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第三季GDP增長至14.2% 明年料增長4至5%

(吉隆坡11日訊)大馬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強勁成長14.2%,國家銀行總裁丹斯里諾珊霞表示,在全球環境挑戰的背景之下,預計2023年我國經濟增長將正常化至4至5%,由內需支撐。

她強調,儘管面臨通脹和美元強勁等負面因素,但預期明年的大馬經濟仍會保持成長,而不會陷入衰退。

Advertisement

國行估計,2022年的全年成長介於6.5至7.0%之間,並預計2023年將有4至5%的正面成長幅度,並繼續超過大流行前的水平。

國行今天公佈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資料,諾珊霞在匯報會上表示,雖然看好今年第四季的經濟會繼續擴張,但是速度會比較溫和,主要是更具挑戰性的全球環境,以及缺乏第三季的基數效應。

諾珊霞特別解釋,經濟危機通常與各種指標嚴重收縮、失業率高、大批企業結業以及和金融崩潰有關,而大馬的指標中並沒有看到這些端倪。

“大馬的國內生產總值,自去年第三季以來,連續4個季度獲得增長。失業率連續14個月持續下降,從2021年7月的4.8%降至9月的3.6%。而且,企業表現保持健康、人民繼續消費、零售和批髮指標已超過大流行前的水平,融資增長仍然支援經濟。只是部分經濟領域尚未恢復。”

ADVERTISEMENT

她強調,顯然大馬沒有陷入經濟危機,只是部分經濟領域尚未完全恢復。總而言之,儘管全球經濟環境不佳,但大馬經濟有望穩健增長。

“重要的是,我們要確保增長前景,進一步加強經濟基礎,並提高韌性。”

詢及全年成長預測是否會超標,她說,今年首9個月,已平均達到9.3%成長。意味著如無意外,達標可期。

然而,全球增長弱於預期、金融市場避險情緒上升、地緣政治衝突進一步升級,以及供應鏈中斷或會影響經濟。

諾珊霞說,儘管如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0月時做出預測,明年全球的經濟增長平均有2.7%,這仍是一個正向的展望。

“大馬作為一個小型和開放的經濟體,全球增長放緩,確實會影響我國的出口。外部需求預計將放緩,不過,出口市場和結構的多元化,有助減輕這種低迷。”

根據國行匯報資料,大馬出口將在2023年再擴大,但是速度會放慢。2022年總出口成長預計高達17.4%,而到了2023年則預計是2.2%。

諾珊霞補充,截至第三季,儘管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呈上升趨勢,消費價格指數仍將保持高位,令吉貶值卻有助出口為導向領域,大馬前3季度出口增長30%,主要是多個因素支援,包括外部需求、出口產品價格和匯率估值收益。

至於國內情況,她說,隨著勞動力市場持續改善,大馬經濟將繼續受到強勁的國內需求的支援。增長也將受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和更高的遊客人數支撐。”

她指出,目前勞動力短缺,大部分是出現在服務和製造業,包括電子電器和飲食業,這些行業仍趕著復甦。不過勞力短缺問題在緩解中,預計到年底將有所改善。具體而言,私人領域的支出,有望受益於就業市場的持續改善,尤其是旅遊活動進一步復甦。

在外資方面,首9個月的外資流入達540億令吉(去年同期是297億令吉),第三季成長12.3%,主要來自再投資。國行表示,大馬應注重在高素質的直接投資,而不只是看外國直接投資,應該和國內直接投資相輔相成。

至於接下來的風險,國行指出,增長風險仍偏向下行,主要來自外部,包括全球增長弱於預期、地緣政治緊張升級、供應鏈中斷加劇、氣候變化、生活成本和通脹加速上升、金融市場波動加劇,以及政治不確定性。

至於上行因素,是更好的就業和收入條件、旅遊板塊改善較大、快於預期的實施效果,以及結構性改革。

談到政治對經濟增長的風險,諾珊霞說,“我們應該支援民主議程,而國行一向的責任,是監管經濟市場,以讓市場有成長。目前的焦點是,確保結構性整頓,吸引有素質的投資,順利達到零碳目標、讓經濟更加包容性等等。”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