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智選助聽器 改善溝通力 55歲后開始聽不清楚

老爸老媽看電視,音量愈開愈大?

要別人大聲說話才聽得到?

Advertisement

聽力下降,不少長者以為是“年紀大機器壞”所致,

其實是疾病、耳垢都會影響聽力。

(香港訊)聽力常見在55至60歲開始衰退,若覺得聽不清楚,就要去驗耳。佩戴助聽器雖不能減慢聽力惡化,但可以改善溝通問題,維持正常社交。長者聽力下降,大都是內耳功能退化所致。

耳鼻喉科醫生何志謙表示,聲音從外耳收集後,經過耳道震動耳膜,亦會震動中耳3塊聽小骨,傳遞至內耳。聲音的震動刺激耳蝸內的毛細胞,最後傳至大腦,使人聽到聲音。因此,過程中任何一個位置出現問題都會影響聽力。

ADVERTISEMENT

聽力慢性退化難察覺

聽力失調由不同成因所致,包括年齡增長、環境噪音、耳垢堵塞或其他疾病引發。

何志謙表示,慢性退化可以經歷5至10年的時間,由輕度失聰開始漸漸惡化。很多病人都察覺不到這個問題,大多是身邊的家人留意到,例如把電視機的聲浪愈開愈大,或要求身邊人不斷重複說話等,都是慢性退化常見的情況。

“但聽力失調不是長者獨有,近來多了年輕一輩出現聽覺和耳鳴問題。他估計,其中一個原因是隨身音樂播放器普及,當一個人從學生時代上學、放學坐車聽歌,一日聽大約兩小時,如果音量太大,久而久之,聽覺便開始有問題。另外,在高噪音的工廠、地盤工作而沒有做好聽覺防護措施,亦會加速聽力退化。”

他說,身體疾病如耳膜嚴重破損、中耳炎,都會使聽力受阻。另外,鼻咽癌患者由於會中耳積水,減弱聽力;糖尿病則影響微絲血管,假如血糖長期控制不好,可導致血管硬化和閉塞,亦會令內耳功能退化;部分聽力減退的個案則是由於耳垢堵塞耳道。

“若發現聽力突然減弱,甚或聽不到聲音,可能是突發性失聰的徵狀,應盡快求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醫生通常會先做檢查,了解患者聽力下降的原因,然後安排聽力測試,以找出問題的位置。”

遇上單邊聽力失調(可能是先天,也可能因後天意外、病菌或病毒感染),不少長者認為仍聽見聲音,毋須理會。但何志謙指出,聲音只從一邊傳來,對日常生活會構成危險,譬如患者左耳聽力正常,右邊只餘三分之一聽力,當過馬路時有車響號,便難以分辨聲音來源的方向,影響方向感,導致反應緩慢或錯誤判斷。

亞洲人抗拒戴助聽器

“一般建議中度至嚴重聽力失調的人士佩戴助聽器,但亞洲人多會抗拒,一方面不想被人見到,另一方面覺得戴助聽器表示自己年老退化。反而在歐洲,一些輕度至中度聽力失調人士已開始使用助聽器,因為他們發覺在日常交際、工作上有幫助,能聽清楚別人的說話;尤其是需要經常開會、出席多人談話的場合或應酬,及早戴助聽器得益更多。”

助聽器是一個擴音器,能夠放大音量。佩戴後聽力仍不會回復健聽水平,亦不能減慢聽力惡化,但可以改善溝通問題,維持正常社交。

何志謙認為,選擇一個合身的助聽器很重要。大多數聽覺退化的人起初是高頻聽力受損,高音較難聽得清楚。每個人聽覺失調的程度都不一樣,情況跟戴眼鏡相似。

“助聽器須經聽力學家專業調校,確保用家得到最合適的設定,把噪音和迴響降至最低。如有需要,更可倒模度身訂做。”

通過專業人士驗配

勿自行選購

不少復康店或網上商店都有售助聽器,但聽力學家張汶詩不建議自行選購,應經過專業人士驗配,為用家合適調整,而且售後服務有保證。

何志謙補充,便宜助聽器往往將所有音源放大,包括把周圍環境的噪音都放大了;相對之下高端的助聽器則可以調校不同音頻,配合聽覺失調的程度,也能減低環境嘈雜聲,例如風聲。

專業驗配不損害聽覺

張汶詩指出,不同款式的助聽器有一定程度的減雜音功能,但其他額外功能如防漏聲技術、方向性麥克風360度自動追蹤人聲,則視乎不同廠方而定。還有加配藍牙的助聽器,可以連接手機聽電話、聽歌、看視頻。用家可因應生活環境、個人習慣、經濟能力而選擇。價錢較高的助聽器相對高規格,輸出的聲音更接近人聲,沒那麼機械化。

