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舞蹈家郭瑞文領團 展現當代舞力與美

報導\劉楚珊  圖片\受訪者提供

舞蹈家郭瑞文為了追夢而離鄉背井多年,在東西方文化互相碰撞下,激發他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來詮釋當代舞的力與美。配合其創立的舞團迎接15週年,他帶領舞團走出劇場,挑戰在沒有固定舞台的空間裡呈獻當代舞的視覺饗宴。

Advertisement

舞蹈家郭瑞文投身當代舞33年,配合其創辦的“舞人舞團”(T.H.E. Dance Company)當代舞舞蹈團創立15週年,他帶舞團到檳城呈獻《尋藍》舞蹈表演。

來自柔佛州的郭瑞文於17歲那年立志成為舞蹈家。上世紀90年代,大馬的藝術發展並不完善,亞洲的全職舞團寥寥可數,當時他選擇到鄰國新加坡追夢,成為新加坡人民協會舞蹈團和新加坡舞蹈劇場的舞者。

在新加坡跳舞12年後,他於2002年遠赴西班牙任西班牙國家舞蹈團的首席舞者。五年後他回到新加坡,於2008年創立當代舞舞蹈團T.H.E.Dance Company(舞人舞團),T.H.E.是The Human Expression縮寫,意指舞團是秉持以人為本的核心概念運行。

即便如今他已是擁有33年豐富舞蹈經驗的全職舞者,他依然謙虛地認為自己的舞蹈表演不是很傑出,也一直抱持着刻苦學習的心態來編舞和創作。

ADVERTISEMENT

“在西班牙擔任舞者那五年裡,接觸了當地很多傑出的全職舞者,他們都全心投入於每一場表演,因為他們知道,如果全職舞者沒有用心鑽研舞蹈,就無法在舞蹈生涯中走出自己的路。他們認真與專注於舞蹈的心態就是我學習的榜樣。”

刻苦習舞

郭瑞文創立“舞人舞團”之後,也常鼓勵年輕舞者要秉持刻苦的心態習舞。“很多年輕舞者以為跳舞兩三年後就可以創立舞團。我常提醒他們必須全心投入且刻苦習舞5至10年,那是成為一名優秀舞蹈家的必經過程。”

雖然在新加坡發展多年,但是他並沒有忘記將當代舞的精髓帶給馬來西亞觀眾。從2008年創團迄今,他曾5次帶領舞團到吉隆坡演出,再過兩天,他將帶領舞團到檳城,這也是他首次帶團到檳城表演。

16歲那年,郭瑞文曾到檳城參與舞蹈義演。闊別34年後,他帶着舞團來為檳城觀眾呈獻《尋藍》(Searching Blue),這支舞由他負責編舞,本地音樂人李河健擔任音效設計,剃刀實驗劇場與COEX共創空間聯合舉辦。

郭瑞文與李河健於2018年相識之後即合作無間,從2019年迄今已合作過5次。即便是疫情期間且馬新兩地實施封鎖時,他們依然通過線上合作,逐漸培養出良好的默契。

李河健說,參與《尋藍》表演與過去的合作形式不一樣,之前他都在幕後製作音效設計,此一次他不只參與舞者一起排練,正式演出時他也會隨着舞者一起移動,在表演意識上有更緊密地連結。

音樂人李河健(左)一邊隨着舞者移動,一邊呈獻音效。

多元社會的本質思考

過去33年來,郭瑞文不只與馬新兩地舞者和音樂人合作,也因為曾在西班牙當舞者的經驗,使他對於各族群在多元社會下如何共存頗有感慨。

他說,不只馬新兩地是由多元族群組成多元社會,歐洲也一樣。在歐洲,雖然當地人對難民展現出人文關懷,卻因為對待烏克蘭和中東難民的態度存有雙重標準而引發爭議。因此,他認為當不同種族與文化的人共同生活在一起時,應該如何互相尊重與共處是值得人們思考的議題。

於是,2020年他提出製作舞蹈電影《盤:我們為什麼在這裡》(Pan: Why are we here?)的概念,強調在多元文化的大環境下,人們有必要思考文化的本質。該舞蹈電影由活躍於香港與台灣的舞蹈影像導演黎宇文負責執導,曾獲得愛丁堡藝穗節亞洲最佳表演獎,將於本週末在檳城上映。

走出劇場與觀眾互動

《尋藍》是“舞人舞團”配合創團15週年呈獻的舞蹈作品。此次,郭瑞文決定帶領舞團走出劇場,選擇檳城的興巴士藝術中心與COEX共創空間作為表演場地。

“過去,本團舞者都在劇場裡表演,配合創團15週年我決定帶舞者挑戰劇場以外的場地,在沒有固定舞台、觀眾席,也沒有舞台燈光的情況下,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來捉住觀眾的目光,近距離與觀眾互相交流。”郭瑞文說道。

他曾去過興巴士藝術中心與COEX共創空間考察,覺得那裡適合作為《尋藍》的表演場地。表演前半段先在COEX共創空間進行。進入後半段,觀眾將跟隨舞者與李河健移動到興巴士藝術中心的開放式空間繼續表演。他鼓勵觀眾最好全程參與觀賞,如此才能完全了解該舞蹈作品表達的箇中含意。

“在開放式空間裡,不只是持票入場的觀眾,其他民眾也有機會觀賞表演。我們希望藉此創造當代舞的視覺饗宴,讓那些鮮少接觸舞蹈表演的人有機會欣賞到當代舞之美。”

繼今年11月在新加坡首演之後,檳城是郭瑞文帶團巡迴東南亞演出的首站。接着,他將領團到印尼的雅加達和萬隆市演出。

由郭瑞文提出概念,黎宇文負責執導的舞蹈電影《盤:我們為什麼在這裡》強調在多元文化的大環境下,人們有必要思考文化的本質。

推崇當代舞力培後進

踏入50歲,郭瑞文有感身體在一些肢體動作上面對極限。不過,他對當代舞的熱愛始終如一,並不吝於指導年輕舞者。

“當代舞不講究權威,其魅力在於它沒有固定的表演方式,舞者可以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詮釋和表達立場,這正是我所推崇的舞蹈形式。”

接下來的兩天,他將在檳城舉辦兩場“放空身體”(Hollow Body)工作坊指導身體訓練,鼓勵本地舞者參與,來培養肢體對環境的敏感度。

他說,以前當舞者時只需要專注跳舞。自從創立舞團後,他的責任更大,除了須有效管理舞蹈團,也負責編舞,還有指導和培訓年輕舞者。

“後生可畏,年輕舞者擁有無限可能,只要他們全心投入於習舞,未來必有一番作為!”

「舞人.舞團」的舞者在沒有固定舞台和觀眾席的場地呈獻《尋藍》舞蹈表演。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