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為永續經濟成長鋪路 國行促落實結構改革

(吉隆坡20日訊)國家銀行指出,盡管外圍環境仍充滿不穩定因素,2024年內大馬經濟料繼續增長介於4%至5%,展望樂觀,而且有機會落實重大的結構性改革。

國行今日公布《2023年國行年報》,總裁拿督阿都拉昔在前言中指出,大馬經濟展望樂觀,而且有理由謹慎預期接下來一年表現更好。

Advertisement

他說,通過集體行動,全民可利用大馬冠病疫情後,強勁且富有韌力的經濟反彈,來為永續的經濟成長與繁榮鋪路。

還強調,盡管改革過渡期間或面對挑戰,惟這些改革是對未來的投資,讓國家與人民邁向繁榮。

根據國行年報,今年內,支撐大馬經濟成長的因素,包括外圍需求改善,以及旅游業復甦。

而且,內需穩健仍是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同時,公共和私人領域多年的投資項目,也會支撐投資增長率。

ADVERTISEMENT

致力捍衛馬幣

國家銀行重申,我國經濟基本面強勁、經濟成長強韌,外貿也強穩,馬幣目前持續被低估,國行將致力維護市場對馬幣的信心。

國行說,馬幣近期走勢主要受到短期因素的影響,例如聯儲局激進的貨幣政策緊縮,以及金融市場預期的轉變等。

“國行已與政府合作加快資金流入,讓馬幣能夠適當反映我國經濟基本面和前景。”

“政府鼓勵政府相關公司(GLC)和政府相關投資公司(GLIC)持續匯回外國投資收入,並兌換為馬幣,以加強馬幣表現;國行也加強了與出口商合作,並督促他們將出口收益兌換為馬幣。”

國行相信這一系列行動有助於讓資金快速穩定地流入,為馬幣提供支持,並指市場人士皆預計馬幣兌美元匯率將在2024年升值,甚至有一些分析師預測,到了2025年,馬幣仍會繼續走強。”

國行也繼續提倡透過本幣結算框架或正常代理行管道在結算出口或進口付款時更多地使用本幣,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補貼合理化是必要的

國行表示,國家要善用疫情後經濟復甦的有力時機,採取果斷的行動,在2024年推行結構改革例如補貼合理化,以達到未來增長。

同時,國行認為,今年國內外消費將同樣強勁,貿易活動將反彈,有利於大馬出口,我國經濟有望繼續擴張。

阿都拉昔在《2023年國行年報》文告里表示,國家前景良好,因此國行謹慎預期,未來的一年會更好。

改革是為了投資未來

他特別提到,今年是實施關鍵的結構性改革的有利時機,可以採取果斷和集體的行動,並利用大馬在疫情後經濟反彈的時刻,為持續增長鋪路。“雖然在這一過渡期間可能會遇到挑戰,但改革是為了投資未來。”

展望2024年及往後的經濟,阿都拉昔認為,主要助力來自外部,大馬的經濟預計仍將保持彈性,因此,今年的成長將更高,而通膨仍是溫和的。

他坦言,國行的使命一如既往地充滿挑戰。國行本身也要不斷轉型和更新來應對變化。

國行在年報里補充,大馬經濟有望持續擴張。除了國內支出強勁,全球持續增長、貿易活動反彈,也將有利於大馬的出口。

“這些因素將為大馬的經濟增長提供支持,這些有利的經濟條件,會為政府宣布的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提供一個窗口。”

國行還補充,政府推行改革,例如補貼合理化,對於加強危機後的經濟是必要的,從長遠來看最終有利於大馬。

在風險方面,國行指出,除了國內政策,全球逆風和新出現的挑戰,也可能對大馬的經濟前景構成風險,因此國行對國內和全球的持續發展保持警惕。

談及貨幣政策,國行表示將確保貨幣政策立場在物價穩定的情況下繼續有利於國內經濟長期的可續增長。

“外匯和貨幣操作方面,我們繼續確保外匯、貨幣、國債市場流動性充足。這些可以補充我國的其他政策,以確保國內金融市場和金融中介的順利運作。”

此外國行表示,會致力與利益相關者就相關政策措施,特別是結構性改革密切合作。

政策調整或影響通膨

國行提到,當補貼和價格管制等政策調整之後,或將影響未來的通膨路徑。

“至於通膨,由於全球供應狀況寬松,成本壓力有限,預計2024年整體通膨率平均在2%至3.5%之間。”

不過國行指出,由於食品和能源價格可能會有調整,加上外部壓力如匯率和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發展,通膨前景仍有上行風險。

“大馬的貨幣和金融狀況,仍然有利於金融中介。在強大的銀行體系和健康的資本市場的背景下,金融機構持續有放貸意願,這將支撐信貸供應。”

此外國行指出,經濟和勞動力市場狀況的改善將支持信貸需求。

重點打擊線上金融欺詐

回顧2023年的經濟,國行在年報里指出,去年年大馬經濟繼續展現實力和韌性。盡管外部環境充滿挑戰,國內生產總值仍增長3.7%。

“在全球經濟放緩和國內通膨壓力下,國行考慮了複雜的政策權衡,並考慮到通膨、增長和保持馬幣信心之間的相互依賴性。”

同時,打擊線上金融欺詐,仍然是國行2023年的重點。國行與金融業和執法機構密切合作,以改善資金追蹤、擾亂欺詐性資金流動,並提高大家對最新詐騙策略和預防技巧的認識。

國行去年賺71.6億 派息政府28.5億

更高的總收入帶動國家銀行截至2023年12月31日(2023財政年),錄得71億6000萬令吉的淨利,對比2022財政年的69億9000萬令吉,微漲2.4%。

根據國家銀行今天發佈2023年年度報告,淨利成長歸功於更高的總收入,也就是87億7000萬令吉,而2022財政年為85億2000萬令吉。

支出方面,國行在2023財政年的總支出包括經常性支出和發展支出,提高了5.7%,從2022財政年的14億8000萬令吉增加至15億7000令吉。

根據報告,截至2023年12月31日,風險儲備金為1500億6000萬令吉,比起2022年底的1166億1000萬令吉,增加28.7%。風險儲備金是一種金融緩衝,包括累計轉換淨利、外匯資產和負債的未實現盈利和虧損及公允價值的變動。

國行表示,由於我國的外匯儲備是以外幣計算,因此國行必須確保風險儲備金足以抵禦金融市場的波動和外匯匯率的波動。

同時,總共28億5000萬令吉的股息將支付給政府,而2022年為27億5000萬令吉。

國行表示,該行並不依賴政府資金來維持日常運作,而是通過投資國家的外匯儲備和金融市場所產生的收入以及其他營運來獲得資金。

資產方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國行的總資產從2022年底的6190億4000萬令吉增加了1.97%,達到6312億6000萬令吉,外匯儲備佔其資產的83%。

債務方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國行負債為4443億2000萬令吉,比2022財政年的4657億4000萬令吉,減少了4.6%,主要來自金融機構1766億6000萬令吉的存款和1618億2000萬令吉的流通貨幣。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