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黃紀達新聞獎頒獎禮】倪可敏:像太陽照亮社會 媒體需傳遞正能量

(八打靈再也28日訊)國會下議院副議長倪可敏聲稱,媒體作為第四權,在監督政府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向社會傳遞正能量。

Advertisement

 

他昨晚出席2018年度編協拿督黃紀達新聞獎頒獎禮致詞時說,這個社會充斥著太多負能量,如果政府做得好,媒體做正面報道,就能傳達更多正能量。

ADVERTISEMENT

 

倪可敏也是這項頒獎活動主嘉賓,他認為,大家看事情要看積極正面的地方,不要只是把焦點放在負面的事件上。

 

“積極的人像太陽,走到哪里哪里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我們做人就是要傳達正能量,剔除負能量。”

 

倪可敏說,自去年改朝換代後,新聞尺度已逐漸改善,媒體應當借此提高報道水平,確保報道內容符合國家利益,而非政黨利益。

 

報人肩負傳承中華文化

 

“就如北京清華大學的校訓:‘行勝於言’,我們評估政策是要看政府在做什麼,勿做沒必要的揣測。”

 

他也形容,編協黃紀達新聞獎頒獎禮是馬來西亞中文報壇的一個“奧斯卡”,即華文報界的最高榮譽。

 

他強調,我國不僅保存最完整的華文教育體系,相信本地華文報章同樣具有世界級水平。

 

他不諱言,在大馬辦報是不簡單的一件事,華文報章不僅意味著新聞事業,同時也擔負著文化傳承。

 

他補充,在馬來西亞這個多元種族國家,華人作為少數民族,報人肩負傳承中華文化和教育的使命和風骨值得表揚。

 

倪可敏指出,華文報、華團和華教都是大馬支柱,缺一都不可。華文媒體報道新聞,維護華文教育。如今國家正一步步朝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承認統考是指日可待的事。

 

他也相信,“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一步一腳印,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到。

 

他說,隨著經濟情況好轉,相信接下來政府會捎來更多好消息,請大家耐心等待。

 

光明獲2編輯獎

 

光明日報在2018年度編協拿督黃紀達新聞獎中,摘下拿督黃紀達編輯獎(新聞組)的二份佳作獎。

 

兩份佳作將的得主是劉雪妮,得獎作品為《金庸別江湖》及余可麗,得獎作品是《10事你須知》。

 

今年編協總共收到461份參賽作品,大獎得主可獲一個獎座和3000令吉獎金,佳作獎得主則可獲一個獎座及1000令吉獎金。

 

出席頒獎禮者包括獎項贊助人拿督斯里莊智雅、丹斯里吳德芳代表尤芳達、拿督高程祖代表高浩倫、丹斯里鄺漢光代表拿汀李姐䭲、拿督斯里李益輝代表黃引輝、丹斯里鄭金炎代表鄭進偉、拿督陳友信代表陳宇航、丹斯里梁海金代表趙惠思、編協前會長兼星洲日報編務總監拿督卜佛海、編協前副會長兼中國報總編輯拿督張映坤。

 

編協理事,新聞獎評委、各報編採人員也出席這項一年一度的盛會。

 

潘友來:實踐言論自由  新聞工作者無懼挑戰

 

拿督斯里莊智雅服務精神獎得主潘友來強調說,社會近來發生的種種事情,讓人感覺國家改革的願景依然遙遠,只要民心和民意還需大力伸張,新聞工作者就無法放松。在不同時代,新聞工作會有不同的使命或職責,所面對的挑戰是永無休止的。

 

他在頒獎禮上發表得獎感言時表示,“新聞工作被喻為‘第四權’,但新聞工作者並不是追求它的“位高權重”,而是實踐言論自由、公平報道的職責。只要堅持新聞工作的底線,再大的壓力也能夠應付過去。”

 

“新聞工作者所寫的每一個字,所打的每一個標題,所拍的每一張照片,都有千千萬萬的讀者在看,長年累月下來,潛移默化地影嚮許多人的言行思想。”

 

“平時大家都在忙碌工作,可能並沒發覺到,我們的語文和文化事業,就是這樣一天天地傳承下去的。”

 

潘友來甫在今年4月從45年的新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他掌舵東方日報近17年。

 

對於傳統紙媒如今面臨巨大挑戰,甚至讓人感覺前途茫茫,他堅持認為,“新聞工作還是有得做”。

 

他聲稱,每家報館目前都在努力轉型,並善用資源、增設平台和發揮附加價值,這些都是應對挑戰的積極做法。

 

 郭清江:“過份關心”影嚮關系 政府媒體應互相尊重

 

(八打靈再也28日訊)馬來西亞華文報刊編輯人協會會長郭清江強調,“互相尊重”是維系政府與媒體之間的潤滑劑,如果當權者頻頻透過手段或管道去“過份關心”,甚 至指導媒體應如何迎合,這已是超越了“互相尊重”的範疇,必然影嚮雙方關系,也是對媒體自主權的侵犯。

