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文德恤功】 惜食愛地球

你嚐過饑餓的感覺嗎?記得以前我省吃儉用,正如馬來話所說的“勒緊肚皮”(ikat perut),只為了省錢儲蓄。

因此,出身貧寒的我深深明白饑餓的感覺是怎樣的──饑腸轆轆絕不好受,但面對逼人的生活又能怎樣呢?

Advertisement

話說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等機構聯合發佈的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全球饑餓人數在2020年大幅增加,再加上嚴重的蝗災破壞南亞與非洲國家的糧食生產,多重因素下,預料今年也將出現50年來最嚴重的大饑荒。

報導指出,今年預計將新增1.3億饑餓人口,而全世界將有6.9億人處於饑餓狀態。聯合國的研究報告甚至發出預警,今年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饑餓風險!世界糧食計劃署首席經濟學家阿里夫侯賽因說:“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流行病(新冠肺炎)正在引發另一種流行病,那就是饑餓流行病。”

糧供與環保課題緊緊相扣

儘管今年的全球糧食供應鏈面臨巨大壓力,原因之一是各國因高度憂心糧食安全問題而陸續出台各種禁止糧食出口的政策,比如越南率先宣佈停止大米出口、稻米出口國印度因為“封國”而陷入停滯、小麥出口國俄羅斯限制出售等。

ADVERTISEMENT

惟,我們絕不能忽略糧食供應與環保課題緊緊相扣的關係。以破壞南亞與非洲國家糧食生產的蝗災為例,溫室效應下的極端氣候如嚴重乾旱和洪水,就成了沙漠蝗蟲繁殖的有利條件。

根據《綠色和平》的一篇文章提到,沙漠蝗蟲與降雨、風和植被密切相關。單是2019年,史上最大熱帶氣旋“伊代”、非洲中西部未如預期的大水災,以及印度洋西部的海溫比正常海溫高,這些情況都帶來了強降雨和洪水。惟,洪水後的氣候往往更形極端,乾旱會讓土壤變得堅實。

這些因素都會成為蝗蟲大肆繁殖的有利條件。要知道,蝗蟲必須在植被覆蓋率低於50%的土地上產卵。如果一個地方山明水秀、沒有裸露的土地,那麼蝗蟲就無法繁衍。

此外,氣候變化、空氣污染和水資源的污染和短缺,都是其他會影響全球糧食供應的環境條件。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多年前的研究結果顯示,全球變暖和空氣污染對全球最主要的四大糧食作物大米、小麥、玉米和大豆產生不同變化,比如說小麥對臭氧就十分敏感,而玉米則更容易受到高溫影響。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如果我們不愛惜地球和大自然,全球糧食供應鏈的挑戰愈加嚴峻已是可預知的事。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陳文德)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