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搞定B肝已美夢成真2】誘生細胞因子 發揮協同作用 中醫藥治B肝療效卓越

(吉隆坡訊)既然細胞因子(cytokine,CK)降解cccDNA的科研實驗結果那麼顯著,何以還沒有看到這方面的藥劑問世,以使數以百萬千萬計的慢性B肝感染者的HBsAg的轉陰,早日擺脫原發性肝細胞癌(HCC)與肝硬化的威脅呢?

Advertisement

陸庭譯中醫師解釋,口服抗病毒的NAs上市後,由於使用方便,抑制HBV-DNA的療效顯著,IFN-α有逐漸被NAs取代的趨勢,尤其是在亞洲,因而也造成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慢性B肝的用藥方面,僅建議使用Entecavir與Tenofovir這2種NAs,雖然一旦用上後,就必須長期服用,甚至一輩子,但NAs的使用,不易看到HBsAg轉陰,停藥後易復發。

至於其他4種CKs,即IFN-γ、IFN-λ、TNF-α與TGF-β1,由於毒副作用大,迄今尚未被核准在臨床上用以治療慢性B肝。

ADVERTISEMENT

14年作回顧性分析

陸庭譯說,使用中藥方劑可同時誘生多種細胞因子(CKs),發揮協同作用(Synergistic effects),所以是安全有效的。

他表示,傳統中醫藥(TCM )治療慢性B肝帶原的臨床試驗,能符合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控制條件且能被國際期刊接受後刊登者非常稀少。為能一探究竟,他特將過去14年(200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治療慢性B肝與帶原病例作一回顧性分析,結論是肯定的:

慢性B肝帶原不但可以TCM治療,且可達致終極治愈目標:16.5%(21/127)HBsAg血清轉陰率,年轉陰率(每100人/ 年)5.26%;產生Anti-HBs的血清轉換率11.81%(15/127),年轉換率3.76%。

TCM治療慢性B肝的療效也肯定:HBsAg轉陰率5.90%(6/102),年轉陰率1.97%;產生Anti-HBs的血清轉換率2.94%(3/102)。

由於前C基因區突變(pre-core mutant)所造成西醫認為難治性的HBeAg( – )的慢性B肝與帶原,經TCM治療後,15.90%(25/157)HBsAg血清轉陰率,年轉陰率5.62%,療效顯著;產生Anti-HBs的血清轉換率10.19%(16/157)。

在HBeAg轉陰方面,慢性B肝為62.26%(33/53),療效顯著(P <0.001);慢性B肝帶原為84.21%(16/19),療效顯著(P <0.001)。

HBV-DNA轉陰,即HBV-DNA <10 IU / mL方面,HBeAg( – )之慢性B肝與帶原合計為87.90%(138/157),療效顯著(P <0.001)。若不包括慢性B肝,帶原者的HBV-DNA轉陰達88.19%(112/127),療效顯著(P <0.001)。

“由於干擾素具有一些免疫調節功能,實驗也證實IFN-α能降解cccDNA,亦是目前唯一被核准上市治療慢性B肝的CK類藥劑,療效如何,尤其是對華人,可以中醫與它作一比較。”

他表示,香港於2001年有篇臨床報告,其病例中有部份是慢性B肝帶原者。台灣於2007年亦有一篇,都是探討以干擾素治療慢性B肝感染的療效,也同時分析B肝表面抗原轉陰率,茲列表如下:

 

005

B肝治療臨床試驗少

“誠然,上述香港與台灣這2個研究計劃之病例組成與本研究之組合不盡相同,且時間不同,不宜直接比較(head to head comparison),例如香港與台灣的臨床試驗僅包括HBeAg(+ )之慢性感染者,而本研究之病例組合中則包括68.56%的e抗原( – )之病患,理論上更不易治愈。”

“另外,台灣之試驗僅包含活動性慢性B型肝炎,而本研究則包括55.45%的慢性B型肝炎帶原,理論上,治愈更難。由於針對慢性B型肝炎帶原與HBeAg的( – )之華人慢性B肝炎治療之臨床試驗不多,目前只能以這2個最相近的作參考。”

臨床觀察53病例

確認HBsAg能下降轉陰

陸庭譯表示,為證實他所使用的中藥方劑,確能誘生細胞因子(CKs),降解cccDNA,他在臨床觀察了36個治療有效的病例,與17個治療效差的案例,統計分析2016年4月26日至2018年9月24日期間,他們的HBsAg的增減變化,按有效係指HBsAg的下降比率大於年自然轉陰率1.15%,效差則是<1.15%。

他說,另一則是於2018年4月26日,利用他們抽血做例行的追蹤檢驗剩餘的血清,做了CKs的臨床實驗,將這2部份的結果作了交叉統計分析,結論是肯定的。

相關檢驗結果與檢體的使用均獲得這些B肝朋友口頭與書面同意,結論亮點如下:

有效組的HBsAg的大幅下降。

CKs之誘生。

他指出,前述交叉分析表明,使用TCM方劑確能誘生CKs以降解cccDNA,臨床所見則是HBsAg的逐漸下降,以至轉陰。這是個令慢性B肝感染者振奮的大好消息。

“我因而與沈鬱強博士與楊賢鴻教授/主任共同具名,撰妥(Induction of Endogenous Cytokines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eading to Reduction of Serum HBsAg Levels )英文稿,刻正由一國際期刊審稿中,希望本年(2019)內刊登,以詔告眾多的慢性B肝感染者,千萬不要輕言放棄,因解藥已找到了,人生即將由黑白轉回彩色。”

身體狀況壓力干擾

影響中藥方劑療效

陸庭譯說,TCM方劑經臨床實驗,證實確能誘生內源性細胞因子(CKs),降解cccDNA,臨床表現就是HBsAg的逐漸下降,以致於轉陰。

但也不是每一個B肝朋友都能那麼順利,因為有許多因素會干擾而影響療效,其中最明顯的是壓力(stress)。

“例如馬來西亞於去年5月舉行的大選所形成的壓力,也使不少病患的HBsAg的大幅回升,一直要等到幾個月後才恢復其下降趨勢。”

他說,一個人不可能完全沒有壓力,問題在於如何緩解。方法很多,較為可行的,臨床上可以看到效果的是每天打坐或練氣功,減少壓力荷爾蒙的分泌,進而提升免疫功能但這也不是馬上就可以看到成效的,必須持之以恆,抓住要領,不間斷地天天練習。

“影響療效的因素,除壓力外,還有例如作息是否正常,千萬不能經常熬夜;營養是否均衡;維生素與微量元素是否足夠;飲食性味是否與病情及體質相符;是否經常適量運動;服藥是否規律,是否能放下等。”

編按:

讀者若有興趣,可上網( https://www.nricm.edu.tw/jcm/28/28-2-8.pdf)查閱陸庭譯醫師與楊賢鴻主任/教授共同具名,於2017年12月12日在《中醫藥雜誌》(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發表的回顧性論文《中醫藥治療慢性B型肝炎回顧性資料統計及臨床治療數據分析研究》(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ing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Clinical Statistic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