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DIY新年下編》每張剪紙都是祝福 慧心巧思剪出年味

疫情下的金牛年大家stay at home,建議不要亂亂跑,還是乖乖留在家為妙。反正在家無所事事,不妨跟著城中手作達人製作充滿節慶氣氛和有溫度的手作,過一個意義非凡的幸福年。

來自巴生的剪紙達人劉端嫣,一張紅紙,一把剪刀,一雙巧手,三幾下功夫,一張洋溢著節日喜慶的紅艷剪紙燈籠即掛在手心上,把剪紙貼在門前、玻璃窗,或是送禮的紙袋,年餅餅罐上……好比春風吹過臉頰,吹開漫山遍野的紅花呀!

Advertisement

鵝絨禮坊取“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之意,主要是傳遞和售賣與中華文化教育相關的資訊和禮品,但開業後邊往前走邊環顧周遭,坊主劉端嫣反而以自己的興趣剪紙藝術為其中一個發展方向,提倡的剪紙教學更受歡迎也更加容易讓人記起,這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皆大歡喜成果吧!

劉端嫣於7年前創立鵝絨禮坊,開始在網上推廣和中華文化與教育相關的物品,包括書法用具、剪紙、瓷器、華樂光碟、益智遊戲,後來也加入中華味濃厚的上衣、旗袍和繡花鞋等等,過後她開始接觸文創市集,成為小攤主一員,進一步與人群互動,面對面與顧客交流;5年前因緣俱足下於巴生的普樂空間開設了一個實體坊,積極且有步驟的朝目標前進。

劉端嫣初時是向朋友學習剪紙,後來報名參加課程,過後更購買大量書籍充實知識,當然,這期間剪錯了多少張紅紙,用鈍了多少把剪刀,沒有人知道,手掌虎口也因為使力過度而受傷疼痛更無人知曉,在我們眼前的她,是一臉的神閒氣定,嫻靜地右手握剪,左手執紙,要仙鶴有仙鶴,要騰雲有騰雲,要滿院梅花有滿院梅花──好一雙令人羨慕會變魔術的巧手啊!

她的第一堂剪紙教學是在2016年12月23日開課,對象是小朋友,那一次之後或每個星期或每兩個星期都會開課,即使是在MCO期間,為了延續教學,逼於形勢只能從面對面實體教學改為線上教課,教學工作4年來從未間斷過;她的學生小至7歲,大至60餘歲,課程分為低年級、高年級和成人班。

ADVERTISEMENT

剪紙藝術可以是很普通的剪紙,也可以是深入主題的藝術佳作,無論是哪一種,趁著新年不妨給自己剪一串祝福,過一個平安的金牛年吧!

採主題性教學 弘揚中華文化

一紙一生命,一剪一新生。一張普普通通的紅紙,經巧手一剪之後,變得生動活潑,彷彿被賦予了生命。

劉端嫣的剪紙課程採主題性教學,喜愛中華文化和歷史故事的她,在開啟課程前總會先描述一段故事,吟唱一首詩詞,朗讀一篇文章,更與學生分享二十四節氣的各個細節,在傳授剪紙手藝的同時,也傳遞中華文化內涵與常識,詩詞或人文的瞭解和思想,從中再尋思靈感剪出作品。

“例如我的主題是《小蝌蚪找媽媽》,在與小朋友分享了故事之後,我們就依據故事中提到的角色例如蝌蚪、青蛙、小雞、烏龜、螃蟹、金魚等,剪出至少10個作品,小朋友聽了故事,明白了內容,也會提議自己喜歡剪些什麼,從中小朋友們的鑒賞能力提高了,對事物的敏感度增加了,對物品的特性也更加能掌握,我想,這就是剪紙之外的另一個收穫。

“詩文剪紙也一樣,例如我們讀誦元朝王冕的詩詞《墨梅》: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這是高年紀同學的課程內容之一,我們須先明白這首詩詞的內容和含義,過後就可以剪出各種不同款式的梅花,透過剪紙,可讓我們進一步瞭解中國優美的詩詞作品。”

不剪過不留茬 剪紙七大提示

開始剪紙之前,劉端嫣先說說小提示:

一)剪字樣時,在紅紙正面寫字。

二)剪圖案時,將紅紙正面對摺,那麼就可以在背面勾畫圖案,同時剪完後也不會留下鉛筆印。此舉也可以避免紅色一面不小心沾上水滴,或使手指留下紅印。

三)在繪製圖案時,確保每一條線條都是平均的,粗細厚度都要一致。

四)繪製圖案後,把需要剪去的部位以虛線勾畫,以免出現混淆。

五)利用訂書機固定好位置,釘在靠近線條位置,減少剪紙時紙張走位的情況發生。

六)三先三後定律:先內後外(先剪紅紙裡面的部分),先主後次(先剪主要部分,例如動物就先剪眼睛部位),先繁後易(先剪難的部分)

七)不剪過,不留茬(不要剪過線,也不要留有茬,表示剪不斷的不要以手拔除,以免留下斷紙,影響美觀。)

剪紙臉書專頁:www.facebook.com/yianpapercut,歡迎進入發掘剪紙藝術的美妙。

懂多一點

一把剪刀一張紙 剪出喜怒哀樂

現代剪紙在歐洲、亞洲、美洲的一些國家都有熱衷剪紙的藝術家,譬如在南亞一些信奉小乘佛教的國家,以及日本和墨西哥都保留著剪紙習俗。

剪紙在中國也叫“刻紙”“窗花”,區別在於使用的工具,有的人用剪刀,有的人用刻刀,然而創作出來的作品卻近乎一樣。

中國是世界剪紙的原鄉,最早的紙與最早的剪紙都產生在中國。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作為一種鏤空藝術,它能給人視覺上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每逢過節或新婚喜慶,人們便將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家中窗戶、牆壁、門和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濃厚。

在中國農村,剪紙通常是由婦女、女孩們來做。在過去,剪紙幾乎可以說是每個女孩必須掌握的技藝,還被人們作為評定新娘是否賢慧的一個標準。

在中國南北方的剪紙藝術,通過一把剪刀,一張紙,就可以表達生活中的各種喜怒哀樂。剪紙,作為一種原始藝術的載體,它善於將不同空間、時間的物象進行組合,通過一種誇張和變形的手法來改變對象的性質、形式,進而改變自然原形的慣常標準。

燈籠剪紙捎春意

劉端嫣教導大家剪一個簡單的燈籠剪紙,告訴大家“春”來了!

材料。紅紙、剪刀、刀片、鉛筆、訂書機。

一)把紅紙對摺後,將剪紙圖案勾畫在紅紙背面。先掌握簡單剪紙技巧後,可自行將難度提升,上網搜尋喜愛的剪紙圖案,技藝成熟後更可進行創新。

二)將需要裁剪出的部位畫上虛線,同時以數目字標記先後的剪除部位。可採用三先三後定律做標記原則。以訂書機把邊緣部分釘實,避免走位。

三)將紅紙稍微摺起,方便剪除內部。依照號碼順序一一開剪。

四)不剪過,不留茬。剪後仔細檢查,確保整體剪得工整。

五)輕輕撕開,美麗的剪紙作品完成。可以貼在門框上、玻璃窗,或是送禮的紙袋、年餅餅罐上。

六)剪紙達人劉端嫣三幾下功夫,一張洋溢著節日喜慶的燈籠剪紙掛在手心上。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