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鮑比達做音樂 每位歌手的歌都有DNA

文:吳雄(《信報》) 圖:吳楚勤、藝術糧倉提供

有 “亞洲流行音樂教父”美譽的鮑比達(Paulino Chris Babida),在華語樂壇馳騁逾50載,集音樂總監、製作人、作曲家、編曲家及指揮家身份於一身,可謂多才多藝。

Advertisement

現年73歲鮑比達編創出無數膾炙人口的金曲,包括:萬芳的《新不了情》、徐小鳳的《順流逆流》、林子祥的《愛到發燒》、陳百強的《今宵多珍重》、葉蒨文的《零時十分》、林志美的《偶遇》、周華健的《讓我歡喜讓我憂》及劉德華的《真永遠》等,成就卓越。明年是鮑比達入行60周年,他對音樂的熱誠不減當年。

明年是香港音樂人鮑比達入行60年,至今對音樂的熱誠未減。

曾經問過 “波姐”馮素波等香港六七十年代歌手,在他們口中的鮑比達是 “小弟弟”,屬於夜總會樂隊中最小的一個。聞名未必不如見面,雖已年過70,鮑比達卻依然保持一顆童心,音樂使他保持 “長青”,去年獲香港電台和無線選為“香港金曲榮譽大獎”得主,也宣告他正式回歸香港樂壇。

鮑比達在中國內地被稱為“鮑老師”,音樂路貫穿中港台美四地,寫下不可多得的音樂歷史,第一頁始於四十年代從上海南渡香港。那年代的上海是亞洲紐約,雲集最出色的音樂和娛樂,鮑爸爸在上海擔任樂師,太平洋戰爭爆發,才拖琴帶鼓移居香港。

ADVERTISEMENT

鮑比達四五歲已懂得彈鋼琴。

14歲開始演出

鮑比達自帶爸爸的音樂DNA,四五歲開始學鋼琴, “我不是太勤力,但每次考試都高分。”後來爸爸患病,家道中落,他14歲開始在夜總會演出。 “家裏有很多樂器,於是選了容易搭配的bass吉他,跟着樂隊演出養家餬口。”他說自己的音樂本領都是實戰得來。

雖然沒機會與爸爸同台演出,卻遺傳了父親對音樂的執着和認真。 “我很清楚,自己來這個世界是做音樂的,內心的感覺、想像力在心中翻滾,發出來的過程很辛苦。”鮑比達坦言,小時候忙於演出賺錢,甚至去泰國登台演出。在他看來,今時今日的音樂人只具備理論,缺乏現場演出經驗和細節。

“那個時代的音樂人,跟今天是兩回事。今天的人對(音樂的)很多細節都不清楚,他們只靠讀書,但it is not everything。前輩彈奏時有靈魂,彈出歌曲的味道;做音樂並不難,要彈出味道卻很難。”他特別用華語講一次: “味道,最難的!”鮑比達從1964年一直演出到七十年代。

鮑比達(前排左二)的樂隊曾在富麗華酒店演出,主音林子祥(前排右二)當時還未成名。

合作大牌歌手

後來,無線高層吳慧萍在國賓酒店地牢酒吧發掘每晚在鋼琴前玩爵士樂的鮑比達,邀請他去無線演出。“記得那是一座紅色鋼琴,彈奏《Touch Me in the Morning》……有個小女孩很怪,樣子不中不西的,後來才知道是甄妮。”他同時為香港電台做演唱會,由此認識不少當時最得令歌手。

音樂能營造氣氛和感覺,當時已貴為音樂領班的鮑比達,繼續在不同餐廳、夜總會演出,甚至自組樂隊,找來林子祥唱歌。 “當時我們在富麗華酒店演出,一年後林子祥紅了,我還看過陳百強在眼前跳舞。”鮑比達也愈來愈有名氣,開始為唱片公司編曲及製作唱片,後來成為EMI音樂總監。

雖然合作的都是葉振棠、羅文等大牌歌手,但天生愛音樂的鮑比達厭倦了編曲。 “我當時已經很紅,然而覺得日常工作只是需要隨機應變,內心忐忑不安。於是我向公司請辭,放下一切到美國讀一些自覺應該讀的東西。”他1978年在美國柏克萊音樂學院讀作曲和編曲,之後在迪格羅夫音樂工作坊學電影配樂。

左起:鮑比達2015年與葉麗儀、陳潔靈、肥媽Maria Cordero合作巡迴演出。

由酒樓到紅館 要做最好的音樂

在美國見識過當時最頂級的音樂,讓鮑比達大飽耳福,甚至有當紅樂隊找他編曲。 “我去美國讀書時敲門找工作,對方放下鑰匙叫我幫忙編曲,他們覺得我OK。記得是The 5th Dimension,後來還邀請我出埠半年,可是我拒絕了。”鮑比達回憶說,他覺得華人被人看不起, “不太舒服!”

