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周氏岐山堂百年慶 有別其他華團斷層現象 周氏岐山堂人才輩出

(檳城訊)1915年創立的檳城周氏岐山堂經過百年歲月洗禮仍迄立不衰,甚至還持續壯大。當很多華團都因缺乏年輕一輩加入而出現青黃不接的問題時,檳城周氏岐山堂的會員人數卻在9年內提升了70%。

檳城周氏岐山堂是一個不分籍貫、同屬全體周姓人的宗祠,創堂百年從當初僅數十名會員到現在擁有超過1000名會員。

Advertisement

檳城周氏岐山堂主席周呈慧接受《光明日報》詢問時說,根據歷史記載,周氏族人早在1821年已遠渡重洋南下到馬來半島,當時有4名周氏族人從中國大陸來到馬來半島,這4人應就是最早來到此地的周姓先人,其中一人就是周財意。

當年,周財意在檳城雙溪賴附近購買一片土地,當他返回中國前就將該土地捐贈給周氏族人,並要求後人要祭拜從中國請來的三公子爺為條件。1995年要重建岐山堂時,後人將土地變賣充作重建費用。

持續壯大

ADVERTISEMENT

在1862年至1874年期間,周氏族人為了集合及團結宗族,在檳榔嶼籌建一座周氏宗祠,獲響應籌獲2000令吉。周呈慧說,當時由於無人負責管理該款項,就將該款項交由其中一名周氏宗親存入店號,詎料,該店號後來遭遇破產,辛苦籌募的善款也隨之損失。

根據馬來西亞社團註冊局的記錄,檳榔嶼的周氏宗親組織註冊於1891年。

該祠於1915年召開宗祠大會、重新改組及通過集資購買會所,當時選購了汕頭街謝總利洋樓作為堂所。由於該座洋樓售價是8500令吉,而先賢們僅籌得3500令吉的資金,尚欠的5000令吉,最終由周恭英先賢向一名英國醫生商借,並以利息每百元每月70仙計算,再慢慢由族人共同償還,終於成功建成這座周氏岐山堂。

他說,過後因為會員人數持續增加,舊的堂所不敷應用,因此董事會決定在原址上重建一座擁有現代化設施的新大廈。這項重建工程於1996年竣工。

他說,先賢所留下的文物,包括自1821年從中國請到馬來西亞的三公子爺金身、1884年製作的木香爐及神案,以及1949年安順周姓宗人所贈送的銅香爐一直保留到現在。

積極辦活動吸引宗親

周呈慧說,該堂早年也如其他華團般面對青黃不接的問題,不過隨著該堂新大廈竣工,再加上青年團積極舉辦各種活動,目前已經有超過1000名會員,會員人數在9年時間內提高了70%。

“雖然人數已經破1000人,但是我還是希望外州周氏的宗親也能加入會員,了解自己姓氏的歷史背景。”

他說,該堂分別在1990年和1996年成立青年團及婦女組,而青年團近年通過臉書號召年輕宗親加入,並積極舉辦各類活動吸引各階層的宗親參加。

為了鼓勵兒童努力向學,該堂每年分兩次頒發會員子女學校考試成績及各級考試成績獎助學金。

該堂今年也趁歡慶100周年紀念,邀請海外的宗親包括中國、香港、新加坡、泰國、印尼、越南等,於6月2日前來共襄盛舉,屆時也會推出該堂紀念特刊。

周姓歷史源遠流長

周姓在《百家姓》位居第五,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不過根據《姓纂》記載,周文王本姓姬,之後拿封地的名稱當作自己的姓而世代沿用下來,而周國當時的位置就是現在中國陝西省的岐山縣一帶。

周呈慧說,他在2008年時前往中國尋根,宗親們帶他到酒江祭拜990年的古廟、1300年的岐山古墓,隔年再帶他們到岐山祭拜5000歷史周氏古墓。

海內外宗親齊聚檳島

檳城周氏岐山堂喜迎100週年紀念,週一晚設宴款待海內外宗親。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副部長兼該堂宗姐拿汀巴杜卡周美芬說,岐山讓人引以為傲的是,在春秋時代連至聖先師孔子也推行周禮,因此她希望周氏族人謹記並負起傳承文化使命,在世界各地推廣華族最大的禮儀。

該堂籌委會主席拿督周昌江說,該堂能夠擁有一座堂皇的會所及會務穩建發展,都是因為周氏先賢發揮了不屈不撓的精神,努力打拚而來。

他希望宗親們藉機交流聯繫,將周氏親情散播號到世界各地,並開花結果。

光大區州議員鄭來興受邀致詞時說,檳城周氏岐山堂100週年節慶適逢學校假期,他建議周氏宗親多逗留數天在檳州觀光。喬治市在2008年入遺後聞名世界,但這並非偶然,是先賢傳承下來的歷史、文化及地理所造就。下月7日就是世遺紀念日,世遺機構將一連4天舉辦入遺慶典,到時會非常熱鬧。

這場歡迎宴也備有多項餘興節目,數百名宗親歡聚一堂,場面熱鬧。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