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細菌吃塑料避免毀地球

文\蔡宗桓

從塑膠製品面世及被普遍使用至今,我們的生活幾乎跟塑料脫不了關係。雖然塑料製品具有輕便耐用和防水等優點,但也是其致命“缺點”──塑料無法在大自然中分解,若經焚燒又會產生有毒物質或氣體,使之成為全球目前最頭痛的環境問題之一。不過,有科學家近來發現一種能“吃掉”塑膠的細菌,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可幫助人類處理在地球上不斷累積的塑料廢物。

Advertisement

傳統塑膠堅固且用途廣泛,但也因為其特性,使之需要數十年或數百年才能達致生物分解,因此,大量塑膠廢棄物目前正堵塞及囤積於圾垃場及海洋。

所幸,這項令人類苦惱的問題如今被解鎖——交給細菌來吃。一組國際研究團隊決定把吃塑膠的細菌孢子植入塑膠中,以便開發出自行消化式塑膠,因這不僅能讓塑膠更堅固耐用,同時,一旦塑膠垃圾被送進垃圾場就會激發其中的孢子,使之在5個月內可分解90%材料。

近年來,科學家更發現細菌已演化出分解塑膠的能力,並可分離出可分解塑膠的酶,甚至提高分解效率,因此,BOTTLE聯盟(生物優化技術使熱塑性塑料遠離垃圾填埋場和環境)希望,未來的細菌可以解決掉難以回收的熱塑性聚氨酯(TPU),其中,TPU塑膠是一種完全熱塑性的彈性體,且用於製造鞋子、體育用品、手機殼和汽車零件等物品,基本上無法回收。

研究團隊為此展開新研究,即把食塑膠細菌枯草桿菌(Bacillus subtilis)孢子直接嵌入塑膠本身。為免有關細菌在塑膠製程中被高溫殺死,研究人員還進行細菌基因改造,並發現96-100%的基改細菌在135℃的塑膠加工環境下仍能夠活下來,而一般細菌則只有20%的存活率。

ADVERTISEMENT

理想情況下,使用者依舊能正常使用塑膠產品,不用擔心塑膠提早分解,或用一下就破破爛爛,只有當它們被傾倒在垃圾場或自然環境中時,細菌才會開始消化。因此,該研究團隊也在測試着細菌分解塑膠的能力,並藉由土壤中的營養物質和水分來觸發細菌,當濃度高達塑膠重量1%時,有關細菌在被埋入堆肥後5個月內分解了90%以上的材料。

此外,有關塑膠產品也不會因此變脆弱,研究發現,用細菌孢子製成的塑膠比普通TPU堅韌37%,拉伸強度高出30%,研究團隊因此推測其孢子有着增強填料的作用。

研究員說,這項技術具有潛在可擴展性,可以開闢一條處理不可回收TPU的新方法,同時使得塑膠還變得更堅韌、堅固,未來在解決萬年污染問題方面,着實取得重要進展。

研究團隊決把細菌孢子植入塑膠中,開發出自消化塑膠,不僅能讓塑膠更堅固耐用,還能在5個月內分解90%材料。

教人用運動飲料為嬰兒洗禮

AI神父不稱職遭開除

AI神父Father Justin被開除後,形象便從穿着天主教教職人員的衣服變成穿着西裝(小圖)。

AI也會失業?早前就有AI神父因不稱職而慘遭天主教倡導團體開除。

最近,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天主教倡導團體Catholic Answers開發一款名為“Father Justin”的AI神職人員,而Father Justin聲稱自己是真正的神父,住在意大利的阿西西,從小就感受到聖職的召喚。

Father Justin的形象是穿着天主教神職人員的傳統服裝並留着灰色鬍鬚和頭髮,而它也把自己當作真正的神父,因此,它會為向它告解的人士提供聖禮(Sacrament)。

不過,這名AI神父的所作所為卻並不稱職,根據外媒報導,Father Justin說,“天主教教導我們,自慰是一種嚴重的道德敗壞行為”,且它還告訴教徒可使用運動飲料Gatorade為嬰兒進行洗禮。

由於其以上種種行為受到許多天主教信徒的批評,Catholic Answers決定將Father Justin重新更改設定,並將它變成普通人,同時把名字從“Father Justin”改為“Justin”。

Catholic Answers也說,他們最初創造Father Justin是想使用人工智慧的優勢為天主教信仰的問題提供可靠的答案,而Father Justin只是作為一種傳達知識的工具,並非真正的神父。

Justin被開除後,其形象也從穿着天主教教職人員的衣服變成穿着一般西裝的普通人,同時,Justin自此也改口說:“我從來沒當過神父、執事、主教,也沒有在天主教教會擔任過任何正式職務。我只是一名世俗神學家,將用畢生來學習和理解天主教的信仰,我也從來沒有受過聖職任命。我只是個AI,而不是真人,在這裡只是為了分享天主教的美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天主教。”

功能不實用

Rabbit R1和AI Pin負評如潮

生成式AI技術大爆發。許多產品目前都與AI(人工智能)搭上關係,如曾受到矚目的Rabbit R1、Humane AI Pin,都曾被冠上“iPhone 殺手”的名號,但這些產品在上市後卻遭受大量負評,Rabbit R1甚至被認為只是一款App,根本稱不上是AI裝置。

其中,AI Pin上市後所獲得的評價更是慘不忍睹。全球知名科技 YouTuber Marques Brownlee就直言,這是他評測過最糟的產品,因它反應速度很慢,甚至所給答案也不是很正確,且續航力都撐過不一天。

另有評測指出,AI Pin現在能做的任何事情,智慧手機都能做得到且能做得更好,因此沒必要使用AI Pin。

Rabbit R1則是主打“口袋AI助理”,並試圖成為用戶、手機之間的連接點,其內建LAM大型動作模型是讓用戶藉由對 Rabbit R1下達指令來完成相對應的工作,過程中無需拿出手機操控。

