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新型冠狀病毒國內地方

本報丁儀玲分享抗疫經歷 “讓世界多點愛 請向前冠病患者打招呼”

報導:楊麗仙

(亞羅士打12日訊)“當你知道對方曾是冠病患者,也請你跟對方打個招呼吧!雖然看似很微小的舉動,但這舉動是溫暖的,就讓這世界多點愛,多點正能量吧!”

Advertisement

丁儀玲在5月初,與同屋家人共3人先後確診冠病。

本報攝影記者丁儀玲(35歲)曾是冠病患者,同時也是冠病患者家人,更是冠病疫苗臨床試驗志愿者的三重身份者。

丁儀玲在臉書分享她和同屋的確診家人,他們3人在5月初面對長達約3個星期抗疫經歷,而如今她和家人都漸漸康復恢復了生活。

難免面對異樣眼光  感動復工後同事沒有避開她

ADVERTISEMENT

雖然這期間,生活上難免還會面對一些人拋來異樣眼光,或刻意閃避他們舉動對待,但她感動很暖心的是,在她復工後,同事和同行們都沒有避開她,更主動的跟她打招呼。

丁儀玲在臉書貼文講述面對確診冠病的經歷。

她指出,雖然她是輕微症狀患者,看似沒什麼,但當真正回到生活上,相較以往,身體狀況地確稍有虛弱。

“體力不如從前,人會感覺到容易疲累,睡眠也會受到點影響,記性也會差,集中力也不好。”

丁儀玲和一名家人分別是第一級無症狀和第二級輕微症狀,兩人都被安排到居林冠病低風險隔離及治療中心(PKRC)隔離;至於另一名家人是第三級有症狀及肺部受感染的患者,被送到醫院治療。

丁儀玲在臉書撰文說,她年初參與了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MBCAMS)研發的疫苗,當時衛生部招募了3000名志願者來來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而她就是其中一人。

她說,“我這次確診冠病,很多人問我,為何接種了疫苗還會確診?”

深夜到來丁儀玲家的醫護人員,無法休假度過開齋節,唯有在防護衣背後寫上“Happy Eid-Mubarak”,祝福自己“開齋節快樂”。

康復者離開隔離中心前,工作人員會他們的行李進行全面消毒。

疫苗不是神丹  不是接種了就100%不會染上

她透露,她是在“雙盲”情況下注射,她與這臨床試驗的醫護人員都不知道哪半數人接種疫苗,以及誰注射“安慰劑”,直至明年3月試驗結束才會揭曉。

“我也不懂我是接種了疫苗或安慰劑。倘若我是注射了安慰劑,我在沒有疫苗抗體下確診冠病那屬正常;若我真的接種了疫苗,但有誰可100%保證,注射了疫苗是完全免疫,不會有確診的可能性?”

她指出,前陣子,不是有新聞報道說已經接种兩劑冠病疫苗的百多名醫護人員,也是一樣染上了冠病嗎?

她強調,疫苗並不是神丹,不是接種了就100%不會染上冠病,但是疫苗是會減低風險。她呼吁大家要珍惜生命和愛護身邊人,更要注冊接種疫苗和準時赴約接種。

建議若身體現疑似症狀  直接做RT-PCR

丁儀玲以親身體驗建議大家,若身體出現疑似症狀,就要直接做檢測報告較精準的RT-PCR,因衛生局是以這檢測報告為準,並可快速展開下一步行動。

她說,她的一名家人5月3日出現症狀後,先到私人診所進行快速檢測的RTK-Ag,結果呈陽性。但在家等候了3天依然未接獲衛生局來電,唯有致電到衛生部全國危機准備及應對中心(CPRC)查詢,是否可帶該家人到政府醫院接受PCR檢測。

她指出,由於當時是吉州冠病處於顛峰時期,衛生局人員都非常忙碌,雖然該名家人已完成了PCR檢測,但還需等候多天才能得到結果。

在隔離中心隔離期間,每天都需要排隊讓醫護人員測量血壓、心跳和血氧。

待在家里等電話  心情真的不好受煎熬

“我這名家人3日開始就失去味覺,發燒反反覆覆,沒有胃口。結果6日下午,我們發現她整個人如僵硬中風似的,嘴巴歪了一邊、不能說話,就即刻召了救護車送去醫院。”

她指出,由於該名家人是疑是冠病确診者,她和其他同屋家人都無法陪同到醫院,只能待在家里等電話,那個心情真的很不好受和煎熬。

“醫生最終診斷她不是中風,而是因血糖偏低。隔天,她的PCR檢測報告終於出爐,證實確診冠病,院方就安排她入院接受治療。”

丁儀玲和另一名家人原初進行PCR檢測結果是呈陰性,但因那期間需要照料同屋的確診冠病家人,結果她倆於11日在二度檢測時確診。2人隨後也被快速安排到隔離中心進行隔離。

丁儀玲聲稱自己面對這次確診冠病經歷後,會更愛惜自己和照顧家人健康。

丁儀玲和家人獲得安排入住同一間房間,可互相照應。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