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你好!巴生南區老字號-完結篇】 創業不易 守着家業守着你

巴生南區舊街有着古老的建築加上逾250年歷史,在歲月的洗禮之下,很多上一輩的創辦者或早已離去或早已退休,他們留下的夢想和創下的商號,需要後輩來延續。今天就讓我們從新一代管理人身上,細讀他們的故事。

雞粒飯有婆婆的情懷

Advertisement

圆圆的饱满的一粒粒包含着手作温度与浓郁香气的鸡粒饭是许多人的最爱,桃源鸡饭店是一家延续父亲的梦想及女儿的理想的鸡饭店,两代人一个希望,圆了延续了就满足了!

1957年开设于巴生班达马兰新村的桃源茶餐厅,是由现今桃源鸡饭店负责人尤玉萍的阿嬷李瑞莲所经营。尤玉萍的父亲尤国强当年在餐厅里开了一摊鸡饭档,以图在饮食业闯出一爿天,只可惜后来因为开放早市,影响了人流,逼不得已结束营业,自此尤国强梦想锁进了记忆库里。

从事白领工作的尤玉萍厌倦了在银行里替别人数钞票的日子,很想开一家餐厅,但这理想因种种因素一直搁浅着,直到2018年9月她才毅然舍弃高薪,开了桃源鸡饭店。

“选择在后街开鸡饭店是有几个原因,一来父亲煮的鸡饭很好吃,二来旧区在以前有一家圆圆鸡粒饭也非常好吃。”

ADVERTISEMENT

捏饭团双手须耐热

至于桃源为何主打鸡粒饭,就尤玉萍所说,当年婆婆到树胶园割胶前,把煮熟的米饭搓揉成团带进树胶芭,休息时把饭盒打开,一团团的米饭还带有温度及香气,而且饭团容易吃,用手一抓放入口即可。

“考虑到鸡饭的保温和香气的优势,我决定就卖鸡粒饭。在我眼里,鸡粒饭已不是马六甲闻名的鸡粒饭,或者是当年圆圆的鸡粒饭,而是婆婆的情怀、温度及味道。”

一粒粒的鸡粒饭,吃起来含有亲情的热度,把饭粒稍微拨开,一股香浓的味道扑鼻而来。鸡粒饭入口容易,但搓揉成团状却不简单。把热饭从电饭煲里取出放上手心的时候,米饭是热的,所以第一要求是双手必须能耐热,搓捏的时候力度也须控制得宜,太过用力,饭粒会过于结实,力度不足,饭粒会过于松散,两者都会影响口感。

桃源鸡饭店圆了父亲尤国强的梦想,也圆了女儿尤玉萍的理想;告别舒适圈跳入另一个全新的领域不是说不冒险的,但难得有父亲大力支持,两父女并肩前进,是一个无法言说得令人羡慕的画面。

老街老店 光明玻璃鏡莊

齊心守護父親心血

话说孟母有三迁,而光明玻璃镜庄却是五迁,但无论搬迁到哪,都离不开巴生旧区,一个生长、孕育及延续两代人梦想和事业的一个地方。镜庄目前由4兄弟姐妹共同打理,大家配合无间,构成一幅乐也融融的和乐画面。

根据兄弟姐妹中年纪最小的弟弟陈金水透露,光明是父亲陈永光于1965年创立的,地点是后来被大火烧毁的旧区旧店屋,尔后搬迁至海南会馆旧址,后再搬迁至兴业银行旁边,之后又搬迁至7-11便利店对面,3年前又一次搬迁,就是现址Jalan Station,大家俗称的后巷。

“光明的历史有至少55年,自父亲10年前过世后,由我们几位兄弟姐妹一起打理。就是哥哥金荣,两个姐姐美云和美凤。”

光明玻璃镜业最威水的事迹,就陈金水所言,是父亲当年为各个不同姓氏的顾客,在玻璃镜面上刻制郡望牌,就是那种在门楣上悬挂着,代表自家姓氏和根源的一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牌子。

通力合作和谐愉快

“这种手艺是需要精细的手工加上美术底子才能做到。父亲写得一手好书法,他先将顾客的姓氏写下,然后用一种药水搭配银水,慢慢的做出郡望牌。现今吉胆岛或五条港的居民有很大部分住家都还挂着我父亲做的郡望牌呢!”

一些老顾客来光顾时,还会邀请陈金水去吉胆岛看看其父亲当年的杰作,或者询问哪里还保留这手艺。

光明玻璃镜庄目前主要是为顾客制作镜框,相框或简单样式的门窗、玻璃架子等等。顾客提供要入框的作品例如书法、画作、刺绣、照片,然后挑选框架和玻璃就行了。

镜庄内的氛围是和谐及愉快的,大家分工合作各就各位做好份内事,也正因为这样,他们虽然5次搬迁,但生意丝毫没有流失,满意的顾客会回头,也会帮忙介绍新顾客,可以说是生意滔滔呀!

