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由受助到自立自強 特殊青年翻轉命運

報導 +攝影:林春蓮

“我不笨,只是學得有點慢。”這是紀錄片《翻轉的手心》裡最教人動容的一句話。

Advertisement

榮獲11座國際獎項中國公益紀錄片《翻轉的手心》,以溫暖的視角描繪殘障人士群體,真實記錄了8名身心障礙患者人生翻轉和生命蛻變的經歷。

配合首映,影片殘障主人翁來大馬宣傳,與大馬多名殘障兒一起到Baba田裡種菜,一起來感受“手心翻轉,種下希望”的自力更生意義。

很多人不知道,有一些身心障礙患者若有機會突破框框,勇敢踏入農田、參與農耕,就能翻轉手心,並翻轉內心,實現了人生的翻轉。

今天,公益助殘紀錄勵志電影《翻轉的手心》的主人翁就從中國拉隊到馬來西亞,本身是身心障礙的主人翁就現身告訴大馬身心障礙者家庭,生命的意義在於多元化和不順從,只要能堅持,一定能走到終點。

ADVERTISEMENT

一班本身就是身心障礙者的“演員”們除了親自到位於檳州威南的新邦安拔的“Baba有機大田”,和“恆.愛特殊兒童培訓中心”一群障礙兒一起下田種菜,過後更一起觀看首映,現場分享他們的蛻變和進步。

《翻轉的手心》榮獲11座國際獎項,由導演董金明執導,沒人設、沒劇本,歷時3年跟拍,真實記錄8名殘疾青年完成手心翻轉和生命蛻變的經歷。

不妥協、不認輸

《翻轉的手心》由北京津遠航文化傳媒和雲丘山元谷希望農場出品,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宣傳促進會、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斗升晉黔科技公司聯合出品。

這是首部反映海峽兩岸愛心人士攜手關愛特殊群體成長的紀錄片,展現特殊群體生活的同時,也真實帶出8名殘疾青年面對不同生活挑戰所體現出的不妥協、不認輸,這股勇敢和堅強深深打動了許許多多的觀眾。

很多殘疾人士會認為自己活得很累,給家人添了負擔,創造的社會價值不大。但《翻轉的手心》卻告訴大家,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都可以創造出奇跡和價值,也讓很多人看到生命還有另一種形態。

來自山西省鄉寧縣雲丘山希望農場的四位殘疾青年,也就是故事中4名主角包括杜亞鵬、白雪峰、張楠及楊兵傑都隨隊到大馬宣傳,他們分別是有重度聽力障礙、肢體障礙、亞斯伯格等問題的學員,他們也親自下田當導師來培訓大馬的殘疾兒們。

陳禮龍老師分發紀念品感謝主辦人。右起:Baba Eco Gruop願景長梁志文、恆.愛特殊兒童訓練中心梁安霓及溫婻媖。

《翻轉的手心》的主角(左):白雪峰、楊兵傑、杜亞鵬與張楠。

前科技CEO當農夫

助特殊兒自立

來自台灣的有機農業專家陳禮龍老師是“手心翻轉”項目發起人兼幕後推手。這7年來,看着許許多多殘疾人經過訓練後有了進步,用自己的雙手賺取報酬,創造人生價值,感觸最深。

陳禮龍創辦了台灣第一個具備SOP且經由MOA認證的有機小農場“頤禾園有機農園”,“先下單再種菜”是他首創獨特的產銷方式,成功把一畝田,行銷全世界。

但這名農夫,在廿幾年前,可是一家光纖科技公司的CEO,多次榮獲傑出企業家獎的科技新貴,但遇上金融風暴、SARS等連串變故,公司倒閉,人生從此翻轉。

在找不到工作的情況下,就從土地開始,他跟着太太回娘家種植有機蔬菜,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在投入農業的同時,他也致力推動手心翻轉計劃,幫助當地教養院的慢飛兒,整個愛心農場針對身心智人士所設,讓他們掌握播種、養殖、烘焙等實用技能,引導他們對生命的重新認知,由受助而自助而自立自強。

2017年,山西鄉寧縣雲丘山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連水決定投資興建希望農場,邀請陳禮龍為顧問,一起開啟了“手心翻轉”項目。

身心障礙者用手心種下每一顆種子,都代表一個希望。

幫助他們站起來

活得更有價值

“給他們援助,不如幫助他們如何站起來。”隨隊來馬的台灣“頤禾園有機農園”創辦人陳禮龍,說出這句令人很感觸的話。

而全力支持與贊助這項活動的Baba Eco Gruop願景長梁志文本身也育有一個特殊孩子,他在首映上哽咽說道:“孩子從3歲到20歲,我都不曾放開他的手,如果有機會,我應該學習放開,讓他自由自立,希望他出去後,自己有能力回家。”