 

郭清江因事不克出席,其演講詞由副會長陳漢光代讀。他在黃紀達新聞獎頒獎禮上致詞說,在網絡訊息真假難分的時代,各方更需彼此真誠溝通,減免以訛傳訛的現象。當然,媒體也須承認,虛假消息滿天飛及謠言亂竄的時刻,在追求快捷或人手處理用字時會有百密一疏;若出現與事實有落差的情況,在得到有關方面指正後,須即時更正和補救。

 

他聲稱,這種技術性的錯誤,不應被敏感的視作有不良動機或引起猜疑,並冠以各種莫須有的指控。

 

“我始終相信,在各造互相尊重、體恤和包容下,大家都可走得更遠,及更專註的各司其職,不用消耗在無謂的爭論與猜疑中。”

 

郭清江也披露,編協總共收到461份參與2018年黃紀達新聞獎的作品,較前一年的418 份增加了43份,其中星洲日報的參賽作品最多,共有185分,接著是中國報110份、南洋商報67份、光明日報61份、光華日報23份、詩華日報7份、好玩旅游月刊5份及東方日報3份。甫退休的東方日報總編輯潘友來也榮獲2018年度拿督斯里莊智雅新聞事業服務精神獎。

 

 

 

 

2018黃紀達新聞獎得獎名單

 

1 拿督斯里莊智雅服務精神獎 潘友來 《東方日報》

 

2 丹斯里吳德芳新聞報道獎

 大獎 莊舜婷、謝仲洋、郭秋香、周新才 《星洲日報》 洋垃圾就在轉角處

    佳作獎 許雅玲 《中國報》 洋垃圾圍邨

    佳作獎 黎添華 《南洋商報》 檢視社媒運作.透視選民反應

    佳作獎 官泰發 《南洋商報》 達因:柔沙五五波 希盟可保雪奪霹吉

 

3 丹斯里葉永松報道文學獎

 

大獎 潘有文 《中國報》 津貼醫療

    佳作獎 張德蘭 《星洲日報》 專題報導:歸僑系列── 一揮手竟是天涯

    佳作獎 白慧琪 《星洲日報》 鞭嚮無聲.重回登嘉樓現場

    佳作獎 何俐萍 《星洲日報》 超越生命看見愛

 

4 拿督陳良民新聞攝影獎

 大獎 從缺

    佳作獎 吳國強《光華日報》 午夜接選民電話趕回選區 黨員目睹黃田志遇禍

    佳作獎 張智玟《中國報》 你請水,我拒絕

    佳作獎 陸家明《星洲日報》 哭泣的士古來河

 

5 拿督黃紀達編輯獎

(新聞組)

大獎 劉景儀 《星洲日報》 甘望魚肉乾“最惹味”

    佳作獎 劉雪妮《光明日報》 金庸別江湖

    佳作獎 餘可麗《光明日報》 10事你須知

    佳作獎 戴敏儀《星洲日報》 設計人性化

    佳作獎 傅秋蓉《光華日報》 江“胡”豪傑 爭做G.O.A.T

    佳作獎 黃毓梅《星洲日報》 裁縫手藝傳承兩代

 

6 拿督黃紀達編輯獎

(副刊組)

 

大獎 邵美鳳《星洲日報》 砂拉越異族同婚之我們都是混血兒

    佳作獎 袁博文 《星洲日報》 用影像介入社會議題系列──移動的格子在說故事給你聽

    佳作獎 羅佩月 《中國報》 頭痛欲裂 是腦有病?

    佳作獎 張淑儀 《星洲日報》 傳承發揚 留住文化

    佳作獎 石珮嘉 《星洲日報》 AI掀浪潮改變世界

    佳作獎 謝慧麗《星洲日報》 正確海洋保育觀念.喚醒人們正視水資源生態平沖

 

7 丹斯里劉天成年度封面獎

1+5 大獎 陳秋雁《星洲日報》 蘇克里揭不能說的秘密

    佳作獎 王巧蓮《中國報》 一出世扛3萬

    佳作獎 吳婉欣《中國報》 敦馬上班 7個頭條

    佳作獎 蔡淑姍《星洲日報》 金正恩 世紀一跨

    佳作獎 蘇秀清《中國報》 服了你!

    佳作獎 張淑儀《星洲日報》 509就是這天

 

8 丹斯里張德麟評論獎

1+2

大獎 陳福星 《南洋商報》 他在期待新的馬哈迪 新的習近平將登場 制衡首相不容易 當5年遇上60年 PTPTN賴帳文化法之不容

    佳作獎 張立德 《星洲日報》 新馬來西亞的方向

    佳作獎 張慶祿《星洲日報》 509後的期待與失落

 

9 拿督高程祖財經報道獎

 大獎 蘇韻鴒、黎添華、司徒哲陽、蘇正義 《南洋商報》 透視工業4.0系列(1-5)

    佳作獎 林德成 《星洲日報》 上網買買買OK嗎?

