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陳德森坦對人生逆境 走出抑鬱積極求生

文:吴雄

陳德森爲人低調,鮮有在八卦社交圈露面,但他的名字,在華語電影圈可謂舉足輕重。

Advertisement

自言“讀書不多,胡胡混混中學畢業”的陳德森是典型的苦學成才,由影圈最基層挨起,經歷過無數的失敗,但始終對電影丹心一片。

春風得意的他一度陷入低潮,在開拍《十月圍城》期間抑鬱症復發,過了一段日子的非人生活,直至接觸到宗教後,才學會面對、解決和放下。

抑鬱症的經歷改變了陳德森的人生觀,他希望更多有自殺傾向的人知道他的故事,很多抑鬱症患者聽完說:“自殺的應該是你,並非我!”然後積極面對人生。

这个黄昏,是个又湿又冷的阴天,陈德森和我坐在尖东海旁酒吧外,身边放着暖炉。面前的陈德森不苟言笑,我在多年前访问河国荣和柳俊江时,他们都乐观积极。陈德森曾是电影界红人,当过成龙私人助理,执导《晚九朝五》(1994)大获好评,俨然大地都在他脚下。

ADVERTISEMENT

2010年的《十月围城》是陈德森导演生涯高峰,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也是该年中国电影票房第二高作品。谁知道拍这套戏时他曾处于人生“抑郁期”?他在一个月内先后遭逢电影投资者自杀、妈妈中风昏迷、姐姐确诊癌症等打击,自己又遭遇严重车祸。

《十月围城》早在2003年已筹备,在广州南海影视城搭建中环旧街景,不巧的是,世纪疫症沙士杀到,基地与沙士源头仅15分钟车程,投资该电影的老板因财困自杀身亡,拍摄工作被迫停止,中国员工追讨欠薪心切,要求香港员工不得离开酒店。陈德森俨然处于“十月围城”肃杀境况。

陈德森导演经历过严重抑郁症,希望帮助别人走出幽暗的忧郁隧道。

曾拍摄慈善电影

与此同时,陈德森不想母亲担心,于是送她去澳洲探访亲人,以为能安心处理公事。可惜,澳洲也传来噩耗,妈妈在浴室中风晕倒昏迷,他拖着疲惫身躯前往探望,眼看自己的签证快到期,他对着昏睡的母亲说:“妈,我知道你好辛苦,但姐姐们也辛苦,数天后我签证到期,必须回去,你现在有两个选择,要不快苏醒,要不……好好的走吧!”

奇迹出现,妈妈醒过来。陈德森终于可以回港,不久轮到三姐来电:“弟弟,抱歉我在未来的日子,可能不能照顾母亲了!”他急得想爆粗,结果对方告知左边脸患淋巴癌,他黯然挂上电话。陈德森奇怪姐姐何以如此冷静?再致电细问:“你有信心面对这个病吗?”对方崩溃答:“没有!”

陈德森随后遭遇车祸,开始关上手机,与世隔绝,抑郁症找上了他。“患上抑郁症时,不能工作,不肯出门,关上窗帘,整天摊在床上。我知继续下去要不杀人,要不自杀,非常可怕。”他开拍《十月围城》期间抑郁症复发,过了一段日子的非人生活,直至接触到宗教后,才学懂面对、解决和放下。

后来,陈德森参加加拿大的“心与灵讲座”,听不同宗教人士分享,不久妈妈手术成功,他也获得拍摄《十月围城》的版权。逐渐摆脱之前困境,陈德森开始行善之旅,给予别人温暖。“我后来觉得宗教像太阳,能给你温暖,让你不觉得冷。不过,晚上怎么办?没光线,可是仍要前行,如何是好?只能靠自己。我们要面对,不能逃避。”

陈德森曾在台湾拍摄慈善电影,帮助当地的渐冻症患者;香港则与榕光社筹办慈善老人院“榕光社护老之家”。“很多病都是抑郁搞出来的,做人,开心要过,不开心又要过,何不开心过?我现在除了拍自己喜欢的电影,最开心能做善事,帮助人。”

Teddy与妈妈感情深厚。图为他小时候和母亲合照。

陈德森曾在台北读中学,青葱岁月精彩得很。

人生但求死得痛快

陳德森如何看自己的人生?

“我觉得做慈善不应有所求,现在比以前更开心。这也是我应该做的,我的收入本身来自观众买票入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自己没读什么书,大慈善做不来,唯有做些小慈善吧!”

到了65岁的年纪,陈德森的人生除了行善、拍戏,就是求死个痛快!

陈德森豁达地说:“我还求什么?求个好死啦!喝着红酒,聊着天,突然间就走了,不麻烦别人,最开心是这样!我在疫情时问过瑞士安乐死是怎么回事,随后了解过、调查过,当自己有绝症,最好拿笔钱去瑞士,无眼屎干净,决定自己如何走,当然不是用自杀的方式啦!”

