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即時國內

16年四度爭取遭拒 19歲少年終獲公民權

(吉隆坡2日訊)一名19歲少年因其大馬籍母親與中國籍父親離婚,在3歲時隨母返回大馬定居,16年來四度積極爭取公民權都遭拒,一直只能在持著中國護照的情況下在大馬讀書,還總是被戲謔為“中國男孩(China Boy)”,如今在行動黨士布爹國會議員郭素沁協助下,成功拿到了象徵歸屬的藍登記,讓他不只擺脫外國人的身份,也能如願在大馬報讀理想的學校,在家園安心逐夢。

母親葉秦伶(49歲,會計樓職員)及兒子鄭宇翔(19歲)今日在郭素沁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指出,她的丈夫是中國人,夫妻倆在2007年正式離婚,她獨自帶著年僅3歲的兒子返回大馬生活,自此踏上為公民權而奔波的道路上。

Advertisement

擺脫外國人身份 報讀理想學校

她說,她尋求了多個政黨、議員或有拿督勳銜的人士協助,並於2007年至2015年期間,根據《聯邦憲法》第15(2)條文三度提出申請,但都遭駁回,不死心的她在2015年第四度提交申請,但數年來都杳無音訊。

葉秦伶鍥而不捨在2022年第五度提呈申請,並在友人牽線下找上郭素沁服務中心,郭素沁的助理從去年8月份起積極跟進個案,包括每隔兩週或每隔一個月聯絡內政部及布城國民登記局,終於在今年3月份成功盼來好消息,讓母子倆興奮不已。

她說,3月收到批准通知後,她馬上為兒子安排申請身份證,母子倆在7月份先是經歷了一次詳細的面試過程,最終在11月份正式拿到了剛出爐的藍色身份證。

ADVERTISEMENT

她提及,面試過程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由於兒子在國中就讀,因此能夠輕鬆以國語應對官員的問話,而官員也很滿意兒子的表現,畢竟有許多公民權申請者都不諳國語,就連馬來文的“左手”和“右手”也不曉得分辨,這讓官員在稽核的時候也很為難。

葉秦伶披露,過去這些年,唯一慶幸的是兒子不是無國籍人士,他持有中國護照,並靠著每年更新其學生簽證留在國內就讀,她原本擔心,若繼續申請不到大馬公民權,他們恐需在兒子18歲後被迫離開這個國家。

“我們完全不想離開大馬,雖然兒子有中國國籍,但是他從小就在這裡生活,沒有想過要回中國;對我們來說,我們都很喜歡住在馬來西亞,如果去中國,我們能適應那邊的環境嗎?雖然那邊有(男方)親戚,但是也完全不熟悉。”

鄭宇翔(左)笑逐顏開表示,自己終於可以憑著大馬卡如願報讀理想的藝術學院;右為葉秦伶。

常被喚China Boy 第一件事換學校

由於過去多年來無法獲得大馬公民權,鄭宇翔無法和其他同齡人享有同樣的福利,如上學需要繳付學費、不能借書,如今拿到大馬卡,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換學校。

他說,自己在SPM畢業後想報讀藝術學院,但是有關的學院卻不招收外籍學生,如今可以順利逐夢,禁不住露出開心的笑容。

鄭宇翔也回想12歲那年,班上同學人人都拿到大馬卡,唯獨他沒有,他坦言,感覺很失落,像是受到排擠,彷彿自己不屬於這個國家。

“之前都是渾渾噩噩,現在終於拿到了身份證,真的很開心。”

他提及,自己因為外籍學生的身份,中學時期經常被老師喚作“China Boy”,讓他十分無奈及委屈。

“我3歲就回來馬來西亞,對中國的瞭解幾乎可以說是沒有,我就是在馬來西亞長大的,我99%是馬來西亞人,但是老師卻還要叫我‘China Boy’。”

此外,鄭宇翔也分享自己獲得公民權的訣竅,即需要掌握基本國語對話,官員有要求他唱國歌及背誦《國家原則》,雖然他無法完全背出來,但至少官員知道他有努力,也滿意他的表現。

“他們還有叫我述說自己的背景、在哪裡出生、在哪裡唸書、住在哪裡等私人問題。”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