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研究:過去40年全球1.35億人早死 與空氣污染有關

(新加坡11日綜合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人為排放與野火等其他來源造成的污染,與1980年到2020年全球約1億3500萬人過早死亡有關。

綜合中央社、法新社和8視界新聞報道,這是迄今關於空氣品質與氣候最廣泛的研究之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領導的研究小組,研究了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地球表面懸浮微粒數據、氣候現象如何影響空氣素質,以及全球同污染有關的死亡和發病數據,做出這個估計。

Advertisement

研究結果顯示,諸如“厄爾尼諾”(El Nino)與印度洋偶極(Indian Ocean Dipole)等天氣現象,會導致污染物在空氣中的濃度升高,進而加劇污染物造成的影響,造成早死個案增加14%。

稱為PM2.5的細懸浮微粒被吸入時會對人類健康有害,因為PM2.5小到可以進入血液,來源為汽車與工業排放以及火災和沙塵暴等自然來源。

南洋理工大學在刊登於《國際環境》期刊的研究聲明中說,從1980年到2020年,這些細懸浮微粒與“全球約1億3500萬人過早死亡有關”。

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因空氣污染死亡的年齡,比罹患可以治療或預防的疾病或癥狀的平均預期壽命還早,這些疾病與癥狀包括中風、心臟與肺部疾病和癌癥。

ADVERTISEMENT

研究人員估計,1980年起的40年內,亞洲地區因空氣污染導致的早死個案最多,達到9810萬起。當中以中國和印度人數最多,分別達4900萬起和2610萬起。

研究報告又提到,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尼與日本也有大量的過早死亡病例,為200萬到500萬例之間。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亞洲環境學院領導這項研究的副教授Steve Yim說:“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氣候模式改變會導致空氣污染變得更嚴重。”

他又說,當特定氣候事件發生時,像是厄爾尼諾等,污染程度就會升高,這代表可能有更多人會因為PM2.5污染而過早死亡。

他表示,“這凸顯了為了保護全球人口的健康,在追蹤空氣污染時有必要了解並解釋這些氣候模式。”

文/圖:互聯網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