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花錢吃剩菜 性價比高又驚喜 “剩菜盲盒”被年輕人瘋搶

(北京1日綜合電)中國一些城市近期刮起“吃剩菜”風,這里的剩菜不是別人吃剩的飯菜,而是面臨過期的食物。11.9元(人民幣,下同,約7.7令吉)可買到原價35元的面包、人民幣12.9元可買到原價人民幣30元的壽司,以低廉的價格買大量的食物,令年輕人對“剩菜盲盒”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追捧。

據紅餐網報道,“惜食魔法袋”日前宣布入駐重慶,再次引發網民對“剩菜盲盒”的關注。“惜食魔法袋”是一個小程序,其中販賣的盲盒價格多為11.9元和15.9元,里面的食物以烘焙甜點、簡餐輕食、牛奶制品為主。其中不乏面包新語、墨茉點心局、原麥山丘、沁園、仟吉等知名餐飲品牌。

Advertisement

雖然消費者無法指定盲盒內的產品,但袋中食物的價值會超過盲盒的售價,主打物超所值。有人花11.9元買了面包盲盒,開出了一大一小兩個面包,生產日期均為當日,兩款面包原價總和近40元。消費者以約三分之一的金額買到了,的確十分優惠。

惜食魔法袋的使用介面,使用者只能看到品牌與價錢。

正是這種打開時的驚喜感,與極高的性價比,同時還踩在社會“反浪費”的風口上,讓年輕人對“剩菜盲盒”樂此不疲。於是“袋走pack-age”、“兜著走”、“米粒盒子”、“八點以後ZFW”等不少專注於“剩菜盲盒”的軟體也應運而生。

新華社主辦面向基層的黨刊《半月談》評論,杜絕食品浪費絕不是一時一地的事情,而是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長期堅持。我們期待有更多像“剩菜盲盒”這樣的小妙招出現,在機制創新上打開更多“腦洞”,避免食品浪費。

ADVERTISEMENT

不過“剩菜盲盒”仍存在口味不佳、以劣質品充數、食物發黴等問題。更有消費者表示,食用後出現身體不適、吃到異物投訴無門的情況。

《羊城晚報》評論,“剩菜盲盒”本質上是小眾商品。令人擔憂的是,為了達到清倉促銷效果,平台和商家都沒有標注有效日期,將“剩菜盲盒”變成了“到期盲盒”,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也容易造成商家將過期商品冒充“到期剩菜”加以銷售。

“剩菜盲盒”大包裝、大分量所帶來的二次浪費、無有效期限標識的食品安全隱患,都說明重清倉輕食安的“剩菜盲盒”模式恐怕難以繼續下去。

文/圖:互聯網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