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明周刊副刊

【這裡那裡】他們 時代

真正的莎士比亞書店並非今天慕名而來的遊客趨之若鶩的這一間,但有了《愛在日落巴黎時》和《情迷午夜巴黎》這兩部電影的加持之後,它的人氣可以說是蒸蒸日上,成為遊客的巴黎地圖上圈了又圈的景點之一。

1919年,一個美國女子在巴黎左岸開了一間以莎翁為名的英文書店,這樣一間書店注定成為美、法、英和愛爾蘭現代主義文學翹楚的匯集點。海明威、費茲杰羅、紀德、梵樂希、喬伊斯都曾經在這間書店留下身影,然而它不僅是這些人文薈萃的基地。它是書店,是圖書館(買不起書的人可以盡情借閱),是出版社(當年正是它讓沒有任何一家出版社敢碰的禁書《尤利西斯》成為英美現代主義文學秀異的風景線),是銀行(窮苦作家可以賒賬借款),是旅館(許多浪蕩作家寄居於此),是郵局(成為異鄉人的通訊地址)。其後,它在海明威的《流動的饗宴》裡成為永恆的傳奇:莎士比亞書店。

Advertisement

因為從來未曾當過海明威的讀者,所以並不知道巴黎左岸有這樣一間夢中書店,雖然之前來過巴黎三次,但都野鴿子般飛繞一圈就離開了。但真正的莎士比亞書店其實不是今天遊客趨之若鶩的這一間。真正的莎士比亞書店是雪維兒畢奇開的,1919年11月19日在杜皮特杭街上開張。 1921年夏天搬到劇院街上。二戰期間德國占領巴黎,畢奇因為不願意將她僅有的一本《芬尼根守靈記》讓給某德國軍官而鋃鐺入獄,這間傳奇書店從此走入歷史。 1944年8月26日,當時擔任戰地記者的海明威帶著自己一夥人馬解放了劇院街,重逢畢奇。 1956年,畢奇為自己的書店立傳,記錄她與文學界的偉大心靈相遇相知的故事,三年後出版,書名就叫做《莎士比亞書店》。 1962年10月5日,畢奇逝世,享年七十有五。然後他們的時代就這樣合上了,永遠存留字裡行間。

那麼,今天這間已然成為巴黎遊客必訪景點的莎士比亞書店又是怎麼一回事?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1951年,另有一間獨立書店開在巴黎左岸開張,與塞納河為伴,與聖母院為鄰,原名叫做Le Mistral,曾是“垮掉的一代”例如金斯堡、威廉博魯斯流連過的所在。 1958年的某一天,店主佐治惠特曼與畢奇共進晚餐,畢奇把“莎士比亞書店”這個名字讓給了惠特曼。 1962年畢奇過世之後,惠特曼為了紀念畢奇,才將書店更名。現任店主是惠特曼的女兒,名字也叫做雪維兒。 《愛在日落巴黎時》和《情迷午夜巴黎》這兩部電影在此取景之後,這間書店人氣蒸蒸日上,店內經常擠滿了慕名而來的遊客,我還沒有走進去就已經開始呼吸困難。

店面本來就小,就窄,加上摩肩接踵的遊客和多不勝數的書籍,就顯得更小也更窄了,走在其中我只覺得昏頭轉向,沒有辦法好好感受空氣裡是不是保留著人文雅士古往今來的氣質,沒有辦法細細發掘角落裡是不是藏匿著只有小心眼們才會留意到的事物。即使我在二樓發現一個小女孩抱著貓咪也只是暗自驚喜了一下下而已,隨即就匆匆下樓離去。還是選擇待在戶外悠哉抽一支煙的遊伴聰明。但他後來還是陪我回去一次。已經入夜,又是深秋,那麼寒冷,大多數的遊客不是已經打道回府就是還在餐館喝酒閒聊。店裡游客雖然沒有比第一次造訪那麼多,不過還是不少,幸好詩是各種文學類型中是最冷清的,所以詩的角落空無一人,除了一個店員在工作台上忙她的工作,我找我的詩集。也幸好找到了心心念念的一本詩集,也就不枉二度造訪。我並沒有要在巴黎留下什麼記號的意思,不管買一本書還是愛一個人,這不過是我向一間慕名已久的傳奇書店致意的方式。

(文/ 圖:野東西)

ADVERTISEMENT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