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即時國內

衛長:晉第三階臨床試驗 用“奈非那韋”藥治蚊症

(沙亞南4日訊)衛生部長拿督斯里祖基菲里今日說,衛生部旗下大馬臨床研究機構(CRM)、大馬醫藥研究院(IMR)和“被忽視疾病藥物研發倡議組織”(DNDi)合作,採用可治療愛滋病等多種病症的奈非那韋(Nelfinavir)抗病毒藥,來治療目前無藥可治的骨痛熱症,目前進入第三階段的臨床試驗。

他在雪州實達阿南大馬衛生研究院,為骨痛熱症研究能見日研討會主持開幕後宣佈這項消息時預計,若一切藥物試驗的過程順利,通過第四階段及驗證其足以治療與抗擊骨痛熱症,那麼相信可在一年後,作為治療該蚊症的抗病毒藥物(antiviral drug)。

Advertisement

祖基菲里指這是骨痛熱症聯盟(Dengue Alliance)四國,即大馬、巴西、印度和泰國達致的共識。

他披露,該聯盟其他成員國也在積極尋覓和研發治療骨痛熱症的藥方,而大馬則對過去可治療C型肝炎的奈非那韋,重提和研發其作為骨痛熱證抗病毒藥的藥效,各方面多管齊下,盼能減緩骨痛熱症對國人的殺傷力。

“當然,這未必是唯一治療骨痛熱症的藥。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達,未來在AI助力之下,也可能會開發更多的新藥。”

祖基菲里舉例,正如盛行於我國民間的木瓜葉治療骨痛熱症偏方,衛生部並不否定其可幫助患者增加血小板數量的療效,所以乃從多重管道尋覓妙方。

ADVERTISEMENT

他坦言,藥物在臨床試驗階段,需要許多時間來進行。若是研發新藥,則要動輒數十億美元的巨資,所以我國在衛生部上述兩大研究機構與國際性的DNDi組織合作,盼能透過尋求現有抗病毒藥物的療效,來讓骨痛熱症有藥可治。

他引述衛生部數據指出,去年全國發生12萬3133宗骨痛熱症,比2022年的6萬6102宗,增加5萬7031宗或86.3%、死亡人數也從前年的56人,增加44人或78.6%至100人,情況令人擔憂。

他說,按大馬總人口計算國內的骨痛熱症比例,平均是每10萬人有377人患病,衛生部希望能把比例減至200人。

“骨痛熱症增加的原因,與去森林化、城市化、人口增加、氣候變化等不無關係。控制蚊症的方式有噴蚊霧、有效的污水處理等,但至今還沒出台一種能真正治療骨痛熱症的藥物。”

出席嘉賓有衛生總監拿督慕哈末拉茲、大馬臨床研究機構首席執行員阿瑪尤索夫、DNDi組織研發總監弗賴斯、骨痛熱症全球項目與科學事務主管馬拉維格、巴西駐馬大使昆特拉及泰國駐馬大使拉達普馬斯等。

另一方面,對於衛生部從2019年起釋放帶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的公蚊,以便和母蚊交配後令母蚊不孕的計劃成效;祖基菲里指出,衛生部選定32個地點進行,結果顯示在當中19個地點中,能有效減少45%、甚至達100%的骨痛熱症病例。

“研究顯示,目前存在的沃爾巴克氏菌蚊子,還是和2019年第一代的相同種類,證明用來打擊黑斑蚊是有效的。”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