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即時國內

解決患者交通溝通問題 陪診員帶長者到醫院

報導:廖佩盈

(吉隆坡8日訊)子女每日在外忙著打拚賺錢,體弱年邁的老人只能獨守家中,若遇上病痛需要到鄰近的診所或醫院覆診就會變成一大難題,畢竟老人腿腳不便加上語言不通;瞄準了這樣的市場需求,一種名為“陪診員”的新興職業也應運而生,協助載送老人家跑醫療機構,還能仔細記錄下醫囑再轉告家屬,讓不少民眾直呼:“真的太需要這種服務了!”

Advertisement

現代人工作忙碌,陪診員的出現正好滿足那些子女無法抽空陪伴就醫的老人需求。

起初,這個職業先是出現在中國,且還延伸出方便簡易的陪診服務鏈,包括有專屬手機應用程式可以預約陪診服務;近幾年,經由社交媒體的推廣,如今本地也能找到陪診服務,不過大部分都是以個體和業餘形式進行,當中也包括想要在空閒時賺點外快的年輕人。

一名前藥劑師周秀媚(31歲)在社交媒體小紅書分享,自己在三年前就投身陪診行業,目前已創辦了一家專業陪診公司“Seniora活伴”,業務範圍主要在太平、檳城及怡保,憑藉著自己藥劑師的專業,為老人家解決一切看診會遇到的“疑難雜症”,也因此收穫了很多好評,讓這項小眾行業得以在本地逐漸發芽。

馬來西亞也有陪診員了。

ADVERTISEMENT

她告訴《光明日報》,自己是在疫情時期從國外回來,恰好碰上我國開始接種新冠疫苗,因此就毛遂自薦當義工免費載送老人家,在與數十位老人家聊天后,就越加激發她想要幫助孤獨無依老人的決心,也因此慢慢踏入了陪診行業。

服務範圍包山包海

陪診員除了帶老人到醫院,服務範圍還包括什麼?周秀媚指出,陪診員的工作不僅僅是陪著病患去看醫生、充當翻譯員、帶病人去醫院不同部門、幫忙取藥、釐清所有醫囑資料等,還需要陪伴老人家吃飯逛街、購買日用品、去銀行、辦理護照等,只要是老人需要的服務,而她能做到的,都會儘量幫忙。

周秀媚提供的是“全包”服務,即上門接載病人,直至把病人載回家中。

她表示,中國的陪診員大部分是“只陪不載”,即直接約病人在醫院門口見面,只負責處理看醫生的事宜,至於她的公司提供的是“全包”服務,開車到病人家中接載,直至把病人送回家為止。

“因為大馬的老人家遇到比較多的問題是不能開車、醫院停車位不足等,‘全包’的服務方式會比較適合本地的文化和習慣。”

患者子女可免請假問題

周秀媚指出,陪診員在本地有發展的空間,畢竟現在很多年邁父母沒有和孩子同住,若是老人家經常有跑醫院複診的需求,孩子需要不斷請假帶父母看醫生,甚至被迫因此丟掉飯碗,而陪診員剛好能填補這一塊的空缺。

她說,去醫院對老人家來說是很麻煩的一件事,他們經常面臨找不到地方和語言溝通障礙的問題;醫生說的話他們只懂點頭回應,回去面度家人詢問時,卻一問三不知,連自己什麼時候動手術、為什麼動手術都不知道。

周秀媚於2022年擁有了首間門市,除了陪診服務,也提供其他養老服務如日照服務、上門物理治療、護工服務、醫療器材租賃等。

不過,她也強調,陪診員的門檻不高,不需要特定的學歷和年齡限制,因此有越來越多人都將之當做一份兼職幫補收入,但事實上,成為陪診員也需要有一定的職業操守,包括對老人家有耐心、熱心、體力好、懂得使用輪椅的技巧、具備外語能力(與醫生溝通)、熟悉醫院操作流程,若是有基本的醫藥知識或背景會更加分。

“此外,還要隨時隨地接聽詢問電話、或是病人打來問他的藥放在哪裡,每天也需要整理醫囑報告給家屬、記賬等。”

周秀媚說,為了讓陪診工作更專業化,所有加入其團隊的陪診員都需要經過培訓,確保每一位都是有愛心、有耐心,且對這行是有熱忱的人。

全職可月入8000元

當陪診員真的能賺到錢嗎?相信這也是許多人心中的疑惑,周秀媚粗略估計,若是兼職形式的話,一個月可以有1000至2000令吉的收入;若是全職投入,每個月近8000令吉收入。

她指出,自己最初的收費為每小時30令吉,首6個月,每月收入都不超過1000令吉,平均一個星期接2至3單,在漸漸累積了一定的客戶後,才開始出現每天12小時忙不過來的情況。

她以每天工作12小時計算,一天的薪水可達360令吉,一個月工作22天(週休兩日),一個月收入7920令吉,當然,這個數額仍未扣除車油、停車費、過路費、汽車維修費等。

“目前,在北馬我們是收費35至45令吉一個小時,只要收費合理,病人和家屬都很願意支付。”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