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當夜來臨》喚醒大眾關注憂鬱症

每當夜幕低垂時,許多人都已進入夢鄉,憂鬱症患者卻深受失眠的困擾,深陷在情緒的幽谷裡無法自拔,有多少人可以理解他們內心承受的痛苦?

舞台劇導演鍾雲凌因親人患有憂鬱症,對於患者和家屬所承受的痛苦感同身受。她曾於三年前執導舞台劇《當夜來臨》,今年9月將重演,希望能喚醒大眾對憂鬱症的認識。

Advertisement

導演鍾雲凌:“希望《當夜來臨》舞台劇可以喚醒大眾對憂鬱症有更多的認識。”

憂鬱症,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廿一世紀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殺手之一,成為現代社會常見的精神疾病。

2019年某一天,本地舞台劇導演鍾雲凌獲知一名親人患上憂鬱症,頓感晴天霹靂!隨後,她擔起照顧者的責任,陪着親人一次次到醫院複診。

但是,看診時間漫長的等候,僵化的看診程序,社會大眾對患者污名化等種種負面情況,令她大感難受。

ADVERTISEMENT

“為什麼親人會患上這個病?”“為什麼人們會以異樣眼光來看待精神病患?”“為什麼看診需要等這麼久?”她對憂鬱症充斥着許多的疑問,越想越生氣!

給予無限想像空間

“由於本地人對於精神疾病缺乏正確的了解,因此一旦有親人患上此病,通常會先去求神問卜,以為這樣做就可以幫助患者。”

當時,她也因為對憂鬱症缺乏認識,而花了很多時間尋找醫療支援,後來才帶着親人向精神科醫生求助。

那年,她還是個20歲的學生,在新紀元大學學院修讀戲劇與影像系,準備製作一部舞台劇作為畢業演出。

因為照顧和陪伴患病親人的親身經歷,使她萌起了製作以憂鬱症為題材的舞台劇,並從網上搜索到已故英國劇作家莎拉肯恩(Sarah Kane)的事蹟。

“莎拉肯恩生前被憂鬱症纏繞多年,但依然堅持寫劇本,其作品備受歐美劇團推崇並曾多次搬上舞台演出。其生前最後一部劇本是《4.48精神異常》(4.48 Psychosis),敘述她備受憂鬱症困擾期間,經常在凌晨4時48分醒來。”

鍾雲凌閱讀《4.48精神異常》後,發現裡頭醫生與患者之間的對話,與她每次帶親人去精神科複診的情況很相似,雖然有意改編這部經典劇作畢業演出,卻又猶豫不決。

那是因為莎拉肯恩是以詩的形式來寫劇本,劇本裡並沒有設定好的台詞,因此改編此劇的挑戰性甚高。

“不過,也正因為《4.48精神異常》是以詩的形式來呈現,所以給予了我無限的想像空間。於是,最後我還是決定改編此劇。”

後來,由她執導的舞台劇《當夜來臨》於2019年在吉隆坡的Kongsi KL上演。

2022年9月15日至18日重演的《當夜來臨》舞台劇,由邱蘊能飾演醫生(左起),黃祖恆飾演憂鬱症患者,區銖晉飾演患者的內心狀態。

到醫院考察揣摩角色

《當夜來臨》上演後,廣受好評,原本定於2020年3月重演,無奈碰上國內爆發新冠疫情,政府實施行動管制令而被迫取消。

新紀元大學學院戲劇与影像系講師黃麗珍對於鍾雲凌執導的《當夜來臨》給予好評,因此過去三年來曾多次向她提及重演的事宜。

於是,今年該劇團隊與藝術平台Move Creativ合作,於今年9月15日至18日在“鬧劇場”上演,由黃麗珍擔任藝術顧問,鍾雲凌負責執導。

鍾雲凌說,過去三年她依然常陪伴親人去醫院複診,不過她的心態已逐漸轉變。從最初對本地醫療體系感到諸多不滿,轉變成從多種角度來看待事件。

“我與演員曾親自到醫院進行實地考察,以便演員能親自感受患者到醫院看診的過程。經過一番考察後,我才了解因為本地醫療體系資源不足,導致一名精神科醫生在一天內需為約40名患者看診。因此,醫生通常只是詢問患者幾個問題後就開藥,無法詳細問診,如此這般的看診過程每天不停地重複着進行。”