相較於AI Pin,多數媒體還是認為Rabbit R1有一定的存在需要,至少其播放音樂、召車等功能都能正常執行,但它缺少基本功能,讓它變得不是那麼實用。

不過,外媒Android Authority經研究後發現,Rabbit R1就只是一款Android支援的App,且能通過安裝APK在其他手機上以實現部分功能,所以稱不上是一台AI裝置。

儘管Rabbit創辦人Jesse Lyu公開澄清說,Rabbit R1系統、模型需要在雲端上運行,且有客製化的軟體,如果沒有正確的操作系統及APK,將無法使用Rabbit R1的相關服務,但外媒The Verge卻也指出,面對智慧手機的存在,Rabbit R1沒有足夠的功能來證明這一點,因它看起來就只是像是一款App。

外媒發現Rabbit R1只是一款Android支援的App,稱不上是一台AI裝置。

AI美人登選美舞台

人工智慧(AI)在全球掀起熱潮,許多“虛擬美人”也跟着走紅,早前就有外國單位舉辦了史無前例的“AI世界小姐”大賽。世界AI創作者獎(WAICA) 和成人訂閱制內容平台Fanvue日前宣布聯袂舉辦全球首屆AI選美大賽,並在上週五(10日)評選出第一屆“AI小姐”。

世界人工智慧創作者獎與成人平台Fanvue一同舉辦首屆AI小姐選美大賽,圖為AI選美評審。

這場選美大賽一經推廣便吸睛無數,因為這場選美賽的參與者不是人類,而是“MISS AI”——AI模特小姐,參賽選手必須是“100%由AI生成”。更有趣的是,甚至連評審團都是“AI含量極高”的團隊,4人之中就包括2名專業製作AI美女的網紅。

雖然比賽評選的對象是AI模特兒,但本質上還是針對AI創作者生成技術和審美作考量。評審們將根據選手的美貌、生成技術和社交影響力3個維度來評定獲獎機會。

其中,在生成技術方面,還包括對一系列AI工具使用的考核,包括提示詞、各項技術參數,以及圍繞手部、眼睛和背景等視覺細節的打磨調整。

此外,本次大賽沒有限制參賽選手使用的AI生成工具,無論是線上的MidJourney還是參賽者自行搭建的Stable Diffusion均能參賽。

這家主打AI內容的社交平台希望把WAICA打造成人工智能創作者領域的奧斯卡獎,以促進人工智能內容創作的發展和表彰AI創作者的成就,因此也設立了價值不菲的獎勵以吸引AI內容創作者們參賽,據悉,脫穎而出的冠軍將斬獲高達1萬3000美元(約6萬1600令吉)的獎勵金,而亞軍和季軍則將分別獲得5000美元(逾2萬3700令吉)和2000美元(約9500令吉)的獎勵金。

Gemini AI用法類似ChatGPT

Google Gemini App已開放給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安裝並試用,同時可整合擴展程式並同步啟用。

Google旗下的Gemini AI稍早前開放供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在Android手機上通過Play商店下載、安裝與試用。Google Gemini就如同OpenAI的ChatGPT,用戶可通過自然語言向它提問題並得到解答,同時,它也可取代手機上的Google助理,替用戶處理日常生活大小事。

在Android裝置上,用戶可在下載Gemini應用程式後,選擇直接取代原先的Google助理,或單獨使用Gemini App。Gemini繼承了“OK Google”的喚醒指令,用戶長按電源按鈕也可以叫出Gemini,並要求它設定計時器、撥打電話和控制智慧家庭裝置等等。

用戶可使用文字、語音或加入圖片的方式,向Gemini提問題並得到解答,例如拍下一張漏氣輪胎的照片,以詢問Gemini有關更換輪胎的方法和步驟,或是請Gemini寫一封感謝信等等,而支援多模態的Gemini將是用戶未來最得力的AI助手。

只不過現在的Gemini相較於成熟的Google助理,仍然缺乏了許多關鍵功能。舉例來說,Gemini目前還無法操作手機上的媒體控制項、設定提醒事項與日常安排。

根據網民回報,Gemini的反應和回答速度似乎比原本的Google助理來得慢,歌曲搜尋和音樂播放的指令操作也有所異常,重點是Gemini和Android系統、Google生態系軟體本身的整合度不夠好,成了最大的硬傷。

Gemini擴展程序同步啟用

此外,Google指欲安裝Gemini App的手機至少得擁有2GB以上的RAM,且搭載Android 10以上作業系統,至於iOS版本預計將於未來幾周內發佈,未來iPhone用戶可通過Google應用程式中的Gemini尋找在社群貼文的靈感,或規劃約會出遊的行程。

此外,Gemini擴展程式也已正式推出,用戶可通過連結Google應用程式和服務,加強生態系整合度不足的缺點。只要藉由擴展程式,Gemini就可以開始擷取Google多個服務的相關資訊,省下搜索特定訊息所需花費的時間。

舉例來說,若用戶和朋友正在規劃一趟旅行,可指示Gemini從Gmail中找出大家都能配合的時間,並依據合適的時間跟旅行地點查詢航班、住宿資訊,再指示Gemini提供關於打包行李相關的YouTube視頻,並依據視頻內容整理出一份打包清單等等。

預計Google也將在電腦版Chrome瀏覽器中推出使用Gemini的全新方式,只要用戶於Chrome的網址列輸入“@gemini”就會出現捷徑,接着輸入問題並送出後,瀏覽器就會自動跳轉至Gemini網站並提供回覆。

Google指出,Gemini App的上線將是打造真正AI助理的關鍵第一步。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