八十年代初鮑比達回流香港,剛好遇上碧麗宮夜總會前經理開酒樓,急着找人到海城夜總會做大型演出,學成歸來的鮑比達正好肩負重任。“所有的演出都是我做,汪明荃、杜麗莎、葉振棠、張國榮,但凡你說得出的都有。”當時耀榮娛樂老闆張耀榮更坐頭排欣賞。

“後來紅館開幕,我們全部搬過去。記得頭兩年,我差不多都在紅館睡,因每晚都有演出。”鮑比達覺得音樂是讓觀眾享受的途徑, “我在美國見識過最高級的音樂,我的目標,是要做好音樂,而且是最高級的,為聽眾帶來滿足,這就是我的音樂理念。”

鮑比達(左)曾擔任EMI音樂總監,合作歌手有葉麗儀(右二)。

去黃大仙求籤

冀在音樂尋突破

八十年代廣東歌大受歡迎,流行音樂作品更大眾化,有點曲高和寡的鮑比達產量下降。“很多人為錢寫歌,迎合市場。那都不長久,不是說這樣不好,但我覺得不太好的歌曲照樣推出,不夠認真。而且,我覺得在騙人,不能接受。無論誰來聽你的歌,都值得最好的音樂。”

鮑比達開始苦思未來,希望在音樂上尋找突破。結果,這位混血兒用最華人的方式尋求指引——去黃大仙求籤。

“我給了他什麼(八字),他說:向北啦!到北京,OK!”剛好,林子祥和葉蒨文請他去北京幫忙搞演唱會,於是開始北上之路。1993年,他在一家公司擔任音樂總監,半年後卻向南登陸台灣。

“當時是中國內地開放初期,天氣寒冷,經常感冒。我又不想回香港,決定去台灣,順便練華語。想不到有很多機會,學到很多東西,我跟李宗盛等人合作,學會如何去構築音樂,學到如何表達,從頭到尾去做一張唱片。”在台灣他寫下很多經典華語歌,比如萬芳的《新不了情》,還捧紅了最近離世的李玟。

鮑比達(中)音樂足跡遍及中港台美,吸收及融合不同地方的音樂養分。

作京奧火炬歌 考核幾回才拍板

2007年,MP3大行其道,嚴重打擊台灣唱片業,當地音樂人紛紛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我跟着他們去北京,結果遇到1993年已結識的老友。”

天助鮑比達,2008北京奧運需要一首火炬歌,結果用15分鐘就作了《點燃激情 傳遞夢想》。“我2007年寫完,當時官方未正式證實,香港人還以為We are Ready是火炬歌。”

鮑比達透露當年選拔火炬歌時,對方考了他好幾回,最後才拍板用他的作品。“我的創作,音樂和畫面互相配合,像賦予靈魂一般,無法更改!我寫的不是卡拉OK歌,我的音樂是藝術,有品質有靈魂,奧運後我在中國中央電視台做音樂總監……現在,我回來了!”

不管到哪裏,鮑比達音樂的DNA少不了爸爸的影響,他曾提到爸爸對他的忠告:“如果要做音樂,要嘛做,要嘛做到最好,什麼都要做!”

他多次強調爸爸在技巧和現場演出上,對他沒什麼影響,不過,在對音樂的高要求這方面,卻是毫無疑問的。

鮑比達(黑衣)在台灣曾參與很多歌劇演出,擔任編曲、指揮等工作。

量身打造歌曲

每首歌都有特性

鮑比達的作品膾炙人口,而且往往由原唱歌手演唱最有味道。他談到其中奧妙,“我創作音樂時,先看歌手的性格和能力,所有元素包在一起,以提高音樂水準。比如蔡琴的大碟《遇見》、陳潔靈的《白金升降機》,沒有人會比她們唱得好。”鮑比達認真地說。

他覺得每位歌手的歌都有DNA,其他翻唱者無法唱出味道。“歌是有其特性的,我前後作過24首歌給CoCo Lee(李玟),我上周才遇到她的歌迷,他們說:‘鮑老師,很多謝你寫那麼多歌給我們的偶像李玟。’”他提起李玟,馬上轉講普通話。

李玟在鮑比達看來十分獨特,“她很耀眼、陽光,是一位很出色的歌手,而且她的音域很闊,超越華人世界。所以,她能同時獲得華人和外國人肯定。”

誠然,鮑比達產量高,作曲和編曲都不乏代表作,比如陳百強的《今宵多珍重》(編曲)、萬芳的《新不了情》(作曲)、周華健的《花心》(編曲)、葉蒨文的《你今天要走》(編曲)等,哪一首是你的最愛?

鮑比達(箭頭)除了鍾情爵士樂,也擅長多種中西樂器,創作的音樂豐富而多元化。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