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地方

年輕人參政應學判斷 黃志毅:才不會被利用

(檳城5日訊)民政黨青年團全國總團長黃志毅指出,政壇的更迭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關心政治,身為反對黨青年團團長,他會致力提高年輕人對政治的醒覺,學習判斷政壇上的真假,識破政壇上的花招。

Advertisement

他說:“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政治感興趣,但卻缺乏對政治的了解,這種情況對於國家發展不利。”

34歲的黃志毅原為民青團中委及檳州聯委會宣傳局主任,在剛結束的民政黨全國改選中不戰而勝,成為新任總團長。

ADVERTISEMENT

他接受光明日報專訪時指出,只有懂得分辨事非,年輕人參政才不會輕易被人利用,成為有心人達到政治目的的棋子。

需改變才能發揮功用

他坦言,中選後身上的擔心更大了,他未來也會專注於黨的重組,並分階段下調該黨青年團的年齡。

他表示認同投票年齡下調至18歲的政策,也會配合此政策在黨內進行培訓工作,並認為政府有必要配合此政策,要提高年輕人的政治知識與醒覺。

他解釋,政府需讓年輕了解政治,包括我國的機制如國議會、州議會及地方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實際上許多人包括一些“老投族”都不清楚箇中的差別。

“一些屬於州的問題有選民卻找上國會議員,甚至跨選區求助。我認為需改變這種現象,才能發揮功用。”

盼青年團年齡降至35歲

另外,黃志毅有意把青年團的年齡從45歲逐步降低至35歲。“試想45歲的“青年團”領袖要如何與18歲的選民溝通?這肯定有代溝。當然不是一蹴而成,而是循序漸進。直接把45歲降至35歲將會造成黨結構的崩潰。”

他說,此建議若被接納,他提議把青年團年齡上限降低至40歲,之後再降至35歲。

黃志毅說,民政黨已退出國陣,許多策略都需要重新部署。希盟是個很強的對手,民政目前需先搞好黨內部方可面對選民。雖然充滿挑戰,但並非不可能的任務,別忘了民政黨當初也是以反對黨身份起家的。

民政脫離國陣有好有壞

黃志毅說,民政黨脫離國陣有好亦有壞,雖說在人力或資源方面會受限,但下野後黨不需再背著政治包袱,去承擔盟黨所造成的過錯。

他說,民政黨還在國陣時,往往會因為盟黨領袖的一些話或一些舉動而無辜蒙受選民的指責。

“如今我們不再受約束,針對許多課題可以暢所欲言,依據黨原則作評論。”

他坦言,早前民政黨在巫印裔選區都是依靠巫統及國大黨拉票,目前脫離國陣,民政黨在這方面需要重新耕耘。

不受資訊影響情緒

政治大環境改變後,社交媒體成了重要的資訊來源,黃志毅說,網絡資訊多有不正確,網民必須需懂得理性分析及辨認,不然很容易就被蒙騙,甚至被這些資訊影響情緒。

他認為,幫助青年人了解政治未必要把之招入黨,更重要讓他們醒覺,讓他們關注政治並且不被一些邪說歪理所欺騙。

“比如青年可以關心國州議會的決策,若覺得不認同或有意見可找國州議員談談,做到全民參政的效果。”

黨員間應拋開成見 團結才能變得強大 

針對民政黨仍存有派系之爭,黃志毅笑言,這是每個政黨甚至社團也會面對的問題。以民政黨目前的狀況,他勸告黨領袖與基層拋開成見,因為唯有團結黨才能變得強大。

“民政黨已下野,現在站出來的領袖相信都並非為了官職或利益,而是為了黨的未來。當然黨內出現不同聲音也非壞事,因為民主政黨應該可接受不同聲音,畢竟大家都是為了黨利益出發。”

黃志毅坦承,民政黨未來要走的路充滿挑戰,他深知自己的重任,但“做政府”並非是他唯一的目標。

他說,一名擁有政治理想的年輕人,在黨“落難”之際應該挻身而出,即使是反對黨仍可扮演重要的角色。只要做好監督政府政策的工作,對國家也是一分的貢獻。

“民政黨未來是否仍有執政的機會取決於選民,但身為政治人物就應該做“對”的事,視糾正國家錯誤為己任。” 

他說,目前的民政黨就象回到60年代的“重新開始”,他會專注於黨內改革及重新挽回黨員的信心。要安撫黨員及重拾信心需要一些時間,無法速成。

“如果現在要我出來說幾句話就把整個低落的士氣拉回起來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假以時日,我們會證明這是可以做到的事。”

他說,接下來他會全國走透透聆聽基層的聲音,每個州都有問題且基層的心態都不同,這是黨領袖必須做的事。他直言,如今黨的運作模式不能再“從上到下”,而是必須“從下到上”,把基層的聲音帶出來。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