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精選即時國內

8漁民與2單位入稟法庭 挑戰檳島南部填海計劃

(檳城14日訊)由扎卡利亞領導7名漁民,連同馬來西亞自然之友(SAM)和生態與氣候網絡(JEDI),已經正式向檳城高等法庭提出司法審核訴訟,挑戰檳州城市與鄉村規劃局主任於2023年8月21日批准檳島南部填海計劃的做法。

馬來西亞自然之友秘書瑪葛斯瓦裡今日記者會上指出,上述這項司法審核訴訟,已經把檳州城市與鄉村規劃局主任列為第一答辯人、檳州規劃委員會列為第二答辯人、檳州政府列為第三答辯人,以及SRS財團有限公司被列為第四答辯人。

Advertisement

她聲稱,第一起訴人扎卡利亞代表自己,以及其他因該填海計劃遭受不利影響的檳島漁民,以及檳島南部

淺海漁民,提出這項訴訟。

她說,檳城高等法庭已經在本月5日批准了進行這項司法審核的訴訟申請。

她指出,這項司法審核訴訟申請中,起訴人提出了包括以下的要求:(a) 要求法庭宣判檳州城市與鄉村規劃局於2023年8月21日給予該計劃的批准無效與作廢,因為已違反了《1976年城市與鄉村規劃法令》的條文。

ADVERTISEMENT

“(b)要求法庭下令撤銷檳州政府批准檳島南部進行填海計劃動工的決定。”

她說,(c)要求法庭下令檳州政府與SRS財團立刻修復所有、以及任何因動工或已完成的檳島南部填海,或人造島A工程所造成的破壞,而且必須修復到填海工程前的原貌。

“(d)要求法庭下令答辯人賠償起訴人和起訴人所代表的漁民收入損失,數額由法庭來斷定。”

她說,除了以上要求,起訴人還要求法庭下令:檳島南部填海計劃的批准,以及所有有關程序和填海工作都必須暫停,等待此案和有關費用的最終判決,尤其這項計劃的影響,已經讓此案的漁民已看到和感覺到。

逾100名來自雙溪峇都與直落登布雅漁民仍繼續抗爭到底。

瑪葛斯瓦裡指出,法庭將在本月19日進行案件管理時,並會訂下要求暫停填海計劃的聽審日期。

她說,以下是要求司法審核的理由(注1)要點,(a)答辯人沒遵守《1976年城市與鄉村規劃法令》的許多條文,包括(i)在批准檳州規劃委員會《2030年結構計劃草案》(DRSNPP 2030)之前咨詢國家實體規劃理事會(MPFN),以及在檳州政府提交申請批准計劃時咨詢國家實體規劃理事會。

“(b)答辯人犯下了嚴重的法律上的錯誤:當檳島南部填海計劃大藍圖,根據《1976年城市與鄉村規劃法令》呈交國家實體規劃理事會提供建議和指示之時,《2030年結構計劃草案》還未生效。當時生效的是《2020年結構計劃》,而這個結構計劃是沒在有關地區規劃這項南部填海計劃。”

她說,答辯人沒進行修改或修訂《2030年檳城結構計劃》,反映出填海計劃將由人造三島縮小到人造一個島這個變化,也剝奪了起訴人提供反饋和反對的機會,這個權利是《1976年城市與鄉村規劃法令》裡所規定的。

“(d)在檳州城市與鄉村規劃局批准檳島南部填海計劃時,對該計劃還沒有完整的獲得環境評估報告,因為在《1974年環境素質法令》下,環境評估程序包含了依法上訴權利條款,但在這法令下成立的上訴局卻拖延或不行動,使上訴權利未被充分使用。”

她說,(e)填海計劃的許多不利環境與社會的影響,以及對有關地區漁民生計的破壞是無法恢復的。環境局總監在批准環評報告,以及檳州城市與鄉村規劃局在批准該計劃時,都沒有充分考慮,或者根本沒考慮這些破壞和影響。

