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即時國內

被同學譏笑“垃圾仔” 他逆襲成功法國讀工程系

(馬六甲10日訊)人窮志不窮!儘管就學期間常被同儕譏笑為“垃圾仔”,但他從未就此消沉氣餒,反而發奮圖強,最終成功拿到外國大學的入門票,踏出人生逆襲的第一步。

如今,21歲的杰弗里是法國圖盧茲第三大學——保爾·薩巴梯埃的二年級學生,攻讀化學工程系。

Advertisement

從不抱怨不想傷父母心

他說,自己49歲的母親艾莎是垃圾清潔工人,59歲的父親賈馬魯丁是垃圾車司機,以前在校時就常被同學譏笑是“垃圾仔”。

不過,他沒有就此自暴自棄,反而立志證明這種印像是錯誤的。

杰弗里(中)感謝父親賈馬魯丁和母親艾莎的栽培。

ADVERTISEMENT

對於同學的嘲笑,有時他也會感到難過,但他不會跟父母抱怨,因為他不想要父母傷心。

“雖然我不會在乎,但我還記得那些嘲諷的話,比如媽媽是垃圾清潔工,爸爸是開垃圾車的,你不可能會成功。

“正因為如此,我嘗試通過努力學習證明自己,在中三時被馬六甲瑪拉理科初級學院(MRSM)錄取。”

最終,他在大馬教育文憑(SPM)考試中考獲9A的佳績,繼而獲得資助出國留學,給予嘲笑者最有力的回擊。

學有所成改變家人命運

恰逢學校放假回國,杰弗里與父母一起接受馬來報章《大都會日報》和《Kosmo!》的採訪。

他說,雖然已成功到國外升學,但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由於離開家人,我只能與友人為伴。慶幸的是,還有12名來自大馬的朋友,與我念一樣的科系。

“雖說有時會在學業上遇到問題,但父母的叮囑,讓我不輕易言棄,因為我知道他們希望我能順利畢業,從而改變家人的命運。”

謹慎用獎學金存下母親寄的錢

杰弗里在4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他知道自己家庭並不富裕,因此日常會謹慎管理和使用從人民信託局(MARA)那裡獲得的獎學金。

“我想給父母增加負擔,所以我只用當局贊助的錢。如果母親有寄錢過來,我會儲存起來,只會在必要時使用。

“我可以說我很少出去吃飯,若有也是一個月一次。我經常自己做飯,哪怕只是炒飯,至少可以減少開支。”

母親:我很自豪

作為杰弗里的母親,艾莎對兒子的成就感到自豪和高興。

“雖然我經常擔心杰弗里在那裡的開銷,我無法每月寄錢,若有多餘的錢,我才會寄給他。

“對我來說,通過自己的勞動送孩子上學,已經足夠感恩。杰弗裡能夠到海外留學,對家人而言是一份最特別的禮物。”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