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黃旭剛辦二手書店 保留實體書籍的餘溫

特約報導:劉忠萬([email protected]) 圖片:受訪者提供

開設二手書店不僅僅是為了賣書,更是為了促進可持續發展、傳播閱讀文化、提供讀者更經濟的選擇,並成為社區的文化中心。二手書業者通過循環利用書籍,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同時延長書籍的生命週期,二手書店還能提供一些市場罕見或絕版的書籍,而它也提供讀者一個可以分享、交換和購買各種不同類型的書籍的平台,這有助於傳播知識和文化傳承。

Advertisement

以上是黃旭剛成立BooKu的信念,他覺得閒置的書本被拿去回收很浪費,書本還有回流市場,以更便宜的價格讓讀者購閱的價值。

許多二手書店成為一個社區的聚集地,吸引對閱讀有興趣的人們。二手書店往往不僅僅是銷售書籍的地方,還會舉辦各種活動,如讀書俱樂部、講座、藝術展覽等,促進社區的文化交流和互動。

BooKu二手書店是在2022年4月1日誕生的,在那之前,90後創辦人黃旭剛於2021年1月1日開始在網絡上售賣二手書。

很多時候,讀者是因為趁促銷又或者是衝動購物下才買書的,買了之後才發現書本不適合自己閱讀,自此閒置房間一旁。他覺得透過二手書的買賣,可以幫助這些閒置書籍找到一位合適的讀者。

ADVERTISEMENT

“新書店可以拿到市場上最新最受讀者矚目的書,這是二手書店沒有的優勢。不過二手書也正因為二手而有了自己的特色,比如價格的優勢,此外就是包裝上的優勢。

“BooKu網店的包裝很環保,我們撕下盜版書的紙張把二手書圍繞起來,沒有使用任何塑料。雖然或無法100%的保護好書本,但二手書的讀者一般不會太在意,對書本瑕疵的接受度也高。”

二手書品相還不錯

經營二手書店的最大挑戰是書本流通的速度。要確保書本的流通順暢,他們必須確認幾個條件。第一樣是物流,不論是人力還是交通成本的投入都相當大。第二樣是好書的收取。只有收到更多的好書才能促進書店的銷量,以避免造成太大的囤貨成本。

黃旭剛說,在選擇二手書庫存時必須擬定策略或標準。BooKu的定位是在10年以內出版的書,所以在這個年份範圍內收到的書一般都可以收購,甚至近一年出版的書籍收購價會更高,至於經典類書籍則只能憑經驗的累積來判斷了。“我們收購的價格是原價的1至10%,至於書本的原價大部分可在網上找到。當然書本的品相也會稍微影響售價,但基本上書況太糟糕的我們一般不會收取。”

除了價格上的優勢,二手書的品相其實都還不錯的,這是黃旭剛想為一些讀者釐清對二手書較老舊的刻板印象。“我們希望喜歡閱讀的群眾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客戶群,讓他們以便宜的價格體驗購買到二手好書。”

黃旭剛覺得閒置的書本被拿去回收很浪費,書本還有回流市場,以更便宜的價格讓讀者選購的價值。

實體書vs電子書

各有擁躉

從古人編簡成冊,到紙本印刷,再到今人閱讀電子書、聽有聲書,知識的載體改變了,電子產品讓紙張的使用習慣開始有了變化,閱讀已不局限於書本。雖然電子書並沒有徹底取代紙本書,但電子屏幕搶去讀者眼球、互聯網搶去讀者的閱讀時間,卻是不爭的事實。

針對此現象,黃旭剛甚有信心的說實體書和電子書最後會變成共存的狀態,也就是有讀者喜歡電子書,有讀者喜歡實體書,也有讀者喜歡在電子書和實體書間切換着閱讀。“作為實體書的二手書,只要喜愛實體書的讀者還存在,我們還是有市場的,畢竟二手書在馬來西亞還是蠻新的概念,而馬來西亞大部分讀者還是比較習慣閱讀實體書。”