    佳作獎 傅文燿 《星洲日報》 無現金之旅

 

10 丹斯里鄺漢光體育報道獎

 大獎 鄧雁霞 《星洲日報》 每個人都可以跑── 馬拉松大滿貫

    佳作獎 林德成 《星洲日報》 電競黃金時代降臨

    佳作獎 許雅玲 《中國報》 看見大馬武術

 

11 拿督斯里李益輝旅游報道獎

大獎 黎添華 《南洋商報》 浪漫不丹系列(1-3)

    佳作獎 鄧雁霞《星洲日報》 婆羅洲比達友豐收祭

    佳作獎 戴舒婷 《詩華日報》 如夏時光 無樂不作系列

 

12 拿督陳友信教育報道獎

大獎 蒙慧賢 《星洲日報》 學校藝術教育的價值所在──音樂篇

    佳作獎 白慧琪《星洲日報》 飆腳車少年心態事件簿

    佳作獎 黎添華 《南洋商報》 樂齡E起來的美麗與哀愁系列(1-3)

 

13 丹斯里鄭金炎娛樂新聞報道獎

 大獎 白慧琪 《星洲日報》 禁片禁甚麼?

    佳作獎 潘有文《中國報》 線上看戲集

    佳作獎 林德成 《星洲日報》 想紅 絕不簡單

 

14 丹斯里梁海金產業報道獎

大獎 林妤芯、伍詠敏 《南洋商報》 2019預算案前後大剖析

    佳作獎 黎添華 《南洋商報》 安居養老也很IN-老人院的轉型與商機(1-3)

    佳作獎 蘇欣恩、陳富全、司徒哲陽 《南洋商報》 是時候放寬打房?

 

他也籲請新聞工作者“不要小看自己正在做的事”,為母語事業、中華文化乃至國家社會的前途,貢獻一份力量。

(八打靈再也28日訊)馬來西亞華文報刊編輯人協會會長郭清江強調,“互相尊重”是維系政府與媒體之間的潤滑劑,如果當權者頻頻透過手段或管道去“過份關心”,甚 至指導媒體應如何迎合,這已是超越了“互相尊重”的範疇,必然影嚮雙方關系,也是對媒體自主權的侵犯。

 

郭清江因事不克出席,其演講詞由副會長陳漢光代讀。他在黃紀達新聞獎頒獎禮上致詞說,在網絡訊息真假難分的時代,各方更需彼此真誠溝通,減免以訛傳訛的現象。當然,媒體也須承認,虛假消息滿天飛及謠言亂竄的時刻,在追求快捷或人手處理用字時會有百密一疏;若出現與事實有落差的情況,在得到有關方面指正後,須即時更正和補救。

 

他聲稱,這種技術性的錯誤,不應被敏感的視作有不良動機或引起猜疑,並冠以各種莫須有的指控。

 

“我始終相信,在各造互相尊重、體恤和包容下,大家都可走得更遠,及更專註的各司其職,不用消耗在無謂的爭論與猜疑中。”

 

郭清江也披露,編協總共收到461份參與2018年黃紀達新聞獎的作品,較前一年的418 份增加了43份,其中星洲日報的參賽作品最多,共有185分,接著是中國報110份、南洋商報67份、光明日報61份、光華日報23份、詩華日報7份、好玩旅游月刊5份及東方日報3份。甫退休的東方日報總編輯潘友來也榮獲2018年度拿督斯里莊智雅新聞事業服務精神獎。

(八打靈再也28日訊)馬來西亞華文報刊編輯人協會會長郭清江強調,“互相尊重”是維系政府與媒體之間的潤滑劑,如果當權者頻頻透過手段或管道去“過份關心”,甚 至指導媒體應如何迎合,這已是超越了“互相尊重”的範疇,必然影嚮雙方關系,也是對媒體自主權的侵犯。

 

郭清江因事不克出席,其演講詞由副會長陳漢光代讀。他在黃紀達新聞獎頒獎禮上致詞說,在網絡訊息真假難分的時代,各方更需彼此真誠溝通,減免以訛傳訛的現象。當然,媒體也須承認,虛假消息滿天飛及謠言亂竄的時刻,在追求快捷或人手處理用字時會有百密一疏;若出現與事實有落差的情況,在得到有關方面指正後,須即時更正和補救。

 

他聲稱,這種技術性的錯誤,不應被敏感的視作有不良動機或引起猜疑,並冠以各種莫須有的指控。

 

“我始終相信,在各造互相尊重、體恤和包容下,大家都可走得更遠,及更專註的各司其職,不用消耗在無謂的爭論與猜疑中。”

 

郭清江也披露,編協總共收到461份參與2018年黃紀達新聞獎的作品,較前一年的418 份增加了43份,其中星洲日報的參賽作品最多,共有185分,接著是中國報110份、南洋商報67份、光明日報61份、光華日報23份、詩華日報7份、好玩旅游月刊5份及東方日報3份。甫退休的東方日報總編輯潘友來也榮獲2018年度拿督斯里莊智雅新聞事業服務精神獎。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