出席記者會有生態與氣候網絡(JEDI)主席邱思妮、雙溪峇都漁民組組長扎卡利亞、直落登坡亞漁民組依不拉欣等人。

起訴人扎卡利亞指出,自從去年9月1日在檳島南部A島(硅谷島)開始進行填海活動以來,南部地區捕撈魚穫數量有顯著下降。

他說,根據雙溪峇都漁民單位所掌握數據,也證實對蝦捕獲量也同樣顯著減少,顯示了該項目對海洋生物和當地漁民的生計帶來深遠影響。

他指出,對比2021年至2023年的第四季度(九月至十二月)進行的比較分析顯示,自該項目動工以來,蝦類捕獲量減少了50%。

“具體來說,2021年和2022年第4季度的平均蝦捕獲量為185.65公斤。然而,到了2023年第4季度,與填海動工開始,進行比較時,此數據下降到了平均92.7公斤。”

他聲稱,這種下降在2024年華人農曆新年前更加顯著,這個時期通常與市場需求增加有關,因此捕撈量會更高。

“2021年1月的捕撈量為191.22公斤,到了2022年增加到了284.54公斤,並在2023年1月達到了最高的286.04公斤。然而,到了2024年1月,捕撈量急劇下降至120.91公斤,標誌著前一年的下降幅度為57.73%。這種顯著的減少不僅表明了平均蝦捕獲量的顯著下降,還預示著漁民平均收入將減少50%。”

他說,這種趨勢顯示了未來捕撈量和漁民收入的下降,再加上蝦類價格的上漲,這是由於供需不平衡造成的。

“我們呼籲當局調查硅島項目的影響,以便採取迅速行動減少其對沿海生態系統和漁民社區的影響,從而避免潛在的危機。”

扎卡利亞不否認,目前有超過50%漁民接受了SRS財團有限公司賠償,目前僅有逾100名來自雙溪峇都與直落登布雅漁民仍繼續抗爭到底。

他說,接受賠償的漁民多數都是年邁的漁民,也已經沒有再出海捕漁。

大馬自然之友法律顧問美娜芝指出,由於大馬政府已經簽署了多項國際保護天然資源及海洋協議,因此州政府必須對保護天然資源及海洋作出負責。

她指出,這將是一個很好可供參考的判例,以便可讓人們瞭解州政府對國際協議的支持程度,因為政府有義務去維護。

“所以這是非常重要,大家要去證明這是正確的做法,而且大馬自然之友及生態氣候網絡採取法律訴訟是具有特別意義。”

她認為,對於此次的訴訟來說這是首次非政府組織,例如大馬自然之友及生態及氣候網絡及漁民採取的行動,是非常具有意義。

“檳州政府有責任保護環境、自然資源及環境的多元性,因此作為環境的組織,大馬自然之友及生態氣候網絡,除了漁民的生計外,也受到公眾的委託,要求州政府必須關注公眾利益,這是該2個組織入稟法庭最具意義的爭論點之一。”

“至於司法審核有何用,在之前人們對填海已抗議、請願,這一些已導致首相把填海計劃規模縮小,從填海3個島嶼至1個島嶼。”

“但我們所要求的完全停止這項計劃,因此在目前,當案件將會處理,法庭也將定下抗辯的日期,在這段期間,填海工程也不能進行,我們希望法庭能聆訊,並裁定工程的不能進行,直到完全處理此案件為止。”

“如果成功訴訟,他們必須恢復原來的狀態,所以我們的最為關注的是公眾的利益。”

邱思妮指出,在大馬有很多的填海計劃,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填海計劃被停止。

她指出,大家已看到在丹絨道光發生事件,漁民們失去生計及在該社區所發生的一切,該處已完成填海建造一個島嶼,但甚至仍未完全發展及沒有任何人居住。

她說,丹絨道光已受到破壞,甚至該地區之外及新關仔角也受到影響,公巴為檳城最後一個捕魚的地點,不只來自檳島南部,甚至來自威省及北部的漁民也前往該處捕魚。

“所以受影響的不只的雙溪峇都漁民,整個檳州的漁民也受到影響,在此南部填海工程進行前,連霹靂及吉打漁民也前來捕魚。”

“而且,這是真的邊緣化B40人民,填海只是為了一些企業,而不是為了檳州,這些人民已在檳州居住好幾代,他們是原有的檳島人民。”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