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近距離接觸 少戶外活動 3C當保姆 損孩童視力

(吉隆坡訊)根據早前美國研究數據,如今美國兒童平均每天有3小時接觸手機、平板電腦及手提電腦等,而現代父母為了方便,特別是當孩子哭鬧時,隨即奉上以上3大“法寶”,因此說這類3C產品(即Computer、Communication以及Consumer Electronics)是新一代保姆也不為過。

Advertisement

眼科、白內障與屈光外科顧問林震斌醫生(Paul Lim Chern Pin)指出,以一名已有近視的兒童而言,專家發現當他長時間近距離接觸3C產品如手機,近視度數會明顯加深,至於沒有近視的兒童,如果沒有改變長時間近距離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惡習,出現近視的機率也會大大提高。

“發育期間的兒童理應多在戶外、多看遠處及多接觸溫和自然光如陽光,可是若兒童處於截然相反的狀況,那意味着他近視的風險就相應提高了。”

ADVERTISEMENT

“以我過去所接觸的案例,4至5歲的兒童有近視問題比比皆是,只要問一問家長,通常與長時間接觸3C產品有關,有者達到一天平均有6小時之多,曾有一個印象最深刻的例子,那就是一名僅有5歲大兒童,他的近視度數竟然達到650度,可謂驚人。”

藍光損害視網膜

“可是若一名小於12歲的兒童從小就接觸藍光,藍光會滲透眼睛最深處,以每日6小時來計算,沒有人可保證這名兒童長大成人甚至晚年時不會出現視網膜受損。”

“當一名兒童若長期看移動畫面,久而久之就會造成集中力不足,同時在成長過程中也會對周遭失去好奇心,因此改變兒童與3C產品之間的關係與距離刻不容緩,至於距離則以兒童的手臂為標準,大約30公分即合格。”

他補充,根據研究,亞洲兒童的近視遠比歐美國家來得多,歸根究底與亞洲兒童較少戶外活動以及更多接觸3C產品有關,研究也證實了多在戶外活動的兒童,近視的機率也會降低,當然還有其他因素,比如基因等,但是多往戶外活動,確實可以改善兒童近視。

防電腦視覺症候群 謹記20:20:20口訣

林震斌提醒,當電腦在不知不覺之下成為現代都市男女工作上的“工具”,有者必須朝九晚五長達8小時面對電腦熒幕,就衍生出“電腦視覺症候群”(Computer Vision Syndrome,CVS),它除了形成因素不一,也會有一系列不同症狀,比如為了專注熒幕上的畫面而減少眨眼的次數(正常人眨眼次數是不少於10次)而出現乾眼症狀,乾眼除了會造成眼睛表層不健康而持續乾燥,也會引發刺痛及發紅等。

“當一名成年人長時間近距離看熒幕,眼睛會出現疼痛,嚴重的話還會頭痛,這是因為眼睛的睫狀肌不斷收縮繃緊,睫狀肌就好比人身體的肌肉,若不斷收縮就會形成酸痛或痙攣,以致眼睛或頭疼痛不已,甚至情況會繼續惡化,睫狀肌在嚴重透支下會出現短暫性的視覺模糊。”

他說,對於上班男女而言,想要預防出現電腦視覺症候群,就必須謹記20:20:20口訣,即對着電腦熒幕20分鐘後,就必須眺望20尺外的景物20秒,從而讓睫狀肌獲得休息,同時必須保持眨眼習慣,避免出現乾眼症狀,同時亦可準備人工眼淚,必要時滴在眼睛以獲得潤濕。

“另一種情況是當人踏入35歲後,睫狀肌會逐漸退化,造成視線對焦上會較為吃力,因此若這個年紀的男女頻密出現眼睛痛及頭痛,可考慮前往眼科中心進行一次檢測,必要時可佩戴輕微遠視的眼鏡,從而減輕睫狀肌負擔,避免眼睛過於疲憊,至於40歲後則建議每年一次檢測正確度數即可。”

沉迷3C產品易乾眼

林震斌提到,近年來3C產品也逐漸成為一些長者的新寵,尤其是一些長者喜愛通過平板電腦來看連續劇,或者是閒來無事時用手機瀏覽社交媒體等。無可否認,長者有所寄託是值得鼓勵的,但倘若一名長者長時間近距離接觸3C產品,則可能會造成眼睛刺痛及疲累,因此時間點必須拿捏清楚。

“與兒童或成年男女不同的是,長者因眼睛水分分泌較少,因此若沉迷3C產品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乾眼症,適時滴人造眼淚有必要。”

“我會建議長者或家屬準備人造眼淚,一旦有需要即可為眼睛潤濕,從而避免刺痛或疲累。嚴重的干眼症是會造成眼角膜損傷,此時長者的視線會模糊,在註視前方時會相當辛苦及感到不舒服,因此若發現長者經常申訴眼睛疲累或疼痛,必須留意是否為乾眼症所造成。”

勿連續3小時對熒幕 保持30公分距離

林震斌說,對於市面上一些商家指藍光過濾鏡非常重要,尤其是每天接觸3C產品的人來說,否則會有失明風險存在的說法,站在眼科醫生的角度,他把它視之為商業炒作手法,因為至今沒有臨床證據佐證,所以無須過於恐慌,不過若是每天必須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的男女,適度的藍光保護可避免老年後因視網膜受損而出現的黃斑部病變。

“對待藍光的態度不管是過於輕視或過於恐慌都沒必要,反之減少與3C產品共處,以及拉遠之間的距離才至關緊要。以距離而言,30公分是理想距離,至於時間長短以20分鐘為標準,切忌連續3小時對熒幕不離不棄。”

他提及,根據研究,藍光會抑制人體大腦分泌褪黑激素(melatonin),而褪黑激素的功能是調理生理時鐘,倘若被抑制就會造成睡眠困擾而難以入睡,嚴重的話甚至會失眠,因此為了避免影響睡眠品質,建議是在臨睡前2至3小時不要一直看手機或電視等。

“至於花個十幾分鐘檢查電郵或瀏覽社交媒體則是屬於可接受範圍,只要不長時間看手機或平板電腦即可,當然如果可以不看則更好,至於究竟看書與看3C產品有何不同,其實若長時間看書與3C產品皆會造成近視,不過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前者少了光線,因此若在臨睡前想要閱讀,建議以書本為佳。”

報導指致盲太誇張 關燈看手機易疲累

林震斌提到,早前有報導指一青少年因長期關燈看手機,結果驟然瞎了,以致關燈看手機被認定為致瞎原因,其實這是另一誤解,從眼科醫生角度來看,在暗處看手機是會造成眼睛疲累(eye strain),同時也會影響睡眠,但致瞎的可能性並不高,該報導是有誇張成分,極有可能是另有原因。

他說,眼睛疲累最明顯的症狀是出現內部酸痛,主要是睫狀肌所引起,此外當一個人長期在暗處看手機,褪黑激素的分泌受到影響,就會影響睡眠品質,甚至造成翌日的日常作息受到干擾,因此儘管不會致瞎,但還是要避免在暗處看手機。

“無可否認,近年來的近視患者年齡趨向年輕化,甚至可說是幼童化,一來是教育水平的提升以致多窩在室內看書,減少戶外活動,但另一方面也是近10年科技的發達,3C產品的湧現造成兒童躲在家玩手機等,形成另一波近視浪潮,至於會達到怎樣程度還有待觀察。”

“總的而言,在善用科技的同時,不管是兒童、成年男女甚至長者,時刻謹記把自律納入其中,那想要把科技所衍生的傷害減到最低並非不可能的事。”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