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獲“敦”勳銜外國人‧前越南總理阮高祺病逝

(吉隆坡28日訊)被指在越戰時期,以鐵腕統治越南兩年的前越南總理敦阮高祺,上週六(23日)因肺部感染而在沙登醫院病逝。

靈堂上的遺照揭露,他原來是大馬歷史上最年輕及首位獲得“敦”勛銜的外國人。

Advertisement

約在兩週前,阮高祺從美國飛來大馬籌備成立國際學校的工作,他在原因不明的情況下發生肺部進水而受到感染,從私人醫院送往沙登醫院急救,最終在7月23日宣告不治,目前阮氏家屬在隆市一家大型殯儀館設置靈堂。

媒體意外發現靈堂外的遺照寫上“敦阮高祺”,公眾也對這位擁有“敦”勛銜的外國人感到好奇。

與越共交戰多次

週四,阮氏家屬接受媒體訪問,阮高祺最小的女兒阮高娗(46歲)聲稱,她的父親曾是南越空軍司令,與越共交戰多次,對和平作出貢獻,因此獲得馬來西亞國家元首贊賞,被賜封為“敦”。

ADVERTISEMENT

家屬在靈堂播放由大馬國家電影局拍攝的黑白無聲紀錄片,時年35歲的阮高祺是60年代亞洲最年輕的國家領導人,他在1965年來馬進行官方訪問,並獲得國父兼首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伉儷的接待。

紀錄片內容指出,當年馬越兩國剛剛從殖民地政府手中獲得獨立,同樣面對國內問題及共產黨入侵,國父亦支持南越繼續對抗越共或北越政府。

當年阮高祺也與首任國家元首端姑阿都拉曼會面,元首親手賜封“敦”勛銜給他,阮妻則被賜封為“潘”(Puan)。

這場官訪在大馬引起轟動,阮高祺拜訪地點包括警察博物館、蕉賴老人院、雪州東姑卜利亞孤兒院及康復中心等。

阮高祺曾是越南政治人物,曾任南越空軍司令,1965年至1967年任南越總理,1967年任副總統到1971年,2011年7月23日病逝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一家醫院,享年80歲。

生前擬在大馬設國際學校

阮高祺的三兒子阮高達(55歲)說,自1965年官訪後,阮高祺曾多次來馬,最近一次是兩週前,為了成立國際學校事務而來馬。

他表示,阮高祺生前與一名擁有丹斯里銜頭的大馬人計劃在本地成立國際學校及教導英文,讓大馬子弟到美國深造,即使他死後,計劃會繼續進行,最近父親也成立以自己命名的“阮高祺獎學金”。

1975年南越敗給北越後,阮高祺駕駛直升機逃往美國軍艦,其後舉家移居美國,2005年返越定居。

曾透露想落根大馬

最小的女兒阮高娗說,父親雖然出世在越南,但是十分喜歡大馬,很久以前曾告訴友人,自己十分喜歡大馬,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大馬落根,她相信在天之靈的父親選擇在大馬落根。

“由於父親在大馬逝世,如果千裡迢迢將遺體空運回美國,十分困難,所以選擇直接在大馬舉殯,同時讓父親安寧地離開。”

她指出,父親平時的健康良好,身體檢查報告也證實他沒有任何病痛,病發前幾天還能大口吃飯、大聲笑,上週五他忽然呼吸困難,而被送入一間私人醫院,發現他出現肺積水,家人都感到震驚,過後轉送到沙登醫院,約在凌晨三四點逝世。

“醫生無法解釋肺積水及受感染的原因,幸運的是父親死時十分平靜,沒有承受痛苦。”

阮高祺的遺體將於週五火化,骨灰將送到美國,當地還有幾千名朋友及舊戰友最後祭拜,不過家屬不清楚越南政府會否派代表出席葬禮。

注重打扮自稱俊男

阮高娗披露,父親阮高祺向來自認是俊男,所以家屬在他死後,也幫他作帥氣打扮。

“他平日十分注重衣著打扮、自稱是俊男,十分愛打高爾夫球。”

這位越南一代政治強人的葬禮十分簡單,只是簡單的佛教儀式進行,也沒有和尚誦經。

阮高娗說,雖然越南傳統葬禮是在遺體旁放一些米、金器、金錢或放一些冥錢在口袋,讓往生者能在天堂買東西,但是他們希望一切簡化。

結婚三次

自認為俊男的阮高祺曾結婚三次,育有7男3女,其第二任妻子李金妮可也從美國來馬見他最後一面。

另外,阮高娗說,由於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兒,阮高祺十分疼愛她。“小時候,父親不容許我喝汽水,卻抱住我,讓我嚐一口越南美酒,這是越南的傳統。”

“我懷念他的智慧,父親的知識淵博,經常對兒女講解政治、哲學、愛及歷史等知識,而且對人的洞察力很強,一講就是好幾小時。”

她稱,父親從不強迫他們做不喜歡的事,包括一定要出人頭地、報恩父母或結婚對象,從小也沒打罵孩子,十分疼愛他們。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