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即時國際

獨創“水稻上山”被質疑破壞環境 中國官方解釋了

(北京25日綜合電)中國為了確保糧食安全,今年強推“退林還耕”政策,在山坡地搞“水稻上山”,被質疑破壞生態環境。日前有社群影片顯示,雲南臨滄幾場暴雨14日引發滾滾土石流,不僅沖毀水稻田,還流進山坡下的農民家中。

對於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提出的“水稻上山”想法,引發部分網民批評,中國官方解釋,“水稻上山”實際上是一種雜交稻雨養旱種的栽培技術,並稱“不存在網民質疑的開山造田、毀林造田等情況”。

Advertisement

《農民日報》上週五(23日)在微信公號發布對中國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負責人的專訪。該不具名負責人回應說,“水稻上山”實際上是一種雜交稻雨養旱種的栽培技術,就是把“山下水田”的雜交稻品種引到“山上旱地”種植,像種玉米一樣種水稻,不用泡田,不用育秧插秧,也基本不用澆水灌溉,還能有較好的產量。

負責人強調,這些田本來就有,不存在網民質疑的開山造田、毀林造田等情況,也不會破壞生態。 “這個栽培模式有一定的條件限制,主要適合雲南海拔1700公尺以下、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雨熱資源豐富的山區旱地,並不是什麼地方都能推廣”。

 

ADVERTISEMENT

針對有網民質疑在丘陵山區搞高標準農田建設破壞生態,費錢費力還不討好,負責人在訪問中回應,在丘陵山區對符合條件的耕地建設高標準農田,是由現實國情農情決定的。

負責人說,中國位於6度以上坡度的耕地約4.4億畝,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22.74%。在現階段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些地不僅要種,還必須要種好,就需要通過把斜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配套水利設施等措施,提高這些耕地的產能。

負責人稱,中國對在坡耕地上建設高標準農田有明確的標準和規定,要求因地制宜規範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特別是不得借高標準農田建設之名,在不具備條件的地方墾山、開荒。

負責人還說:“網上流傳一些在山體上修建梯田的圖片、視頻,將其與‘水稻上山’、高標準農田建設相關聯,經核實,多為張冠李戴、移花接木。比如,流傳最多的一張圖片實際上是2018年雲南某地的土地整治項目施工場景,還有農田被暴雨沖毀的圖片,也與在山上種水稻無關。”他稱,在汛期農田被沖毀往年也有。

朱有勇去年在中共二十大向媒體公開其在雲南瀾滄縣蒿枝壩村駐村8年的研究成果,宣布他和團隊成功研發了水稻旱地種植新技術,實現了“水稻上山”。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