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30日訊)海洋哺乳動物研究與保育組織正嘗試與漁民合作,以在漁網裝設“鳴器”,防止海豚及海洋哺乳動物因為靠近漁網而被纏繞死亡。
大馬海洋哺乳動物專家路易莎(Louisa Ponnampalam)說,鳴器可以驅趕海豚及海洋哺乳動物,避免牠們的靠近及多種因素造成意外墜網及帶來死亡危機。
“若漁民同意,該組織會提供免費鳴器給漁民,讓他們裝設在漁網上。”
她日前隨同“鯨魚卡車”到太平進行巡迴展時,已和十八丁漁民商談裝設鳴器的可行性。
她指出,該組織在商家贊助下,進行海洋研究的同時,也設立獨一無二的流動“鯨魚卡車”來提高對馬來西亞海洋哺乳動物的認識。
她說,“鯨魚卡車”於今年啟用,已到過馬六甲、北柔,並走遍9個城鎮,最終站將在檳城,每次展出平均吸引400人參觀。
“根据研究,我國估計共有26种鯨豚類(鯨、海豚和小鼠海豚)和一种儒艮。”
她指出,塑料和其他雜物或垃圾造成的海洋污染,會導致海豚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的死亡,而船舶和輪船發出的噪聲污染,甚至是旅遊活動的騷扰也會成為牠們的生存威脅。
大馬外交官梁子祥呼吁政府機構及相關領域的非政府組織,加速協調,積极推行2021至2030年大馬塑料可持續發展路線圖,以減少塑料流進河流。
他也吁請本地相關利益者協商,依据國際所定目標,即在2030年達到對生物多樣性的30%保護,以設立更多保護區。
他稱,也有必要進行對紅樹林的保護,尤其是立於峇東、昔加末和瓜拉牛拉的紅樹林,避免因開發性工程項目而遭到影響,並仔細規划敏感區域的可持續性發展。
他指出,紅樹林不僅是魚類的重要育苗地,更是霹州海豚的食物來源,而且對于保護霹州海岸免受侵蝕,特別是碳儲存尤為重要。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