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董教總:欠周延規劃 活動應突顯和平反戰

(吉隆坡27日訊)董總與教總認為,“巴勒斯坦團結週”活動口號應改為“反對戰爭、維護和平”的普世價值,內容著重在巴以問題,提倡相互包容、彼此尊重,用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董教總發表文告表示,這樣將可平息目前倉促推行所產生的爭議,且又能恰當發動此項活動的宗旨。

Advertisement

文告提醒,和平與自由作為人類文明的普世價值,而倡導尊重生命,維護人權、關懷弱勢、堅守公義,乃至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等理念與價值,都須從基礎教育做起,透過課程規劃、師資配置和製度設計從小紮根、循序漸進將議題融入教學,無法揠苗助長、一蹴可幾。

招致非議是意料之事

董教總指出,教育部一再忽視我國教育體系多元共生的生態事實,草率地以一紙政令倡導卻語焉不詳,“巴勒斯坦團結週”招致非議是意料之事,加上倉促推行,益顯思慮不周、欠週延規劃準備。

文告提及,涉及的小學、中學、技術學院、大學預科班學院、師訓學院等不同級別學校,學生年齡心智都不同,是否包括小學學前班?屆時,活動內容和題材是否一體適用毫無差別?又如何避免執行偏差?

ADVERTISEMENT

文告表示,這僅限於教育部所轄的各級學校,若是立意良善活動,何以未擴及高等教育部轄下的大專學府?這不啻證明這兩個教育部門未經協調,政策也不同步。因此,若這般貿然為之,唯恐事倍功半,虛擲資源之餘,又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董教總文告強調,近二、三十年來,無論發生波斯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甚至尚未停火的俄烏戰爭,教育部未曾下令在校園內倡導類似反戰訊息。

文告認為,倘若政府有意長期推動反戰教育,就須有長遠規劃與相應配套,在各級學校提倡人權、和平、法治等理念,並且修改大專法令。唯有如此,才能打開莘莘學子的國際視野,用人權人道的高度來看待巴以衝突、緬甸羅興亞人困境等人權議題,培育出更多關心人權且願意為之發聲的國家未來主人翁。

文告也籲籲教育部務必聆聽公民社會的意見,要以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的審慎態度,週詳規劃出周延、前瞻且可行的活動內容,藉此突顯反戰與和平理念。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