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雙人表演藝術節 跨界創作迸出新火花

特約報導\楊佩麗    攝影\好事發生工作室提供

跨界創作、跨越極限、跨出心裡枷鎖,四組藝術家挑戰自我,以戲劇、音樂、舞蹈元素等形式各異的創作,體現藝術聯乘的無限可能。

Advertisement

雙人表演藝術節讓人期待的四個演出。

兩個點組成一條線,四條線鞏固一面牆,那是倍增的力量。這股力量在“雙人表演藝術節”四部演出作品中無限擴張,完美展現!

策展人李奕翰在形容此次雙人藝術節時說,藝術家們就好像“在劇場裡做實驗,迸發出不一樣的化學作用”,只因在此次演出中,好事發生工作室邀請了八位馬來西亞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合作,以雙人組合形式進行分組跨領域創作。他說:“這四部作品都因為結合兩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共同創作,所以才會產生出完全不同的火花,而這也是雙人藝術節2023一個很重要的想法。”

四部戲四種風格

ADVERTISEMENT

李奕翰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曾在著名的台灣果陀劇場擔任導演,回國後擔起推動戲劇的重要任務,為“好事發生工作室”的導演、演員、編劇、策展人、製作經理。從籌劃單人表演藝術節到雙人表演藝術節,策展人李奕翰可說是再次自我挑戰,“籌劃整個演出的困難度很高,但我們也總是能互相觀摩與學習。”

從單人藝術節走向雙人藝術節,藝術家的表演內容一直都讓人期待,李奕翰說,此次四部作品各有引人入勝的內容和舞台設計。第一週的兩場演出包括由愛美麗亞和James Kan呈現的《笨蛋牆 Stupid Wall》,以及洪繡晴和浩子How Z呈現的《武林50 Fifty Fifty》;第二週則是有陳偉光和吳利光呈現的《像我這樣一個怪胎 A Weirdo Like Me》以及由李奕翰和劉志海創作的《進退兩難的哈姆雷特 Hamlet’s Dilemma》。

李奕翰說,除了藝術家們挑戰自己的極限和能力之外,四個作品的舞台設計和燈光結合也有其特殊之處。“我們有四部戲,觀眾能看到的是四種風格截然不同的舞台設計。舞台設計師高文潤使出渾身解數,讓舞台空間活起來!買票後看戲的人會看到天差地別的舞台設計,很厲害!”從他的眼神中我彷彿看到一道光。說到光,那也是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元素。“沒有燈光就沒有空間,光很重要,那是呈現給觀眾的重要關鍵,此次的燈光設計師張坤揚深諳此道理,特別為四個作品設計了不同的燈效!”

《武林50 Fifty Fifty》 女人50的角色

表演者:洪綉晴與浩子

《武林50》是一部刺激不同感官的演出,第一幕只聽廣播劇,第二幕可以看到聽到嗅到,第三幕希望可以觸碰到女人的心底最深處。曾是資深廣播人的洪綉晴說自己特別喜歡這英文劇名,“生活裡有太多Fifty fifty的事情,重要的是,你可以選擇。”

音樂家浩子說:“50歲是一個人生的分水嶺。人生走到這個階段,無論是在家庭或是社會裡,剛好都是個人身份與角色最多並且重疊的時候;而女性的這種身份與角色的衝突,正是我們想帶出與分享的。每個女人都該要有自己的主題曲。我和紅姐都這麼認為。”

兩把聲音該如何磨合?浩子如此形容:“不同領域的兩把聲音好玩之處在於那個碰撞與火花是意想不到的,有點像是把兩種醬料混在一起後去猜想產生出來的新口味,是非常刺激並且讓人期待的,因為可能性太多了。”

在問及期待觀眾會有怎樣的反響時,洪綉晴樂觀的說道:“期待觀眾進場時可能在煩惱着什麼,但是離開劇場時,可以是嘴角上揚,心情舒暢,因為生活本就一地雞毛,有人跟你一樣,在戲裡得以開脫,迸發出對生活的熱情。”

洪綉晴與浩子聯手呈現的《武林50》是一首二重奏,是一個演員和一個樂手說一個五十歲的女人如何闖蕩人生江湖的故事。

《進退兩難的哈姆雷特 Hamlet’s Dilemma》 告訴你拖延有多可怕?

