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AI繪圖以假亂真 檢測器幫忙辨真偽

AI生成式繪圖掀起風潮,但其所引起的難辨真偽的問題也衍生不少爭議,例如早前的教宗方濟各穿巴黎世家名牌外套、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被捕時穿囚服等圖片都在網絡爆紅並引起爭議。不過,這些AI繪圖真的是毫無破綻嗎?其實未必,只要仔細觀察小細節,依然可揪出可疑之處。

AI生成式繪圖已引起話題,而由AI生成的圖片更令人感覺難辨真偽

Advertisement

AI繪圖近年來爭議不斷,除了版權問題備受注目,有心人刻意藉AI繪圖以假亂真,繼而演變成假新聞的情況更是令人擔憂。

早前,一張通過推特狂傳的圖片顯示,美國五角大廈附近發生爆炸,且劇烈濃煙直竄天際,事後,據英國《衛報》報導,該圖片被擁有超過30萬名粉絲的國際軍事新聞粉專OSINTdefender轉發,引起民眾恐慌,而標普500指數也因此一度下跌0.15%。最後,美國國防部出面澄清指那是由AI生成的假照片。

一張在推特廣傳的圖片顯示美國五角大廈附近發生爆炸,一度引起民眾恐慌。

在半年多前,當我們在為AI生成的荒謬照片發出連連驚呼聲時,還很難想像在短時間內就有這麼多新的生成式AI能創造出幾可亂真的照片、影片。

ADVERTISEMENT

雖然目前仍能以AI生成圖片中的人物五官凌亂,或手指不完整等缺陷,或是AI生成影片中人物的眨眼不自然來辨別這些圖片或影片的真偽,但Deepfakes研究專家Sam Gregory認為:“這些只是AI生成圖片的暫時性缺陷。”

他認為,AI的學習能力將很快足以彌補這些漏洞,就像最新版本的圖像生成工具Midjourney就聲稱能排除生成圖片中的人物手指不齊全的問題。

在AI學習能力迅速的情況下,或許通過專業技術產品來辨別圖片真偽是目前較有效的方式。市面上目前有許多專門供檢測圖片真偽的產品問世,如致力於查驗生成式AI內容的新創就推出Sensity、Hive和Illuminarty等3款圖像檢測器,另外,AI開源平台Hugging Face也推出一款名為Umm-maybe的免費AI圖像檢測器。

據NVIDIA與意大利Naples大學的共同研究報告指出,生成式AI在創建內容時,多少會在圖像中留下些許肉眼幾乎不可見的殘影,以及被掩蓋的加工痕跡,而今,網絡上的檢測器多半是依靠這類痕跡來判定有關圖片的真偽。

美國《紐約時報》早前以5項AI圖像檢測器為100張圖片作檢測後發現,多數檢測器確實能揪出肉眼難以察覺的假照片。不過,檢測器畢竟有其侷限,當圖片畫質模糊,或曾經過壓縮,又或是有關圖片的創作風格本就是“模糊不清”時,那麼,檢測器也不一定能辦出真假。

仿古的山中巨人合照,讓5項檢測器一致判定為真實照片。

3招辨真偽圖片

◆仔細看細節:

AI圖片再完美,在細節之處仍有可能出錯,尤其AI繪圖生成的人物,在手腳、身體比例等方面多欠缺細膩,如在特朗普被捕圖中的警察,其手指就是模糊的。此外,網絡上太過完美的美女,也有可能是假的,例如臉部光滑到毫無瑕疵。

◆細究背景:

圖片背景也是一大線索,例如可試着觀察圖片中的街景招牌是否有着奇怪的文字或違和的背景。就以五角大廈爆炸的圖片為例,只要詳細觀察便可發現圖中建築物的某些細節與五角大廈並不相符。

◆搜尋圖片來源:

用戶可利用Google圖片搜尋功能嘗試找到該圖片的最初來源。

機械手臂自在肢

可用於表演或救災

日本東京大學開發的機器手臂“自在肢”(Jizai Arms)。

機器人的應用與探索日新月異,“忙到兩手都抽不出空”的情況,未來可能不再是惱人的問題。

日本東京大學新研發一款名為“自在肢(Jizai Arms)”的機器手臂,未來可能能解放人體的界線,讓人類的身體如App般可加裝穿戴式開發裝置,這不只有助擴展表演藝術,甚至還能用於救災。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東京大學先端科技研究中心教授稻見昌彥(Masahiko Inami)說明,人類藉由“自在肢”將會誕生出使用身體的新表演與藝術等。

“我想創造一個能夠不斷激發這種創造力,並以此來加速社會的世界”。

稻見昌彥的研究團隊開發了最多能收納6肢手臂的可穿戴設備。報導指出,穿上該設備的人士,外表看起來有點像蜘蛛或章魚,或是電影《蜘蛛人》裡的反派“八爪博士”。現階段,穿戴該設備的人還無法操作手臂,得由其他操作者藉遙控器來幫忙操作。