儘管電子書提供了便利性和可攜帶性,但一些人仍然喜歡實體書的觸感和嗅覺。實體書能夠讓讀者更深入地沉浸在閱讀當中,而電子書則缺乏這種情感聯繫。一些人可能更喜歡實體書的傳統感和收藏價值,而另一些人可能更喜歡電子書的便攜性和搜索功能。文化習慣和個人偏好可能會影響人們對閱讀形式的選擇。

黃旭剛(前排右)會將過期庫存或不暢銷的書籍,捐贈給大學的中文學會,或是一些學校團體辦活動。

室內設計關注細節

讓讀者舒服

過期庫存或不暢銷的書籍,黃旭剛會捐贈給大學的中文學會,或是一些學校團體辦活動。

書店的店長在做好書本的篩選、分類、清潔、標價等一系列的工作後,才會正式上架讓讀者選購。而黃旭剛則著重在社交媒體的管理,讓讀者知道有新一批書本上架。

BooKu除了每天營業之外,他們和大部分同行不同的是,他們有店長長期駐店為上門的讀者服務,其它的二手書店大部分採用自助形式。此外,他們也積極在週末舉辦讀書會等活動來增加曝光率,讓書店持續充滿活力。

在書店室內設計,他們儘量採用橘色燈光來營造溫馨感,希望讀者在逛書店時比較舒服。此外,櫃檯的位置也避免直接面對出入口,或是書架的方向,這是為了減低讀者逛書店時面對外在眼光的壓力。

辦讀書會促進交流

吸引新讀者

“我們希望在西馬北中南都可以有一間BooKu二手書店,讓當地的二手書流動起來。”不甘囿於現狀的黃旭剛說。

BooKu也經常舉辦讀書會,跟愛書者一起品讀並交流。讀書會旨在讓一群人聚在一起閱讀、討論和分享書籍或其他文學作品的經歷和見解。讀書會通常由一個組織者或領導者策劃和組織,可以是個人、書店、圖書館、學校、社區團體或線上平台。

“舉辦讀書會對新書店或二手書店都很重要,我個人認為書店業者應該更積極去接觸讀者,而不是坐等讀者上門。因此,透過讀書會,我們便可以用多元的題目去吸引同溫層以外的新讀者來認識我們。”黃旭剛說。

分享者都會相互交流,拋出比較簡單的題目讓大家可以投入其中,他們偶爾會在讀書會後一起吃飯培養感情。

這活動對讀者的益處比較大,愛讀書的人可以聚在一起,讓他們的閱讀之路能走得更長遠,宏觀來看,對整體閱讀文化的深耕也有保溫推進的作用。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我們,我們必須在社交平台打廣告,此外就是口耳相傳,我們的責任就是確保讀書會的體驗感更加進步就好。”

BoooKu着重與讀者間的互動,時常舉辦不同活動呼籲愛書人參與。

分享會主題接地氣

易產生共鳴

在選擇適合舉辦讀書會的書籍和主題上,黃旭剛趨向於相信分享者,大部分都是由分享者去選書,但身為負責人,他偶爾會給一些建議,比如希望選的書是貼近生活,也就是“接地氣”,這樣更容易產生共鳴。再來,他會儘量讓每一位分享者的選書都不同,多元選書可以接觸更廣闊的讀者群。

“只要建立起讀書社群,讀者們自然就會私底下互相交流,閱讀的風氣就可以繼續下去。”

身為BooKu創辦人,他和讀者的互動越來越多,就可以從交談中得知目前大家比較關注哪些書,也因此,讀書會後的交流更顯得特別重要。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我們提供了另一種閱讀的體驗。除了閱讀實體書、電子書、聽書或是觀看說書視頻之外,現在的年輕讀者可能更喜歡這種人與人互動的體驗。”黃旭剛認為,透過讀書會分享者的分享,也是一種“閱讀”。

在選擇適合舉辦讀書會的書籍和主題上,黃旭剛趨向於相信分享者,大部分是由他們去選書。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