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中醫超越線】致病物質停留肺皮膚 冠病痊癒誘發濕疹

文: 林詠恩(中醫師)

(香港訊)新冠病毒是傳染病,中醫稱為“疫病”;不論老少有同樣病徵,會相互傳染。

Advertisement

這疫病有熱的特徵,是有溫熱性質的穢濁之氣。它從口鼻進入身體,口鼻連着肺,而肺與皮膚毛孔有密切聯繫。當肺氣被這些風、熱、濕等穢濁之氣蓋着,氣不能正常升降、出入,與肺有聯繫的皮膚毛孔便不會懂得開合,冷暖調節能力受到阻礙。

風團時隱時現

所以,感染冠病或一般感冒時,我們會時寒時冷,而皮膚病患者多兼有鼻敏感、哮喘,都是肺氣受到影響而反映在皮膚的一種表現。

痊癒後,這些致病物質停留在肺、皮膚裏,便會咳嗽和形成皮膚問題,尤其以蕁麻疹、濕疹多見。

ADVERTISEMENT

曾經遇到一個患者,說自己染疫後患上濕疹,皮膚痕癢3個月。望診時一看患者雙手皮膚光滑,沒有呈對稱的潮紅皮損、滲液、結痂,不像是濕疹。再仔細一問,是不是有蚊叮樣淡紅色、大小不一的風團,時隱時現、無特定出現位置、消退後不留痕跡的呢?

“是的。”她說。

這其實是蕁麻疹,進一步檢查患者各處皮膚情況,發現腿踝有少許會滲液的丘疹,有濕的特徵。

中醫治病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辨證施治,要把病仔細看清楚,不要忽略細節,看準了才開藥。

患者以蕁麻疹為主,兼夾有濕。所以治療時宣肺清熱行血,輕輕打開遮蓋肺氣的風熱,加少許祛濕的皮膚專用藥,如土茯苓、白蘚皮、徐長卿,把濕氣逐步帶走。

痕癢不適——感染冠病者,有熱的特徵,肺部受風、熱、濕等影響,會引起皮膚問題,尤以蕁麻疹、濕疹多見。

穿純棉衣忌口

治療後,患者全身風團消失,染疫後3個月沒有來經的問題都解決了。除藥物外,患者生活上積極配合是不可或缺,例如:

1.保持皮膚清潔

2.忌用過熱的水和肥皂等刺激因素

3.穿純棉衣服

4.適當忌口

紫蘇 解痕癢腸胃不適

沿海城市,經常有海鮮讓我們大飽口福;但其實是利口不利福,進食後會使皮膚痕癢加劇。

大家是否有留意到,買大閘蟹時,有些店會附上一包紫蘇葉,叮囑蒸蟹時要加紫蘇葉同蒸。

為什麼這捆紫綠色又不起眼的紫蘇葉,要和蟹一起蒸煮呢?

相傳在東漢末年,名醫華佗投宿客棧時,遇到一群青年在比賽吃螃蟹,空殼堆滿了桌子。

華佗上前勸說:“螃蟹吃多了會腹痛,還可能有生命危險呢。”青年沒有理會,繼續大吃特吃。半夜,幾個吃螃蟹的青年突然肚子痛,有的痛得在地上打滾。

病人吃了腹中舒服

由於當時未知此病的治療方法,華佗苦惱萬分。忽然,華佗想起有次採藥,看到小水獺吞吃了一條魚,肚子撐得像個小鼓;牠一時下水,一時上岸,顯得很難受。後來,牠爬到岸上吃了些紫色草葉,不久後便沒事了。

華佗心想,那紫色草葉能解魚毒,一定也能解蟹毒。於是,他立即喚醒弟子採些紫色的草葉,煎湯給青年服下。少頃,青年肚子果然不痛了。

華佗想了想,這種紫色草藥,病人吃了它腹中舒服,就叫它紫蘇(音類舒)吧!

驅風散寒行氣寬中

《長沙藥解》記載:“蘇葉辛散之性,破寒凝,而下着道,擴胸腹而消脹滿。”對容易引起皮膚過敏的食物,例如蝦、蟹、蠔、蜆等有殼海鮮,紫蘇葉都有一定幫助,它經常用來驅風散寒,行氣寬中,和解因魚蟹等發物而引起皮膚痕癢或腸胃不適。

紫蘇散寒——有殼海鮮如蝦、蟹、蜆等容易引起皮膚過敏,紫蘇葉驅風散寒、行氣寬中,有助緩解不適。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