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蕭孝傑:我是演員 不靠顏值靠演技

報導\丁俊勇  圖片\受訪者提供

已非首次看見蕭孝傑了。

Advertisement

印象中,第一次看見他已經是八九年前,他是以戲劇老師身份,帶隊參與戲劇節;第二次,他已從幕後轉為台上演員,能量飽滿;第三次,則是在電視裡,他出演一個略微浮誇的喜劇角色。

爾後,他的作品一部接一部,甚至連電影、廣告都有他的身影,儼然是一個多產也多棲的演員。

如果演員這份職業擁有一把量尺的話,你覺得應該量度的是演員的樣貌,還是演技呢?面對這個問題,許多局外人或許都會選擇前者,當中也包括了蕭孝傑的父母,畢竟在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中,演員是與明星掛鉤的,而明星多數都是顏值出眾的。

“我兒子長這樣,他說想要當明星喔!”

ADVERTISEMENT

面對躊躇滿志,嚷着要去台灣攻讀戲劇系的蕭孝傑,蕭爸蕭媽心裡的確抱着這種想法。但這句話,蕭爸蕭媽自然沒敢在孩子面前說,而是將疑惑深藏在心裡,在蕭孝傑背後小聲議論,表面上仍然支持蕭孝傑完成他的夢想。

“大概是去年還是前年,他們喝醉後講出來,我才知道他們原來是這麼想的。”蕭孝傑笑着說。

任誰也沒想到,蕭爸蕭媽心裡最擔憂的孩子,如今卻用實力讓他們放下憂慮,頻頻出現在本地舞台劇、電視劇、電影與廣告之中,最為人熟知的便是他那毫無包袱又極具喜劇效果的搞笑角色。

如今走在路上,甚至有不少人可以喊出他劇中姓名。

在劇場裡,蕭孝傑不僅能導能編能演,更能化身舞台劇形象設計師。

初中遇見大公雞

想當職業舞者

追溯蕭孝傑的演藝之路,必須從他13歲開始談起。當時他雙腳踏入初中,便被那滿山滿海的社團招生活動吸引。其中,便有戲劇社的蹤影。

“當時有個學姐穿着大公雞的裝扮,我覺得很特別,就誤打誤撞進了戲劇社。”

戲劇社成員並不多,加起來也不過廿多人。熱愛表演的他,自然也成為了演員之一,第二年便參與公演,並獲得不少讚賞。高一與高二時,更是帶隊參加全國性中學生戲劇比賽,並榮獲最佳導演與男演員。

可是,成為演員不是他最初想走的路。他一開始,是想要成為一名職業舞者,不讀大學,加入舞團並隨之前往各地表演。

理想豐厚,現實骨感。他並沒有舞蹈底子。此時,蕭爸蕭媽再次出現,語重心長地要求他完成大學學業,再去追逐夢想。因此,戲劇系,成了最適合他的選擇。

本想留台找機會

難抵命運安排

選擇前往台灣留學,主要是青春期時頻頻受到台灣流行文化影響,對台灣有種難以言明的親近感。然而回來馬來西亞成為演員,卻又隱隱有種命運早有安排的感覺。

自從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畢業以後,他便面臨着居留證到期、找不到固定收入的工作等等問題。

“在台灣當演員,多數都是接案子的,但這些都不是正式職業,沒有固定和穩定的收入證明,無法幫我這種外籍人士留下來。”

彼時,他有位大學學長打算在台創業,並且聘請他成為正式員工,可是籌備時長卻是長達一年。他自然無法等待,只能先離開台灣,回來先擔任中學戲劇社教練,等合約到期後就返回台灣。

結果他一待,就待到現在。

馬來西亞環境適合做中文劇場嗎?尤其是現階段華人人口逐漸縮小,觀眾群有限,政府對於中文劇場也缺乏補助措施,為什麼還要繼續留下來?

