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梅花棺老工匠保手藝 慢工細做小棺木

報導:楊麗仙

Advertisement

攝影:丁儀玲

 

ADVERTISEMENT

厚重結實、多年不朽的傳統中式棺木「梅花棺」,即使手工再細巧、多能耐,也抵不過西式棺木的輕便和便宜而漸漸被時代淘汰。吉北區碩果僅存的70歲梅花棺老工匠曾煥平退而不休,為了傳承梅花棺的手藝,改做縮小版的梅花棺,供收藏者當作手工藝品收藏,以另類方式延續這門傳統手工的壽命。

曾煥平所製作的縮小版梅花棺,是以原本用作土葬往生者的梅花棺比例為基礎,比一般大副的小約6倍,主要是供愛好者收藏,或給欲取得「升官發財」好意頭的人當擺設。

來都福順發殯儀服務公司老東主曾煥平從16歲起,就向從中國到馬來亞謀生的父親學習製作梅花棺,之後一直從事這門手藝長達34年。隨着梅花棺市場需求減少,他在20年前選擇退休,從此沒再製作供土葬用途的大副梅花棺了。

華人的傳統棺木以梅花棺為主,在三四十年前,大馬市場對梅花棺的需求達顛峰,北馬更是製作梅花棺的主要生產地。後來,火葬越來越普及,梅花棺乏人問津,漸漸地被西式棺木取代了。

如今在北馬區,仍在製作傳統梅花棺的工匠屈指可數,保守估計只剩2名老工匠。

曾煥平雖然沒再製作梅花棺,但這20年來他退而不休,製作了逾10副縮小版梅花棺。即使是縮小型,在尋找材料和製作工程上,也一點都不馬虎。

當手工藝品收藏

曾煥平接受《光明日報》記者專訪時說,過去他一人製作傳統梅花棺,最快也要約一個星期才能完工,而這可以慢慢磨的縮小版梅花棺則需時約5天。

他強調,他製作縮小版梅花棺並不志於賺錢,也不急於找買家,主要是打發時間和避免手藝退化。

“縮小版梅花棺不會讓人心生恐懼感,反而會讓人改觀,買來當作手工藝品收藏。”

他說,每當路過某地看到有老樹被風吹倒,若木紋和木材色澤較深色,尤其是荷蘭樹,他都會把木鋸回來,待有空檔就慢慢製作成縮小版梅花棺。

他解釋,荷蘭樹木紋漂亮,顏色較深,在製作過程也不容易裂開,所完成的梅花棺在漂亮木紋的襯托下,顯得獨特又美麗。

細節拿捏精準 稍有差池功虧一簣

製作一副梅花棺,曾煥平從取材、刨料、測量、鋸榫頭、組裝到打磨拋光,都一手包辦。除了要參照現成模型比例做成縮小版棺木,其他的細節如棺木底部、棺身和棺頂的每一部分弧度和斜度,都必須拿捏精準,免得到頭來功虧一簣。

“對我來說,打造棺身最重要,它就是製作一副梅花棺的重心點,稍有差池,比如尺寸校不準,就會影響到整副棺木的製作。”

他曾做過僅有9吋大的袖珍版梅花棺,但因難以拿捏精準的製作尺寸,因此就改做成寬6吋半、高11吋和19吋長版本的梅花棺。

“一開始做縮小版棺木,也只是想着打發時間,但有些買家會到處打聽有哪個壽板店還有製作縮小版的梅花棺,機緣巧合下,這些年來我便把我做的這些縮小版梅花棺出售給他們。”

曾煥平在退休後才製作的十多副縮小版梅花棺,全獲得買家包括寺廟理事和商家購買,最遠的買家來自南馬柔佛。

需求不高逐漸凋零 有錢也難買到

近20年來,傳統梅花棺因市場需求不高而大量減產,如今縱使有錢也未必能買到!

再好的手藝,只要乏人問津,終究會隨着時代洪流席捲而去走向沒落,而製作梅花棺這個曾經盛極一時的行業,就是在大批流水線作業的西式棺木取代下,慢慢地凋零。

曾煥平說,梅花棺在我國之所以走向沒落,除了是因為市場需求少,其價錢昂貴、後繼無人、棺身沉重和搬運過程艱辛,皆不利其發展。

他強調,梅花棺的製作過程講求精工手巧,這是機械化生產棺木取代不了的,是非常寶貴的手工,但梅花棺予人陰森的感覺,見者易心生恐懼,這也是令市場需求越來越少的原因之一。

“如今很多喪事要求從簡,輕便、美觀和價錢便宜的西式棺木就較受歡迎。很多壽板店同行在近10年來,有者可能只售出了一副梅花棺,銷量少之又少。”

胭脂木梅花棺 不易腐化日久變輕

梅花棺的切面與梅花相似,因而被稱為梅花棺,也意味帶給往生者好運。它是以厚重結實的胭脂木製成,由於手工費和樹桐費不便宜,如今一副棺木售價至少要約1萬5000令吉。

曾煥平說,胭脂木製成的梅花棺收藏得越久,會因木料越乾燥而越輕,但棺木絕不會因此而裂開,質量依然保持完好,並不易腐化。

他說,梅花棺重約800公斤,出殯時需出動至少20名大漢輪流抬棺,若包括這些人力費用和利用吊車下葬費用,估計需要花費逾2萬令吉。

“過往有很多年長者的遺願是要選用梅花棺安葬,但因孩子們沒能力承擔這大筆費用,唯有改用價錢較便宜的西式棺木。”

他說,如今梅花棺大大減產,縱使有人有意購買,也未必能買到,可能需要耗時尋找。

做生意無不捨 售出收藏20年棺木

曾煥平退休前打造的最後一副梅花棺,在收藏了逾20年之後,才於今年初出售給吉隆坡的一家寺廟。

他透露,該寺廟是在聽取神明指引後,要尋找10年以上棺齡的梅花棺,理事們便向全馬的壽板業打聽,終於在他的壽板店尋獲合意的棺木。

“這副棺木可說是我退休前的傑作,沒想到收藏了逾20年,最後是以這種方式出售。如果你問我是否會感到不捨?我只能說,我是做這生意出身,沒什麼好不捨的。”

曾煥平5歲時與台灣籍母親從中國福建惠安縣,飄洋過海到亞羅士打與父親團聚。坐落在米都實勿浪霹靂區,紅橋頭附近的福順發殯儀服務公司,是他先父白手起家的事業,至今已有逾80年,在他退休後如今由他兩名兒子繼承打理。

曾煥平說,他曾教導2名學徒製作梅花棺,但隨着需求不殷切,學徒們也沒再繼續這門手藝,而他的孩子們也沒興趣承傳這門手藝。

詢及對這門手藝走入沒落是否會感慨,曾煥平說不會,並形容它就如後浪推前浪,凡事總會被時代取代。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