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中氣十足 】 艾灸治皮膚瘙癢

中醫認為,皮膚癬菌病是因汗洩不暢而致內蘊濕熱,病久耗傷陰液,營血不足,血虛生風生燥,肌膚失養而成。

皮膚病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癢。

Advertisement

膚病是小病,若見癢治癢,見皮治皮,圖標而忘本,或過於重視激素、抗過敏類藥物,即會有損於肺肝腎,滯礙於二便排解濁毒,易導致變證多端。且此類藥物多損傷人體正氣,為解皮膚之疾而損人體之正氣未免以小失大之舉。

治療以肺為主

《內經》:“癢者散動於肌腠,故為陽”,說明瘙癢之症多在表屬風。

《針灸大成》:“在肌腠非熨火芮不能以達”,說的是,治療皮膚病,除了艾灸,其它辦法都難以抵達病灶。

ADVERTISEMENT

綜合上述論述,皮膚病更適宜用艾灸來防治。

艾灸能溫陽除濕,也能散火祛風邪。溫陽則中陽充足,散火則火邪外散,因此灸法能治皮膚病。諸瘡疹毒癢皆可灸。

艾灸不僅可消炎、殺菌消毒,並且艾灸熱力深透局部,可促進局部氣血運行,抑制滲出,提高免疫,達到扶正祛邪之目的,對於大多數皮膚病有非常好的預防和治療的作用。

黃金搭檔穴位

除了要祛濕熱祛風邪外,肺主皮毛,所以,艾灸治療皮膚病以肺為主。

因此,在艾灸治療皮膚病時,可用“阿是穴(患處)、曲池穴、血海穴、合谷穴”這一組作為黃金搭檔穴位。

1.阿是穴

阿是穴就是患處,這是治療皮膚病的主灸穴位。

2.曲池穴

曲池穴為大腸經的合穴,大腸經多氣多血,具有較強的活血和通調大腸腑氣的作用,而肺與大腸相表裡,大腸腑氣一通,則肺的生理功能自然恢復正常。

3.血海穴

血海穴屬於脾經,具有活血理脾的作用,而脾土生肺金,脾旺則肺氣足,皮膚健康。

4.合谷穴

合谷穴為大腸經原穴,屬陽主表,宣洩氣中之熱,升清降濁,疏風散表,宣通氣血之功。

以上這組穴位具有“養血潤燥、祛風止癢”的功效,當然不同的皮膚病,還要結合相關的症狀辯證論治。

撰文 : 馬來西亞中醫師暨針灸聯合總會(醫總)總會長 黃保國博士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