老街老店 振安行

三代人拚搏三家店

坐落在巴生旧区的振安行从1940年营业至今,从一家店面发展至三家店面,这一路走来的亮丽成绩引起很多人的羡慕和钦佩,无他,这都是一代、两代和三代家族成员共同造就的荣耀,当我们在为振安行点赞或艳羡时,又知不知道他们在得意的背后,到底付出了多少心泪与血汗?!

将振安行一路走来的发展故事讲述出来让大家认识的,是振安行现今第三代负责人之一今年34岁的赵芷慧。

振安行的创始人是赵芷慧的爷爷赵增琴,当年销售的商品和现今的没什么差别,就是洋服、校服、日常用的包包、袋袋、书包、毛巾等等,是属于价格大众化的洋货店。

1953年赵家长男赵文彪出世,由于是长子,从小他就必须参与店舖的事务,随着年纪渐长,他不但要参与更要背负起责任。“父亲当年还要去吉隆坡办货、做买卖,还要陪奶奶去摆早市和夜市。可想而知,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东奔西跑之余还要日晒雨淋呀!”赵芷慧说。

逢年过节超忙碌

赵芷慧出世时就已经住在店舖楼上,平日放学回来,总得到店里帮忙。平日的生意还能应付,但逢年过节,尤其是开斋节、新年、屠妖节等节庆,甚至是12月底开学前夕,店里就只有两个字“忙”和“乱”能形容。

“我在上小学或中学时,因为要早起,上楼睡觉时父母亲还在楼下忙着,等我次日睡醒要去上学了,也见到父母亲还在店里忙着。我不知道父母亲整个晚上有没有休息,但我的印象中这情景逢年过节就会重演一次,这就是做这一行的辛苦呀!”

早年治安很平静,晚上即使开着大门做生意,也不会担心遭打劫,有顾客上门就热情招待,从不犹豫或先探头查看来客相貌才决定要不要开门。

凭着一股拚劲,振安行从原本的一家店面,在2000年发展至隔壁两家店面,接着在2014年再在对面街开了第三家。这辉煌的成就全是一个家族三代人一起拚搏的成果,先苦后甜是不变的哲理,也是寻常生活的最佳写照。

振安行做的都是熟客和街坊生意,也是一家有人情味的商店,赵芷慧说顾客来购物都可以要求减价,“这家店呀,阿公小时候就来买过……”顾客总是喜欢这么说,昔日的回忆油然而生,故事将一页一页的写下去。

老街老店 佳運體育

熱愛運動所以開店

坐落在巴生旧区的佳运体育健身用具,在八十年代为推广本地运动项目尤其是羽毛球,邀请了国际知名羽毛球星包括中国的杨阳、韩健等名人到来进行切磋赛,当年的盛况教人津津乐道,成为众多人的集体回忆。

在巴生旧区的店舖中,佳运体育健身用具店可以说是比较“年轻”的店舖,虽说“年轻”,但实际上也有近40年的店龄了。佳运是在1984年由现年80岁的陈添吉开设,由于年事已高,目前退休在家享清福,店舖交由女儿陈美玲看管。

陈美玲表示父亲自幼热爱运动,所以才会开设运动用品店,“父亲尤其喜欢羽毛球,当年也打得一手好球,也结交不少羽毛球界的朋友。在八十年代期间,父亲为了推广本地羽毛球运动,更经常举办羽毛球赛事,整天除了忙生意就是策划体育赛事,生活非常充实及忙碌。”

佳运的基业是陈添吉努力的成果,除了广交羽球好友,举办赛事等各个方面的推广,陈添吉也经常出外坡推销与接订单,因为佳运也是数个运动产品的本地代理,推销区域甚至远至彭亨州。

“也可能是兴趣使然,佳运在父亲辛苦耕耘下茁壮成长,1995年开了第一家分店,2000年又多开一家,目前由其他兄弟姐妹负责管理。”

通晓各器材优劣

陈美玲年纪轻轻就已经在店里帮忙,她记得当时年纪尚小,每当有赛事举办都需要在赛场外的摊位帮忙摆卖商品,场内赛事传来的一阵一阵欢呼声总是令人羡慕和热血澎湃,可惜她又不能进场观赏,只能听别人转述,例如当年羽坛四大天王之一杨阳的黄金左手多么厉害……哎呀,就只有赛后听的份。

陈美玲对运动事业其实兴趣不大,但为守着家业也一步一脚印慢慢学习和习惯过来了,从在旁帮忙穿羽毛球拍的线到懂得计算磅数及绑线,精通各种运动器材的来由和用法,分析商品的优劣等等,这是一个漫长的蜕变过程;陈美玲享受也珍惜这一切,毕竟,父亲的心血就应该好好守护。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