“自在肢”有4個機械手臂的穿戴裝置重約14公斤,手部可以變換,比如一般的人類手或是三爪手,目前還可通過縮小版的裝置來經由雲端控制,但若要同時完美的控制多個手臂,則尚須等待進一步研究。

“自在肢”的靈感來自木偶劇“文樂”(Bunraku),以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的短篇恐怖小說《片腕》,講述女孩將手臂“借給”一名男人,並成為感情投射的故事。

與機器人“取代”人類的願景相反,研究團隊旨在探索技術如何作為人體的延伸,未來可用於救援行動、災後搜索,甚至成為藝術表演的新形式。

此外,除了藝術領域,稻見昌彥也很期待“自在肢”能被應用於其他地方,例如災害時的搜索救助領域就急需“自在肢”。報導指出,其手臂是可互換的,並且可使用插槽來連接和拆卸。目前雖然只有幾種類型,但據介紹,該功能未來有多種可能性。

稻見昌彥指出,“例如將來能從背後長出翅膀之類的,或是裝載無人機等,替換各種配件的同時,人們將能獲得各種能力。”

Odd One Out線上遊戲

考驗玩家辨別AI圖片能力

若玩家猜中哪張是AI生成圖片,那麼,熒幕就會顯示其他非AI生成圖片是哪一幅名畫,或出自於哪一名畫家之手。至於AI圖片的下方就只會標註那是AI生成的圖片。

AI人工智能發展迅速,它目前除了能生成栩栩如生的圖片和影片,同時還能產出設計性素材,包括藝術作品級的圖片。

最近,Google便推出Odd One Out線上測驗,以考驗用戶的眼力。

這可說是一項高難度的測驗,用戶必須從4張圖片中指認出1張由AI產生的圖片,若用戶選錯4次,遊戲就告結束。

Odd One Out是Google(谷歌)藝術與文化中推出的小遊戲,目前還不支援中文。根據說明,這款遊戲是由卡羅琳·布特(Caroline Buttet)和埃馬努埃爾·杜爾戈尼(Emmanuel Durgoni)共同開發,他們是Google Arts&Culture實驗室的兩位駐場藝術家。

這些遊戲的玩法很簡單,玩家只需在短時間內從4幅不同的藝術品中找出一幅由AI產生的圖像。玩家每猜錯一次就會失去一顆心,而若猜對則回答時間將變得越來越短。

這款遊戲已間接證明像Midjourney和DALL·E這樣的AI繪圖平台,在創造一些藝術作品圖像方面,已取得很大的進展。

簡介

名稱: Odd One Out

網址: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experiment/odd-one-out/wAHNn4JsVTFOiw?hl=zh-cn

濫用藍牙追蹤器跟蹤他人

谷歌為Android加設偵測器

Google為Android設備加設追蹤器警報功能。(圖取自Google)

牙追蹤器遭濫用的事件時有所聞,Google早前便曾預告,將在Android設備上推出未知追蹤器警報功能,一旦發現用戶疑似被追蹤,Android設備便會即時發出提醒,而Google日前也正式宣布從本月開始為Android 6.0以上的設備附設這項追蹤器功能。

Google也提供3大功能以防範用戶被追蹤,即一旦Android設備偵測到追蹤器,用戶便會接到通知,並可通過地圖查看追蹤器的位置,同時指示追蹤器發出警示聲。

此外,用戶也能以手動方式用Android設備掃描周圍環境有無追蹤器,而Android設備在靠近一些追蹤器時還能獲得有關產品序列號,或反過來查知使用有關追蹤器的追蹤者的手機電話的後4碼。

由於追蹤器遭濫用的問題日益嚴重,於是,蘋果和Google於今年5月決定聯手打擊這類問題,即替iOS、Android平台增設偵測追蹤器的功能,並獲得其他業者的支持。

此外,Google原訂全新Find My Device服務將於今年夏天推出,但它稍早前卻宣布延遲上線,直到蘋果實施針對iOS的保護為止。

Google Maps語音搜尋升級

一句話啟動導航

Google Maps的語音搜尋功能悄悄升級了!根據外媒報導,Google不僅帶來新的介面,提供更多快捷按鈕,還整合Google助理帶來更快的辨識速度。

《9to5google》報導指出,原先在Google Maps搜尋欄旁邊就有麥克風圖示,但只支援原音辨識,會把聲音轉換為文字,但無法接收指令。此外,辨識速度也不如最新的Google助理。稍早前,Google通過伺服器更新,替Google Maps帶來了全新的語音搜尋系統。

此後,用戶不需要更新App,只需如往常般點開Google Maps搜尋欄旁邊的麥克風圖示,就能看到全新的介面圖卡,會先提供多組“快捷按鈕”像是餐廳、咖啡廳、外帶、加油站等,用戶也多能直接說出想要搜尋的地點,或是下達指令“導航至XXX”。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