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零廢棄生活(三之二)改變消費模式 貝亞強森 減少物質更快樂

當人們開始意識到環境污染是眼下最迫切的問題,並且熱衷於垃圾分類與回收時,有一把聲音忽然跳出來說:減少回收才是解決良方——那把聲音來自貝亞強森(Bea Johnson)。

Advertisement

貝亞強森是零廢棄運動教母,零廢棄生活於她乃快樂泉源,她在實踐零廢棄生活的過程中找到比物質生活更棒的東西,讓她全家四口以及一條狗這10年來過着幸福快樂、健康充實的日子。

透過親身經驗,貝亞強森告訴全世界普羅大眾,零廢棄生活一樣可以很寫意。她受邀奔走於世界各地演講,同時寫了一本書《我家沒垃圾》(Zero Waste Home),呼籲更多人加入垃圾減量運動,以行動改變消費模式,讓世界變得更綠、更美好。

ADVERTISEMENT

她的零廢棄之路當然不是一開始就輕鬆自在,在最初的幾年裡,她不斷找尋平衡,從“極端”走向實在。回想起當初過火行為,她忍俊不住:“我曾經利用蘋果醋和小蘇打來潤髮,搞到頭髮醋味十足,老公受不了抗議。為免影響終身性福,我只好乖乖拿着玻璃瓶罐,去購買散裝洗髮精和潤髮乳。”

開支減少了

她曾經把家裡廚房當作實驗室,積極地動手做各種食品或用品,像:奶油、乳酪、芥末醬、冰淇淋、豆漿、唇膏等,都在目錄裡面,讓她的綠色生活不但耗時耗力,也很壓力,後來,她念頭一轉,決定摒棄成效不彰的做法,找尋替代,讓零廢棄生活更加悠遊自在。“與其自己花時間烘培麵包,不如到無包裝麵包店購買,麵包師做的麵包肯定比我的好吃。“她說。

貝亞強森認為零廢棄生活不僅僅為了環保,更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她很有哲理地說道:“少即是多。”在簡化生活,改變自己的消費模式之後,她發現家裡開支減少了,她將省下的錢用在全家出遊上,把物質享受變成生活體驗。

當初,決定垃圾減量,貝亞強森心裡明白,當今社會沒有誰能夠做到“絕對”零廢棄,但她仍然把目標設到零,她認為:“既然要設定目標,不如設高一點。”

儲蓄增多  老公追回健康

貝亞強森自2008年開始零廢棄生活,她的舉動獲得老公和兩個兒子全力配合,問她有何妙招?

她說:“我的老公比較關心錢的問題,事實證明零廢棄生活方式更省錢,他看到儲蓄變多了,自然不會反對。”

至於小孩,她說孩子要求很簡單,只要摸透他們的需要,不難搞定。她沒有給小孩太多物質上的東西,卻經常帶他們體驗各種好玩又刺激的戶外活動,而他們也享受這樣的改變。

對她來說,零廢棄生活有三大好處:變快樂、變健康、擁有更多時間。

在把有毒、危害環境的食物和用品排除門外之後,全家健康明顯改善,她說:“我老公過去一直有鼻子敏感問題,如今不藥而癒。”

自從減少物質需求,貝亞強森將逛街血拚省下來的時間,給家人,也給自己。於是快樂。

若說還有什麼讓她耿耿於懷的,那是:“後悔沒有早點實踐零廢棄生活。”

先學會拒絕 5R貫徹零廢棄生活

貝亞強森的零廢棄生活,有五大訣竅:拒絕(Refuse)、減量(Reduce)、重複使用(Reuse)、回收(Recycle)和腐化(Rot)。

拒絕

把拒絕排在第一位,是因為貝亞強森覺得要做到零廢棄,首先要學會拒絕:拒絕不需要的身外物,拒絕使用一次性的塑膠用品和包裝,拒絕免費贈品,拒絕垃圾郵件,也拒絕親友們善意的小禮物。

她時不時向不得其解的陌生人解釋:“我家沒垃圾桶。”

減量

過去,她和大部分的人一樣,有囤積物品以防不備的習慣,她說:“過去,我一共有10枝木勺子,但每次煮飯,都只用到一枝……“為了簡化生活,她把心一橫,將廚房多餘的鍋碗瓢盆、瓶瓶罐罐,賣的賣、送的送,留下足夠的數量,供一家四口和偶爾前來作客的親友使用。

從廚房、臥房、書房、飯廳、客廳到花園,她逐一檢查,清除多餘物品,她覺得家裡少了雜物,打掃起來更加容易。

重複使用

每次出門買菜,貝亞強森必定自備購物袋、布袋和玻璃瓶罐,她把舊枕頭套做成布袋,用來裝乾糧;利用舊布料包裹兒子的午餐盒;舊T-shirt當抹布——藉着重複使用,消除浪費。

她的衣櫃裡的衣服全是二手貨,其中:襯衫、背心、長褲、短裙、連身裙各兩件、長袖衣三件、短褲和短袖衣各一件。她發揮創意,將15件上衣、裙子和褲子,配搭成100種造型,用行動證明就算二手衣也可以穿出時尚,把零廢棄生活過得精彩。

她分享配搭衣服的秘訣:“選購那些可以隨意配搭的單件便行了。”

回收

在貝亞強森觀念裡,零廢棄生活並非全然有關如何回收,而是控制消費,大幅度減少垃圾,避免回收。她認為,繁複回收系統,消耗的能量,過程包含變數,最後命運仍是垃圾掩埋場,非一舉解決垃圾問題的可靠方法。她說,只有在無法拒絕,減量及重複使用時,才會考慮回收。

每一次購物,她確保自己選購綠色商品,評估所選擇的產品包裝是否可以回收。她認為,消費者無需讓製造商牽着鼻子走,反而應該通過消費模式,改變製造商。

她在《我家沒垃圾》中引申威廉麥唐諾在其著作《搖籃到搖籃》的話:“回收就像阿斯匹靈,能減輕相當可觀的集體宿醉…….人稱過度消費。”

她的終極目標是“零回收”,知道目前階段不可行,但卻努力不懈地減少回收。

分解

貝亞強森不愛浪費食物,她時不時動腦筋,將冰箱裡的菜頭菜尾,通過燉、烤、發酵、醃漬或風乾,變成一道道美味佳餚。

她表示,每個家庭中的廢棄物大部分都是有機物質,最環保的做法即是分解它。她將廚餘以及毛髮、指甲全部送作堆肥,並發現堆肥在減少塑膠垃圾方面效率高。有了自己的一套堆肥系統之後,她在選擇日常用品(像牙刷)方面,會轉向購買可分解的木材質料。

她發現堆肥過程沒有過去想像中髒亂或臭氣熏天,反而充滿樂趣。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