網上流傳,傳統助聽器的耳內式設計會損害聽力,令聽力愈來愈差,建議使用骨傳導助聽器。

張汶詩澄清,經專業人士驗配的助聽器,聲浪不會過大,不會損害聽覺。事實上,隨着年紀增長,聽力功能減弱實屬正常衰退。

無耳殼戴骨傳導助聽器

至於骨傳導助聽器,原理是將聲音直接傳至內耳,毋須經過外耳或中耳,刺激耳蝸內的毛細胞。如果屬於感音神經性弱聽(內耳或聽覺神經受損所致),不論佩戴傳統還是骨傳導助聽器,兩者功效都一樣。

“沒有耳殼的人無法掛上耳背式助聽器,骨傳導助聽器便可幫助他們重拾聽覺。但亦要留意,骨傳導方法有可能被頭髮、皮膚、肌肉、頭骨厚度阻礙。”

張汶詩補充,除了助聽器之外,輔助聽力儀器是另一個解決聆聽需要的選擇。輔助聽力儀器有擴音電話、傳話器(透過立體聲耳筒或雙耳塞傳送聲音)等裝置。“譬如住在安老院的長者,家人不能每日探訪,他也只懂得換電芯,傳話器是比較理想的選擇,基本可以應付談話、看電視。”

“私人中心收費和輪候時間不同,聽力測試的方式大同小異,不過,所提供助聽器的牌子可能會有不同。一般來說,即使選配助聽器後,仍建議每1至2年定期做聽覺檢驗。”

一般人又是否需要定期驗耳?暫時沒有明確建議,張汶詩觀察經驗所得,較多人在55至60歲開始衰退,覺得聽得不清楚。

“如果發覺自己聽力跟以前有點不同,不妨去驗一驗,求個安心!”

溝通建議

減慢語速 注視對話

家中長者聽力失調,需要佩戴助聽器,溝通上有什麼技巧?註冊聽力學家張汶詩有以下建議:

家人首先要學懂使用助聽器,以提供協助和支援,確保助聽器可正常運作。

與長者說話時速度盡量減慢,並望着對方說話,但不用刻意提高聲量。

如果發現長者不明白說話內容,可以轉用其他詞彙表達,因為聽力退化人士較難辨識發音如“sss”、“shi”的字詞。

聽不到門鈴聲

親友門外罰站

穿着格仔襯衫的馬健,步履穩健,但原來已經83歲!他於2017年開始佩戴助聽器,起初覺得聽力出現問題,“每天都“嚇!你說什麼?”,需要對方重複說話,更曾因聽不到門鈴聲,令家人在門外等候多時。

一次因心臟問題到醫院求診時,跟醫生提到聽力下降,其後獲安排做聽力測試,結果屬中度聽障,醫生建議他佩戴助聽器。不過,當時只有耳背式助聽器可供選擇,馬健認為其體積太大,不予考慮。後來在親戚介紹下,到了私人聽覺中心驗配耳道式助聽器。

佩戴助聽器後,門鈴聲、電話鈴聲都聽得清楚了,親戚朋友來訪終於不用在門外“罰站”,孫兒子女也不用擔心他聽不到火警鐘。

現在的馬健,每3個月覆診一次,調校助聽器的音量。

自我聽力測試

1.家人常抱怨電視機或收音機的音量,要開得比別人大聲才聽得到。

是□ 否□

2.看電視的同時,若旁人在對你說話,會很難聽清楚對方在講什麼。

是□ 否□

3.常聽不清頻率較高的聲音,例如門鈴聲、女性或小孩說話聲。

是□ 否□

4.常需要別人提高嗓門、靠近耳邊說話或經常請對方重複談話內容。

是□ 否□

5.經常聽不清楚電話中對方的聲音。

是□ 否□

6.家人覺得你平常說話過於大聲。

是□ 否□

7.常聽不清楚對方說話,或聽起來很吃力。

是□ 否□

8.有人從背後喊你,或在你背後說話,卻無法聽到。

是□ 否□

9.對於較冗長的談話,因聽不清楚而易感疲倦。

是□ 否□

10.與一群人一起講話時,很難跟得上別人的速度。

是□ 否□

結果0至3題

你的聽力健康,建議多學習護耳知識,好好保護聽力。

4至6題

你的聽力可能初步出現衰退,建議找專業人士,做個簡單聽力檢測。

7至10題

你的聽力很可能出現衰退,建議及早尋求專業人士意見。

(以上並非專業測試,結果僅供參考)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