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草草療事】研發多種外用產品 艾葉 大馬高原 常見野生

(吉隆坡訊)艾屬菊科植物,是中國勞動人民認識和使用較早的藥用植物。《詩經》中就有“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孟子云:“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意思是說,患了七年之久的慢性疾病,選用三年的艾可以治好。 《名醫別錄》叫“醫草”,《埤雅》呼“灸草”《本草綱目》稱“黃草”,《醫林纂要》又叫家艾、艾蒿。說明了艾葉在中醫醫療中的廣泛應用。另外,還有草蓬、狗尾蒿子、香艾、野蓮頭等稱謂。

Advertisement

最早記載艾葉用於治病的是戰國時期《五十二病方》,用作外治,其中之一即為灸法。艾葉是《黃帝內經》一書提到的為數不多的幾種藥物之一。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有兩個用艾的處–膠艾湯和柏葉湯。膠艾湯用艾葉配伍阿膠、芍藥、川芎、當歸、地黃等,治療經寒不調或胞阻胞漏、宮寒不孕等症,取艾葉之暖宮止血作用;柏葉湯由柏葉、乾薑、艾葉組成,用治吐血不止,取艾葉之“主下血、衄血”之功。此二方目前仍是中藥臨床常用方。東晉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有艾酒,“艾千莖,濃煮,以汁漬麴作酒”,用於治療白癩(麻風病)。李時珍之父李言聞著有《蘄艾傳》一卷,稱讚艾葉“產於山陽,採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補。”《本草綱目》中收載艾葉,在附方中用艾葉治病的單驗方多達52個。

治婦科病常用藥物

ADVERTISEMENT

艾葉主產於安徽、湖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馬來西亞福隆港高原、金馬崙高原等常見野生。採集於端午節前後,割取主株,取下葉片,曬乾或陰乾,生用或噴醋炒炭用。其嫩葉曬乾,搗成絨狀,即為艾絨,可供艾灸時使用。

艾葉無論內服還是外用,都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絡的作用。李時珍對艾葉有高度評價:“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濕,轉蕭殺之氣融合;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沈痾之人為康壽,其功亦大矣。”

艾葉具有溫經止血、安胎、止痛等作用,所以成為治療婦科疾病之常用藥物。用艾葉組成的治療婦科疾病的名方,除了上面已經提到的膠艾湯,還有艾附暖宮丸《壽世保元》等。艾附暖宮丸用艾葉炭配伍香附、當歸、吳茱萸、續斷、川芎、白芍等。治療由寒凝氣滯引起的月經失調,經行腹痛,腰酸痛及赤白帶下。李時珍曾評價兩方:“艾附丸…..調婦人諸病,頗有深功;膠艾湯…..治妊娠產後下血,尤著奇效。”值得注意的是,用艾葉安胎(治妊娠下血)係從止血的作用出發以救急治標之法,且用量不宜過大,以3至6g為宜;大劑量應用反而會產生興奮子宮的作用,引起痙攣收縮而出現不良反應。

艾葉可用於治療心腹冷痛、泄瀉轉筋、久痢、下血等病症。如三黃熟艾湯《類證活人書》用黃連、黃柏、黃芩加熟艾,治療傷寒後熱痢。香艾丸《聖濟總錄》用炒艾葉、陳皮等份,主治氣痢腹痛、睡臥不安。

現代臨床研究艾葉可用於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氣管炎、周圍性面癱、菌痢、臁瘡、鼻炎、腫瘤等。

在中午採收揮髮油

艾葉可用於食療,唐•孟詵《食療本草》是最早介紹艾葉食療方法及作用的:“若患寒氣,取熟艾面裹做餛飩,可大如丸子許。” “春月採嫩葉作採食,或和麵作餛飩如彈子,吞五枚,以飯壓之,……..長服治冷痢。” 中國閩南一帶將細嫩的艾葉搗勻,和糯米一起做錁子,是別具風味的食品。艾葉汁是法國著名的“味美思”酒的主要香料之一。艾葉中提取的艾葉油還是多種香水、化妝品的香料。

艾葉的主要成分為揮髮油,以水蒸氣蒸餾法提取的揮髮油稱為艾葉油,為草綠色或黃綠色澄清液體,具有特異香氣。艾葉油中的主要成分為水芹烯、蓽澄茄烯、側柏醇、萜品烯醇-4和α-萜品烯醇等。初揮髮油外,艾葉還含有黃酮、鞣質、甾醇、多醣、微量元素等。研究表明,以成分指標進行考查,艾葉的採收以端午節前後(5至6月)最為適宜,在每天的採收中又以在中午採收揮髮油含量最高。此外《中藥大辭典》記載:“野艾比其他植物含碘較多,也較易從土壤中吸收鋇。

用於預防治療感冒

藥理研究表明,艾葉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對多種細菌、真菌、病毒、支原體等有抑製作用;還有平喘、鎮咳、祛痰、止血與抗凝血、抗過敏、解熱、鎮靜、增強免疫、護肝利膽、降壓等作用。近年來發現,臨床上將艾葉或艾葉揮髮油廣泛用於預防和治療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喘息症、過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取得了顯著療效。

說到艾葉,不能不提到中醫的灸療法。灸法是利用艾葉,搗搓成細絨(艾絨)後,做成的艾絨炷或艾條,在人體皮膚表面上(如穴位或患處等)點燃或熏灸,借艾火的熱力透入肌膚,以起到溫經散寒、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溫補中氣等作用,從而達到治病和保健作用的一種療法。古人認為“大病宜灸”。 《內經》有“針之不為,灸之所宜。”

自製“驅蚊祛瘴煙薰草”:艾葉或艾絨配伍肉桂葉、香茅葉、柚子皮等乾品等量,全切成細碎或研粗粉,應用是點燃煙熏可驅趕蚊蟲蟑螂。

灸治百病增強免疫

艾灸廣泛應用於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婦產科疾病、心腦血管疾病、骨傷及風濕類疾病、皮膚外科疾病等等,灸法因此被醫家推崇為“醫之大術”、“藥中之要術”。 《名醫別錄》有艾葉“灸百病”,稱譽其“灸治百病”實不為過。通過對灸法作用機制的研究闡明,艾灸有增強免疫、抗腫瘤、抗休克、護肝、解熱鎮痛等作用。

艾葉研發了許多外用產品如:艾葉維護膏、艾葉洗液、艾葉止癢膏、艾葉足浴湯、艾葉防護熏香、天然艾精油、艾葉抗菌洗手液、艾草盤香、艾葉除菌香皂、艾灸軟膏等。

小秘方

-虛寒性月經不調,腹痛:艾葉10g,當歸15g,香附10g,水煎服。

-月經過多,妊娠下血:艾葉6g,當歸、熟地黃、白芍各10g,川芎3g,水煎服。

-皮膚瘙癢:艾葉30g,地膚子15g,白癬皮15g,花椒10g,大飛揚15g,水煎,薰洗患處。

使用注意:陰虛血熱者慎用,內服過多可產生咽喉乾燥,噁心嘔吐。孕婦服用不當,可致子宮出血及流產。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