表演者:李奕翰與劉志海

“雙人藝術表演這個構想源自李奕翰想要和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合作,然後在過程中產生不一樣的化學作用。這是我第一次和他合作,感覺他是受過專業訓練和擁有豐富演出經驗的人。我們都是從閒聊裡談藝術、談作品,不知不覺中產生各種不同的想法和概念,再經過整理和綵排,再然後談天說地,讓作品越來越清晰。”曾在東京和吉隆坡策劃個人影展的劉志海是一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他善於以多種藝術表達形式,包括攝影、行為藝術、裝置藝術、繪畫及短視頻,在談及合作過程時,他這麼說道。

對於跨出舒適圈的創作,李奕翰嘗試到了不一樣的創作旅程,他說:“我們的戲來自一幅畫,開始的時候,從畫裡我看到了黑暗和光明,但他卻看到了畫家的‘刻意’,這觀點不同讓我們都覺得很有趣。於是,我們就開啟了演員和畫家一起說表演的合作,構思如何呈現哈姆雷特的24小時。”劉志海補充:“我們所知道的哈姆雷特是很多對白,但我們儘量用肢體語言和佈局去呈現另一種表現方式。”

李奕翰和劉志海希望透過《進退兩難的哈姆雷特》,讓觀眾思考拖延心態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選擇,並可能引導我們進入不同的命運軌跡。

《笨蛋牆 Stupid Wall》 剖析隔閡的關係

表演者:愛美麗亞與James Kan

由愛美麗亞和James Kan一起攜手創作的《笨蛋牆》,以新創肢體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無形的那道牆而造成的隔閡。隔閡,就是演出的核心主題。

資深劇場人愛美麗亞說:“一開始就是在Now劇場排練,從那裡發現到很多很好玩的‘關係’,明明就看到對方的玻璃窗,但彼此溝通不了,而產生一種莫名的隔閡,因此,有了這次的主題和構思。”對於此次的合作夥伴James Kan,愛美麗亞說:“我小時候學舞蹈,後來學戲劇;而James小時候學戲劇後來主修舞蹈,我們磨合得很好,從中發現很多東西產生隔閡或問題是因為互相不瞭解,少了互相聆聽和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

James說:“我們兩人亦師亦友,合作的關係建立在彼此蠻熟悉的習慣與思維邏輯上。但是在創作上的觀點切入時,舞蹈與戲劇畢竟還是有差,我們會很深入地討論與辯論,從中得到一個平衡。”

Amelia希望讓作品說話,因此她希望藉由創作好好地說故事,好好地用身體說話。

由愛美麗亞和James Kan一起攜手創作的《笨蛋牆》,以隔閡為主題,透過不一樣的表演形式找出與觀眾對話的共鳴感。

《像我這樣一個怪胎 A Weirdo Like Me》 大玩音樂和文字

表演者:陳偉光與吳利光

資深劇場人陳偉光既熱衷於戲劇也同時把熱情灌注於音樂及電影。他說想要藉由這次演出看看怎樣從文字激發聲音,再由聲音激發演出。為何會有此構思呢?他答道:“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人做着不合時宜的事情,在別人眼中他們可能是怪胎,但是怪胎和他們所做的事情總會有存在的價值,否則這個世界就太悶了。”這說法果然是從另一個觀點來思考。

這一次,與他合作的吳利光是馬來西亞少數實驗音樂人,他總是帶着作品穿梭歐亞兩大洲,舉凡與音樂相關的演出、裝置藝術、講座或分享會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對於此次合作,陳偉光說:“兩個不同領域的人先把自己擅長的想法說出來,然後再拉長補短,這樣就會慢慢找到合拍的方式。希望觀眾會被我們刺激到,原來音樂和文字也可以玩在一起。這部劇將探討不同的人生路徑如何豐富我們的旅程。希望讓觀眾看到平時不容易接觸到的東西。”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