“我在台灣的時候,雖然他們的舞台演出很精彩,但我一直找不到共鳴,總覺得那是屬於別人的文化。直到我在台灣看了大馬人製作的《死亡紀事》,裡面討論的身份認同與死亡,卻讓我很有共鳴。”

雖然在台灣,他真的可以將舞台劇演出當作正職經營,但既然回來馬來西亞了,那就想盡辦法為這片土地的戲劇盡一份心力。

蕭孝傑從台灣畢業歸國後,先是擔任中學戲劇社教練,之後才成為一名演員。

單純喜歡當演員

冀往國外闖

訪談時,我們談及楊雁雁、楊紫瓊和李心潔等金馬影后和奧斯卡影后的發展經歷,不由好奇地問他,現在難道沒想過離開馬來西亞,以求更好的演藝資源與發展呢?

“其實我有想過這個問題,但我會反問我自己,我究竟是希望自己紅,還是我單純喜歡當一名演員。”

此刻的他,走在路上有人認識,有人要求合照,但這是他所想追求的嗎?他花了一段時間自我沉澱,最終確定自己更喜歡的是成為一名演員,尤其是與同劇演員們飆戲。如今他所擁有的知名度,其實是同劇演員們互相成就的結果。

“如果真的要大紅大紫,真的可以略過馬來西亞。”

如今的他,與其說是要紅,不如說是正在馬來西亞打穩基礎,同時等待着一個好劇本。

“但是如果有國外劇組的邀請,我還是會想去見識見識。尤其是中國,因為他們分工很細,他們擁有很豐富的人力、物力資源,我很想去見識見識。”

到底是想要紅才成為演員,還是因為喜歡演戲才成為演員?蕭孝傑的答案是後者。

喜劇形象被定位

導演不讓改

或許是受限於五官,也可能是他更易掌握誇張式表演,蕭孝傑出演的電視劇、電影角色類型多數為喜劇角色。

“有時候我在電影院看自己的表演,我都會覺得不舒服,覺得太過了。但觀眾的反饋以及導演都很喜歡。”

因為喜劇,使他陷入戲路被定位的困境,他曾嘗試過更改表演方式,但導演們無一不要求他用回舊有的表演方式。無論是電視或電影,其實都有一種固定形象,天生的模樣很容易令製片人、導演將演員歸類在某種角色形象當中。

“最舒服還是回到舞台上,因為舞台劇更具挑戰性,表演形式更多元。”

舞台劇的形式多元化,也使得蕭孝傑的表演形象不再單一。

蕭孝傑總喜歡挑戰自我,嘗試表演不同形式的角色。

一個月軋四部戲

精神消耗大

如今蕭孝傑在舞台劇、電視劇、電影與廣告間來回穿梭,長期以往,雖然疲累,但總好過沒工作。

“我最高紀錄是一個月軋四部戲,這對演員來說消耗很大,的確是會很累。”

然而成為演員,意味着他的工作性質都是跟着案子跑,偶爾一個月有四部戲,但偶爾也會面臨無戲可拍的窘境。沒有演員可以預估自己的工作量,所以當工作一來,那就卯起勁來拍。

“演員的工作其實有很多限制的,它是身體的表演,所以其實很吃體力、精神,還有年紀上漸漸跟不上了。”

雖然辛苦,但他也認為電視劇、電影或廣告其實比舞台劇來得輕鬆。皆因每一場戲的台詞、動作表演一經導演喊卡,他就可以從中脫離出來,將那一切統統忘掉,再重新投入下一場拍攝當中。

而廣告更是簡單,即日拍完就可以馬上拋掉。

但舞台劇更像是釣魚,是個拉長線的作戰,有時候為了兩三天的演出,就必須籌備兩三個月。

“我覺得各有各的好玩,舞台劇的話,我和觀眾是雙向的,觀眾能直接感受我的能量,而我也能聽見觀眾最直接的反饋。但是電視劇、電影就沒辦法了。”

明晚(10-4)起連續10天,蕭孝傑會出演一部舞台劇《B-328》,若想親自體會他的能量,就千萬不可錯過。他說,劇情需要再三保密,等你親自到場就自有分曉。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