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生物製劑減低損害器官 紅斑狼瘡新治療趨勢

文◆謝志榮《明報》

系統性紅斑狼瘡可對身體重要器官造成不能逆轉的傷害,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自身免疫,傷害心、腎、腦、造血功能等;二是因長期使用類固醇治療產生的副作用,包括白內障、骨枯、骨質疏鬆等。

Advertisement

風濕病科專科蘇晧醫生

腎病科專科葉逸軒醫生

(香港訊)歐洲風濕病學會(EULAR)早前更新用藥指引,建議病情活躍的紅斑狼瘡患者減少甚至停用類固醇,加入生物製劑治療以助加速控制炎症。類固醇在紅斑狼瘡的治療上應扮演什麼角色?生物製劑是否終極答案?

長期用類固醇有副作用

ADVERTISEMENT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是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輕微患者會有皮疹和關節炎,嚴重則會出現器官性發炎。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風濕病科專科蘇晧醫生指出,系統性紅斑狼瘡涵蓋寬度很廣,若病人主要器官和組織受到較大影響,即屬重症。

“選擇治療方案時,首先要看病情嚴重程度。”蘇晧表示,“籠統來說治療紅斑狼瘡方法分兩大類。第一類是非藥物治療,包括減少曬太陽,足夠休息,均衡飲食等,對病情的控制十分重要;第二類就是藥物,由於紅斑狼瘡病理是免疫系統過分活躍,引發各種炎症,所以常會使用免疫調節劑,以減低免疫系統的活躍程度。”

類固醇也是常常用到的藥物,包括外塗藥膏、口服藥、局部注射、靜脈注射(吊藥)等不同劑型;當中最常用是口服或靜脈注射類固醇。蘇晧形容它是一柄兩刃劍。“類固醇的消炎作用毋庸置疑,優點是見效快,所以在紅斑狼瘡治療上很常用;但長期使用可能出現副作用,包括增加白內障、骨枯、骨質疏鬆甚至心臟病的風險。”

紅斑狼瘡(lupus)病理是免疫系統過度活躍,引發各種炎症,類固醇和免疫調節劑是常用的藥物。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曾做一項研究,

12,233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跟進平均8.7年,發現當中860名(約7%)出現嚴重心血管病。

蘇晧進一步解說。

“當我們將其他因素以統計學方法控制之後,

發現類固醇的使用和心血管病風險有具體關係,

同時發現類固醇劑量若在每天5mg或以上,

就會增加嚴重心血管病的風險。”

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腎病科專科葉逸軒醫生表示,儘管長期使用類固醇有很多副作用,但仍屬於紅斑狼瘡的標準治療。

亞洲60%患者併發腎炎

以紅斑狼瘡引起的腎炎為例,“系統性紅斑狼瘡症可攻擊身體每一個器官,當中最嚴重併發症包括腦炎和腎炎。亞洲的紅斑狼瘡病人,超過60%會併發腎炎(西方約40%至50%)。紅斑狼瘡初次發病年齡以15至40歲為主,年輕病人免疫系統較活躍,併發腎炎風險更高。”

紅斑狼瘡腎炎表徵包括水腫、蛋白尿,顯微鏡下會看見小便有很多紅血球,小部分病人甚至出現血尿。有些人在驗身抽血時發現腎功能有偏差,追查後才發現患有紅斑狼瘡。

“一旦確診急性紅斑狼瘡,不論影響的是皮膚或腎等器官,現時標準治療都是使用類固醇加其他藥,例如抗癌藥或免疫抑制劑。”葉逸軒說。

然而,類固醇的副作用始終是一大問題,所以醫學界一直都在研究不同方法取而代之,生物製劑是方向之一。

葉逸軒形容,生物製劑是一個重大突破,“尤其針對紅斑狼瘡腎炎,近年有生物製劑針對箝制B淋巴細胞活躍因子,令B淋巴細胞增生的活躍程度減低,從而減少它製造破壞抗體,也減少對紅斑狼瘡病人腎臟的破壞“。

配合標準治療療效佳

生物製劑對紅斑狼瘡腎炎病人的具體幫助,葉逸軒歸納5點:

1.臨床研究發現,當生物製劑加上標準治療,病情緩解比率高於沒有使用生物製劑的病人。只要病情緩解並管理得宜,不少病人可正常生活。

2.使用生物製劑病人,某部分免疫指標(辨別病情活躍度)比沒有用生物製劑的病人理想。

3.針對長期預後,包括將來出現腎衰竭或慢性腎病的比率,比沒有用生物製劑的組別更理想。

4.紅斑狼瘡復發比率,暫時所得數據顯示比沒有用生物製劑的病人低。

5.用了生物製劑的病人,可以減少用類固醇。

“通常生物製劑要配合標準治療一起使用,才能達到最佳療效,有多個國際中心包括香港所參與的第三期臨床研究顯示,在標準治療之上加入生物製劑,可提升療效而副作用不會增加。”葉逸軒說。

蘇晧表示,由於生物製劑的臨床數據越來越多,國際最新治療建議已有明顯改變,“目標首先要紓緩病情,而同時間類固醇劑量不能太高。例如因加入了生物製劑,長遠使用類固醇的劑量由以前7.5mg降至5mg,甚至停用類固醇,在治療紅斑狼瘡來說是平衡了療效與副作用。”

系統性紅斑狼瘡可對身體重要器官和組織包括心、腎、造血功能等,造成不能逆轉的傷害。

依醫生指示循序漸進 不能突然停用類固醇

生物製劑並非全無副作用,也有可能增加感染風險。

醫生指出,它的醫學效用沒有什麼懸念,真正難處是價格。

風濕病科專科蘇晧指出,世界各地研究或臨床資料均顯示此風險屬合理水平,無須過慮,“反而應注意,雖然使用生物製劑有機會減少使用類固醇,但類固醇不能突然停藥,長期服用類固醇的病人必須依照醫生指示循序漸進(突然停藥可能會因急性腎上腺機能不全而導致嚴重或致命的併發症);也不要因類固醇有副作用就害怕使用,當病情需要使用類固醇時,它是十分有效。”

腎病科專科葉逸軒醫生亦指出,生物製劑暫時還不是完美答案。

生物製劑價格昂貴負擔重

“它的醫學效用沒有什麼懸念,真正難處是價格。紅斑狼瘡病人使用生物製劑,一是自費,二是符合某些條件而獲得醫管局資助,但資助門檻並不低。

若病人經濟條件充裕,可能沒有問題;若病人屬於經濟條件較差的階層,政府會包底;最困難是中間夾心階層,往往有需要卻未必能順利使用生物製劑。”

藥費視病情不同醫生而定

他說,在國際會議上也曾討論這問題,去到一些並不富裕的地方又怎樣呢?“例如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病人能否負擔這些新藥呢?政府有否財力包底呢?若根本不能夠落地,藥物如何有效意義也不大。其實香港某程度也面臨同樣問題,當中涉及社會資源的公平分配,一個社會究竟應撥多少資源資助某種病人使用相對較昂貴的藥,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