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馬國內地方

黃敬發:菜販依需求取貨影響小 進口菜打擊菜農批發商

(八打靈再也16日訊)國內蔬菜市場遭外企進口商,以傾銷的手段拉低菜價搶攻市場,但由於菜販非主要蔬菜生產及供應,所以還能依據供應、價格及消費者需求取貨,不存在蔬菜過剩的情況。菜販可以依據消費者需求進貨,反之是菜農和批發商受影響最深。

根據吉隆坡蔬菜批發商公會會長黃敬發指出,我國蔬菜供應量仍不足應付本地市場需求,當市場供應量減少時,就會導致菜價上漲;進口菜是平衡本地菜價的一個方式,對菜販而言影響並不大。

Advertisement

他表示,儘管進口菜對菜販影響不大,但卻會打擊菜農和蔬菜批發商,因此,該會將會向農業部及相關部門做出反映。

黃敬發認為,進口菜流入國內蔬菜市場有好也有壞,好處是民眾可以選擇購買便宜菜吃,而且還能平衡國內蔬菜市場售價。

“蔬菜價格與天氣息息相關,近來天氣時而炎熱,時而大雨,菜價每天都在浮動,而且部分蔬菜供應也不穩定,因此進口蔬菜就可以維持市場供應,應付本地市場需求。”

他指出,進口商大量進口蔬菜來本地也會影響本地菜農的生計,其次就是批發商,因為批發商需要大量進貨。

ADVERTISEMENT

日前,大馬蔬菜進口商公會揭露,國外企業在本地註冊進口公司,向我國大量進口傾銷蔬菜(即更低價格的蔬菜),嚴重打擊本地糧食的生產供應。

為此,靈市17區早市的數名菜販都不諱言,進口菜流入國內蔬菜市場,還以更低的蔬菜價格來搶攻市場,確實對本地菜農造成一定的影響,因為民眾都選擇購買便宜的進口菜。

他們指出,民眾如今多購買進口菜,菜販也依據蔬菜量進貨,因此不存在“丟菜”浪費情況。

馬幣貶物價漲購買力弱

這些菜販說,一般上暢銷的蔬菜,如小白菜、黃瓜,都會根據消費者需要而訂貨,畢竟我們賣的都是新鮮蔬菜,進太多貨但沒人買,也不能收藏太久,所以都盡量不浪費。

此外,也有部分菜販透露,進口菜流入我國蔬菜市場並不足以影響他們的生意,最主要原因是現在經濟不景氣,馬幣貶值,物價水漲船高,繼而削弱民眾的購買力。

根據一名菜販藍先生說,他是有聽聞國內蔬菜市場出現許多進口蔬菜,為了避免蔬菜過剩,他都會依據供應商供應和消費者需求量來進貨,以免血本無歸。

“受天氣影響,目前本地菜價是高的,導致本地蔬菜還貴過外國蔬菜,比如一公斤油麥菜本地賣12令吉,國外進口則售10令吉、本地奶白菜一公斤20令吉,國外進口則售16令吉。”

他指出,進口菜價格比較穩定,本地蔬菜受氣候影響,價格浮動大,因此民眾更喜歡買進口菜。”

另一方面,儘管霹靂洋蔥已於本月10日發售,但在早市上仍未見霹靂洋蔥的蹤跡。

菜販說,如今經濟不景氣,民眾在買菜時也會有預算,以致蔬菜市場行情,一片淡靜。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