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人生有Take 2‧完結篇】留守戒毒所 產後轉跑道 顏清吉林芯悅輔導助人

在吸毒、戒毒、再吸毒、再戒毒的情況下,顏清吉白白浪費了16年的珍貴歲月,經過反省後,他決定留守戒毒所,陪伴毒友戒毒,為自己贖罪。從此,他從行屍走肉的癮君子變成反毒英雄,並出任戒毒機構得勝之家的行政主任,以自己的戒毒經驗協助毒友戒毒。

Advertisement

有些人認為,輔導員是“求生浮板”,許多求助者會像倒垃圾般,把負面情緒、心事與苦惱往輔導員身上倒,期待輔導員能接住,因此,獨力扛下一切的輔導員再苦再累,也必須為排解情緒尋找出口,以免自己比求助者先倒下。

隨着社會開放及包容力強,一些曾罹患精神病的人士,或是曾犯法的罪犯及癮君子獲得重生後,都得以出任輔導員一職,通過個人經歷協助有需要者重新站起來。由於他們過去多是在他人的協助下重獲新生,所以重生後便立志助人,回報協助者的恩情,或藉此自我救贖。

ADVERTISEMENT

偷騙搶日子不堪回首

得勝之家的檳城、吉隆坡行政主任顏清吉過去便是在吸毒、戒毒再吸毒再戒毒的情況下,渾渾噩噩度過了16年歲月,當他進出監牢多次,開始對這樣的人生模式感到厭倦後,便勇敢的面對過往的“惡行”,發現過去的日子都是白過的。

經過反省後,他決定留守戒毒所,陪伴毒友戒毒,為自己贖罪。這個善念,也讓原本處於社會底層的他從此走上了反毒之路。

不僅如此,他從原本的癮君子變身為公益戒毒機構──得勝之家的檳城、吉隆坡行政主任。作為過來人,他常以過去的經驗協助毒友戒毒。

“如果我過去吸毒和戒毒的經驗有助毒友,甚至能讓他們和家庭走上重生之路,那就是極具意義的事。”

他說,過去,他一人吸毒卻令全家人受罪,毒品也傷害了健康,並讓他幹下對不起社會的事。

“為了吸毒,我曾偷、騙、搶,無所不用其極,那段日子令我不堪回首。獲得重生後,我多年來也研究出心得,首先得掌握毒友吸毒後的情況及性格,若無法掌握就無法協助對方擺脫毒癮。”

他披露,他們多是在接獲毒友家人的求助後,通過電話聯絡並與毒友家人會面,藉此了解毒友吸食何種毒品、吸食了有多久,以及曾否戒毒或曾否被捕。

“與此同時,我們也得了解他們的家庭、感情與事業狀況,然後才選擇所需的處理模式。一般上,毒友大致分為3種,第一種是剛剛加入吸毒行列的人士,由於吸毒的後遺症還沒完全出現,還能工作並自理生活,第二種則是無法如常上班,日常作息日夜顛倒,這種類型的癮君子講話語無倫次。第三種毒友則情況已非常嚴重,甚至已患上精神分裂症,平日多有幻聽、暴力和偏差行為,這一類毒友最為需要執法單位的協助。”

他說,第三類毒友最容易獲得新生,至於第一類和第二類毒友,常在成功擺脫毒癮後,還需接受一年半的心理輔導,通過被約束管理的方式重新為人。

吸毒者脾氣差

或患精神分裂

顏清吉披露,吸毒者的性格一般反覆,脾氣異常暴躁及經常失控,因此,輔導員須先了解對方的性格,學習與對方相處取得信任。

“在接受3週的戒毒療程後便已算戒毒成功,基本上不會想再吸毒,此時,我們必須協助他們重建價值觀,戒除心癮。一些戒毒者在接受療程期間會有暴力傾向,但他們很少攻擊人,有者會拒絕回家,甚至故意鬧事、恐嚇,強迫我們不要讓他離開戒毒中心。”

他說,毒友長期吸毒後,思想會有偏差,心理狀況很複雜,因此,在為期一年半的輔導療程中,輔導員得協助戒毒者適應環境,學習管理情緒,導正價值觀,以及引導他改善生活方式。

“吸毒過度者除了有暴力傾向,還會患上精神分裂症,所以多需配合精神科醫院提供治療,等狀況穩定後,才正式接受戒毒療程。”

他說,吸毒者非但不傻,還很聰明,許多大學生、高階人士、大老闆或教授也因各種因素而淪為癮君子。

“我連中學都沒讀完,要如何令這些高知識分子乖乖受勸?其實,輔導的重點應是着重於信用,唯有互相信任,療程才能順利完成。”

助戒毒耗精神 

每月僅幫3人

顏清吉說,他在輔導戒毒者時,難免會被戒毒者挑戰,這令他情緒低落。

“有些戒毒者本是‘老大’,戒毒時也會擺出‘老大款”挑釁輔導員,這種態度短期內很難改變。”

他指出,遇到這類戒毒者時,他多是依靠信仰,祈求上天讓他保持正能量,沉住氣隨機應變以及以理服人。

“我絕對不會放棄協助任何一個戒毒者,對我來說,只要是願意到中心求助的人士都是我們的兄弟。”