他拿着自己的著作《把悲伤留给电影》,四处透过讲座分享个人经历。这本书的名字很有意思,电影人通过荧幕感染观众,透过欢笑忘却现实烦忧,透过剧情反思人生,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人生本身就由酸甜苦辣组成,何不把“悲伤”留给电影,走出戏院为自己拍一出欢乐人生?

Teddy(右)曾拍摄慈善短片,帮助台湾的渐冻症患者。

放下仇恨解開心結

1月7日,陈德森在脸书悼念在当天自杀身亡的柳俊江:“我是透过爱护动物协会的活动认识柳俊江先生,觉得他是个乐观、热爱宠物及热诚帮助别人的人,很可惜他用这个方式了结生命!愿他去到另一个世界会快乐一点!”每个自杀者背后有各自故事,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走不出心里的死胡同。

陈德森的人生当然不止一个月“黑暗期”,很多人只看到他在电影上的成功,又有几人知道得奖导演背后的故事?比如妈妈嫁给有妻室的爸爸,爸爸之后又娶了一个女华侨,这令陈德森自小痛恨父亲,直至拍摄《神算》(1992)时听到许冠文一席话,才解开几十年的心结。

许冠文当时劝陈德森说:“你的母亲才是真正受害人,她经历了那么多都原谅你爸,你又凭什么那么执著呢?须知道,一辈子都在恨一个人……你永远不会有快乐的人生,更何况仇恨加愤怒绝对不会带来好创作!”

当时三十出头的陈德森边听边垂泪,坐德士途中终于放下了。

人生必有失意与不快,陈德森幸运在会跟人倾诉,更好彩的是,每每遇上点醒他的高人。

他后来找刘德华拍摄《童梦奇缘》(2005),就注入了自己与父亲的情,带出“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感慨,果然应了许冠文那句:放下仇恨,才能拍出这套好电影。

陈德森吸一口雪茄徐徐道:“全世界都在Suffer,不开心只会制造负能量,带来病痛,不开心,很多事情会更想不通。如果肯走出来面对问题,自会把问题解决。今日不知明日事,希望大家能够多帮助身边的人。”

陈德森(前排右二)与榕光社合作开办慈善老人院。

讓老人家過得舒服

陈德森与榕光社合作开办的慈善老人院,专门收留独居长者,很多都无亲无故,每月靠综援为生。

榕光社护老之家有一百多位长者入住,由七十多名员工照料。“有一个长者很特别,会拿一部分综援金去买衣纸,再写上自己名字,说怕将来收不到。我不解,他说:‘我在人世间过得清苦,希望下去后过得好一点。”陈德森慨叹老人院像蜡像馆,长者过得不够尊严。

因此,陈德森希望慈善老人院提供更好服务,经常带艺人去探望老人家,又安排看大戏、参加太极班等,让长者们生活更丰富。“除了一家老人院,还有900个服务中心。”他又负责拍摄宣传片,郭富城、鲍起静等明星均有参与。

年轻时,生日收红包、唱歌庆祝,如今陈德森过得更有意义。“一百多个老人家,都当我儿子一样。以前生日庆祝,送的礼物都是短命的——烟和酒。现在,我会请老人家去流浮山吃海鲜,一百多人加起来八千多岁,唱生日歌给我听,感觉很不一样!这种快乐,你没体会过,是感受不到的。”

陈德森(右)在亚洲各地出席讲座,希望为抑郁症患者带来一丝阳光。

推出著作鼓勵面對逆境

除了透过电影帮助社会,陈德森还推出著作《把悲伤留给电影》,分享人生经历和电影之路,其中战胜抑郁的部分,鼓励很多人面对人生逆境。促使他写那本书的,是某次与一名自杀未遂女士的对话,对方看到他在杂志的访问后,希望跟他见面。起初,陈德森断然拒绝。

他回忆说:“我说对方刚自杀,自己并非专业心理学家,见完又自杀还得了?后来,我提出几个条件,包括对方不准问问题,自己也不会回答……我将那一个月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相告,前后讲了两小时,最后说:不好意思,我要走了!”

陈德森讲完想走,结果被对方拉住。那位女士说:“我要多谢你!幸好我没死,因为我与男朋友为供楼问题吵架闹分手,一时想不开而自杀。我觉得幸亏没死,自杀那个应该是你,你那么大镬。”

陈德森听完才明白,自己的分享可以救人一命,自此先后帮过十多人。可惜,坐困“十月愁城”者,很多都来不及听他分享,酿成悲剧。“有一回约了朋友周一见面,因有事推迟至周五,想不到对方周一就自杀。自此我知道有人想倾诉心事的时候,会第一时间见面。”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