馬時代給華社造成的經濟教育傷害做深入探討。這使我想起敦馬在第二度任相時,曾推薦自己兼任教育部長,難道老人期望選民給他多一次機會來完成未了的“宏願學校”計劃?

敦馬政府在1995年12月正式議決在全國建立宏願學校,讓各源流小學生通過同在一屋簷下學習來達到“國民團結”目標。由於華社強烈反對,認定宏願學校會使華小變質而使計劃遭擱置。在2018年二度任相時敦馬還提出宏願學校計劃,並解釋那不是為要關掉華小。

甭說敦馬如何背叛希盟政府至掉失政權,不少選民還記念在2018年大選成績揭曉時敦馬成功發揮民族凝結力,保住國家順利改朝換代,過後他更將落馬的納吉送入獄。但來到第15屆大選投票日,是時候選民棄絕貽害國家已久的種族神權政治及其代表人物!

1983年的年輕領袖安華。今日的安華是走多元種族路線的希盟首相人選。

特約報導 \ 陳潭深

照片 \ 陳潭深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