梁志文說,從手心的翻轉,到命運的翻轉,通過努力收獲回報,活得更有尊嚴和價值,這是可以改變生命的計劃,他希望還能有後續合作,讓更多的障礙患者受惠。

這是一場充滿感動和欣慰淚水的首映電影會,不但反映了殘疾人面對生活不屈不撓與命運抗爭的精神,更是愛的傳遞,心手相連,為殘疾人發聲,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這是一部愛與關懷、生命影響生命的紀錄片,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中國與大馬特殊青年一起來種田,非常溫馨的畫面。

為特殊青年而設 手心翻轉計劃

陳禮龍說,手心翻轉計劃特別針對18歲至30歲的特殊人士而設,而踏入農田,參與農耕,讓許多特殊青年更因而改善了肢體障礙、語言障礙和過動情況,用藥量也減少,逐步擁有自立生活的能力。

“在填土、播種、施肥、翻地、移植和採摘過程中,我們讓孩子學習,不是只有刀子會割傷人,而是如果給刀子割傷了,他該如何處理,這就是技能。”

他說,翻地可以訓練他們的大肌肉,手指在動可訓練小肌肉,眼睛和手可訓練他們的協調能力,更可以訓練他們的平衡感。

他們培訓特教,讓志工成為有機農夫導師,讓特殊青年腳踩無害有機農地,手耕有機農產,除了改善社交活動能力,也改善他們家庭的收入。

這些年大力推廣的友善環境食農教育,已吸引超過40個國家的青年學子前來觀摩學習,甚至複製到中國四川、山西,協助地震重災區就地重建。

“這7年到現在,我們努力給孩子一個目標一個希望,如果可以選擇,他們也不願意做一個特別的孩子,我們應該給他們最大的愛,擁抱孩子。”

腦麻學員張楠

受訓實現了夢想

34歲的張楠出生在貧苦的鄉間,是家中長子,下有一個弟弟,父母都從事農務,母親在生他時面臨難產,導致他腦部缺氧,成為腦性麻痺患者。

在接受培訓前,他無法完整說出一句話,從小上普通學校時,就被嘲笑、欺負,活得自卑而沒有自信,只好去上特殊學校。

“我父母以前也不愛和我說話,因為會覺得很煩,無法和我溝通,我很傷心。”他低下頭難過地說。

自2017年他參與了培訓後,他如今已能順利和人溝通,更實現了許多夢想。

“張楠如今可是他父母的驕傲,他父親說:他去了台灣又去馬來西亞,我可是連飛機也沒坐過,他還有機會拍電影,我可沒這個機會!”陳禮龍在旁欣慰地插話。

“我覺得我的夢想已經實現了,我可以自立,不成為任何人的負擔,我可以去不同的國家見識,這是我做夢也沒想過的,我非常開心。”張楠說。

肢障學員杜亞鵬

我重拾自信 

在田裡成為導師的杜亞鵬,11歲那年不幸發生車禍,導致右邊癱瘓,經過一年治療後也無法正常走路。

從一個正常人變成一個肢體障礙者,初時杜亞鵬也很難接受這樣的自己,他覺得他和其他人不一樣。

“我非常自卑,也很膽小,一直找不到人生方向。直到2018年我來接受訓練,才徹底改變了自己。”

這場訓練給他最大的受益,就是思想上的轉變,接觸了外界,重拾起自信,也活出了精彩的自己。

有人儲夠老婆本

有人喜當爸

透過手心翻轉訓練,後來的他們有人找到了穩定工作,有人組建了美滿家庭,還有人回到希望農場成為管理員。

有肢體障礙的楊兵傑不久前找到合適另一半,今年還當了爸爸,和一般人一樣,擁有幸福的人生,可說是中心裡一大喜事。

而有亞斯伯格特質的小白(白雪峰)最大夢想就是存夠兩萬人民幣的“老婆本”!首映當天,陳老師開心地說:“如今,他收齊六萬人民幣,可以娶三個老婆了!”引來現場一片笑聲。

具有亞斯伯格特質的小白面對人際交往困難、語言交流困難、行為模式刻板儀式化,所以一直在躲避鏡頭,在影片中可以看到他其實也會因為做錯事情而沮喪,因為自己的進步而高興,只是無法正確表達。

來大馬宣傳時,看到他們四個可以在點餐時一起討論決定菜單,已有了很大的進步,讓人非常欣慰。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