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從棱皮龜到長江鱘:全球動物銳減三分之二

(德國之聲中文網)從1970年到2016年,世界上的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數量減少了68%–這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和倫敦動物學會統計的結果。

在這份名為”Living Planet Report 2020″的報告中,研究者對4400多種脊椎動物的大約21000個種群進行了統計,其中既包括瀕危動物、也包括非瀕危動物。

Advertisement

最受瀕危威脅的動物種類包括剛果的東部低地大猩猩、哥斯達黎加的棱皮龜和長江鱘。長江鱘自1970年以來數量銳減97%。

民間學者也參與計數

據估計,全球約有1000萬-2000萬種動植物。世界自然基金會是自1998年以來第13次发布關於全球生物多樣性的該報告。研究者收集了近4000個來源的數據,其中,所謂民間學者的動物統計數字也更多納入報告中來。

全球動物數量持續下降。2018年的該報告中,動物數量減少的幅度平均還為60%。

ADVERTISEMENT

熱帶拉美最嚴重動物減少九成

形勢最嚴峻的是熱帶拉美地區,那里已失去了90%的動物數量。歐洲大約是25%,不過研究者指出,統計報告開始的年限是1970年,而歐洲對自然的最嚴重破壞是在那之前。

在德國,山鶉和鳳頭麥雞的數量降幅最大,主要歸因於農田開发。不過,白尾海雕等大型鳥類的數量增加,要歸功於保護措施。

地球上未受人類活動影響的自然範圍已十分有限,僅在俄羅斯、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北非以及中國西部等地。

濕地縮小是罪魁

熱帶雨林的破壞還不是最大的罪魁,濕地如沼澤的縮小更嚴重。由於抽水進行農業灌溉或者建水壩发電,魚類、貝類等有機體失去生存空間。濕地的動物數量平均減少超過80%。

砍熱帶雨林只為了種大豆、產廉價豬肉

研究者建議的措施是:設立更多自然保護區、農業注意保護土地、阻止氣候變遷。不過,氣候變暖還未成為最主要的危險。

生活和消費方式也需要改變。”為了保持低肉價,就要有廉價的大豆,為此,南美洲的熱帶雨林就遭砍伐”,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專家海因里希(Christoph Heinrich)說道。”砍伐森林就发生在你的盤子上。”

讓地球三分之一成為自然保護區

世界自然基金會因此呼籲,在2030年以前,讓地球三分之一的面積成為自然保護區。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