此外,她與演員也曾洽詢心理治療師,以進一步認識精神疾病和憂鬱症。

憂鬱症患者深陷在情緒的幽谷裡無法自拔,有多少人可以理解他們內心承受的痛苦?此圖是演員在排練《當夜來臨》舞台劇。

《當夜來臨》舞台劇的演員在排練憂鬱症患者向精神科醫生求診的情形。

看診是兩個人在交流

經過洽詢,鍾雲凌才了解憂鬱症是因為患者的腦部血清素不足而引起,使患者出現失眠和悲傷情緒等症狀。

爾後,當她與演員再進行考察時,一度想向憂鬱症患者了解病情,後來發現此舉對患者有欠尊重而作罷。

“人們的刻板印象中,醫生就是治療者,患者就是需要被治療的人。但有一名精神科醫生告訴我,看診其實只是兩個普通人在進行交流。

“醫生說的這一句話也點醒了我,讓我對看診有了新的領會。當決定重演此劇時,我也在執導方式上作出調整。由於重演的場地‘鬧劇場’空間比較小,因此演員的表演手法也需要作出改變。”

演員區銖晉(中)在為《當夜來臨》舞台劇進行排練,她在劇中飾演患者的內心狀態,演技面臨巨大挑戰。

悲傷情緒有很多種

2019年上演的《當夜來臨》有8名演員參與,而今年9月重演的版本則由3名演員擔綱演出,包括邱蘊能飾演醫生,黃祖恆飾演憂鬱症患者,區銖晉飾演患者的內心狀態。

演員區銖晉說,三年前演出的版本共有6名演員飾演患者的內心狀態,但是今年重演只有她一人演出這內心狀態很抽象的角色,非常考演技。

“在參演此劇之前,我對憂鬱症的認識很片面,只知道患者會感到悲傷。待我親自去醫院考察後,才了解到憂鬱症患者的真實情況是如何的,他們是長時間被悲傷情緒所困的。

“而且,悲傷的情緒有很多種,例如憤怒的悲傷,崩潰的悲傷等等。若只講台詞恐怕難以表現出患者複雜的內心狀態,於是我多用肢體語言來呈現。”

她與飾演患者的黃祖恆也進行多次的溝通,以便能更好地詮釋出患者的內心世界。

邀輔導員現場交流

過去逾兩年在疫情肆虐下,鍾雲凌與所有國人一樣經歷多次行動管制令。隨着疫情趨緩她再次閱讀此劇本時,發現它很適合在後疫情時代重演。

“那段期間,我被困在家中同一空間裡處理許多事情。與此同時,親人的病情也在這段期間迅速惡化,導致我的情緒也大受影響。”她補充,莎拉肯恩也被譽為“直面戲劇”(In-Yer-Face Theatre)流派的代表人物,其劇本常將人類最醜陋的真實面,赤裸裸地呈現。

鍾雲凌說,當觀眾觀賞此劇時,會發現原來情緒困擾及自己會面對的問題,其他人也有類似的情況。

她希望在後疫情時代重演此劇可以為憂鬱症患者、患者家屬,以及在疫情下有情緒困擾的民眾帶來療癒心靈的作用,也藉此喚醒大眾多加關注和認識憂鬱症。

“雖然2020年3月的演出取消,但在那之前,我與演員曾舉行一場試演,還邀請馬來西亞生命線協會的輔導員與觀眾進行交流。”

“我們認為讓觀眾與專業輔導人員在舞台劇結束後互相交流很重要。因此今年9月重演,我們也作出安排,此次是邀請MY心理學(MY Psychology)輔導中心的心理治療師前來為觀眾解答。”

 

報導 \ 劉楚珊   攝影 \ 受訪者提供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