此外,一般吸毒者的原生家庭多已破碎,如果一般人不願以愛心接納,他們將很難回頭。

“過去這些年來,我曾接觸許多吸毒者,看到許多父母因孩子吸毒而上門求助時面對的痛苦,甚至曾有一對父母為了孩子雙雙向我下跪,他們的心酸、痛苦和無奈,那些吸毒兒不知何時能懂。”

他說,他也是在接觸這些個案後才知道,原來他也曾讓父母這麼痛苦,這也讓他悔不當初。

他披露,由於協助毒友戒毒需耗費很多心機和精神,他每個月最多只能協助2至3名毒友,需要至少一年半陪伴對方,才能讓對方完全擺脫心癮。

“以海洛因及冰毒為例,前者讓人上癮,後者卻會導致精神、身體產生重度依賴,很難擺脫冰毒。凡是吸食冰毒者不會主動求助,因他們認為懂得控制。一般吸毒者往往說要戒毒,但心裡卻想着另一套,加上喜歡聽謊言,所以,輔導員需通過輔導、誘導、勸導及不同技巧的套路,協助戒毒者擺脫毒癮。”

女子為情自殺 受輔導又尋死

“尋求輔導者必須自助才能獲得重生,畢竟心理諮詢師只是提燈人,只能幫助案主探索及了解問題,從中尋找資源並協助他們找到力量走出困境。”

林芯悅說,心理諮詢師也需時時自我覺察,不可陷入拯救、樂於被當成“救生圈”的狀況。

她指出,假如不自覺或想藉此滿足自己以往未被滿足的渴望,隨時會讓自己捲入案主的迷途漩渦中。

“我們也有需要遵守的界限,一般上是提供3次至6次輔導後,有關個案的輔導過程就算結束,我們也不會主動與案主聯絡,除非對方自行聯繫我們,輔導員胥視情況再予以回覆。”

她說,曾有一名女子因感情問題而自殺不遂,隔天,家人把她帶上門,她在接受輔導期間甚至一度企圖再尋短。

她與這名女子維持9個月的輔導關係,幫助她重燃人生希望,過後,她知道對方想與家人一起去旅行,且有意當演員,於是,她引導該名女子逐步完成這兩項目標,讓對方逐步走出困境,再次找到新方向。

心理諮詢師需嚴格遵守保密原則,替被輔導者保守“秘密”,連枕邊人都不可透露半句。不過完成輔導後,輔導員可胥視個案情況,尋求受輔導者的同意,借用對方的個案作為研討或教學個案。

“在輔導期間,若遇上受輔導者情緒失控,我們會運用娃娃、發洩棒等工具,教導受輔導者正確宣洩情緒,讓他們的情緒緩和。”

患產後憂鬱症 

曾萌拋兒念頭

有14年經驗的大馬註冊輔導員及心理諮詢師林芯悅說,她在罹患產後憂鬱症後,因獲得他人的幫助得以走出陰霾獲得新生,因此身心重獲健康後,她決定加入輔導行列,以個人經驗協助有需要的者走出憂鬱。

她披露,誕下次子後,剛巧丈夫換工須常出外公幹,獨留她照顧兩個幼兒,心力交瘁下,她經常情緒失控哭泣,胡思亂想誤以為枕邊人不體恤她,並一度萌起掌摑及將幼兒拋下地的念頭。

“後來,我驚覺自己可能患上產後憂鬱症,於是向檀香寺愛心線尋求心理輔導,經過輔導員的勸導與分析後,我才逐漸走出陰霾。”

她感謝在人生最低落時得到幫助,所以,她在心理生理康復後,決定改變人生方向,加入輔導行列。

她說,在加入檀香寺輔導行列前,需先接受一年的輔導課程培訓,完成心理學碩士課程後,她目前正攻讀美國心理劇導演課程,對她來說,輔導生涯就是活到老,學到老的旅程。

走出產後憂鬱

當輔導員助人

林芯悅從小喜歡接觸人群,大學畢業後便從事工廠器材、醫療銷售工作,直到次子出生後,她因罹患產後憂鬱症並重獲新生後,才決定轉向輔導領域發展。

“在當上輔導員後,我才發現各行各業都面對壓力,老師有壓力,私會黨徒也有感情問題,甚至夫妻家暴、學生網絡上癮,所幸他們會通過管道上門求助。”

她說,她接觸的個案分3類,其一是精神疾病,包括憂鬱、焦慮、強迫症、精神分裂,其二是家庭與兩性關系,其三為個人前景、信心及自我重塑。

她指出,家暴的加害者不一定是丈夫,也有丈夫被妻子毆打,以及夫婦互相施暴的個案。

“感情困擾也不侷限於青少年,曾有私會黨徒上門訴苦,指自己受感情困擾要求輔導。”

她披露,過去也曾有妻子因丈夫沉迷色情網站,主動把丈夫帶上門尋求治療,當然,也有父母因孩子沉迷網絡遊戲向輔導員求助。

“不同的心結需用不同的輔導方法,輔導員必須先把糾結慢慢打開,再逐一勸導,才能把他們引出死胡同。”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