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湄公河建大壩 危及寮國舊皇都

報導 +攝影\陳潭深

70年代以前,有研究指築建大壩有利於防洪、灌溉、航運、發電等用途,是國家脫離貧困的捷徑。

Advertisement

但進入70年代,人民卻開始覺悟大壩非但沒帶來預期的經濟效益反而給河流生態環境帶來災難,以及社會問題如人口遷移。在寮國,夾在兩座大壩即沙耶武里大壩及琅勃拉邦水壩之間的舊皇都琅勃拉邦,可能會因此而喪失其文化遺產地位。

四月中慶祝潑水節後,一些泰國環保分子立即趕往東部的烏汶府(Ubon Ratchathani),配合“國際反水壩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ams),為阻建水壩展開長期鬥爭。儘管他們在那裡對已操作了30年的巴門水壩(Pak Moon Dam)不能做什麼,但這股公民力量堅持反對在湄公河流域的築壩計劃,特別是正在發展的寮國琅勃拉邦水壩(Luang Prabang Dam)計劃,因為這工程威脅了在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舊皇都地位。

琅勃拉邦是寮國的著名旅遊勝地,在13至14世紀時曾是瀾滄(Lane Xang)王國三朝首都,給這歷史名城留下眾多佛塔、寺廟和舊王宮等古蹟。近代的印支殖民歷史也為琅勃拉邦增添了浪漫的法國風情。我曾短暫停留在這隱藏在南堪河(Nam Khan)與湄公河交匯處的河畔小鎮,覺得它的純淨恬靜氣息就足以吸引不少遊客。寮國如今堅持在該處搞個大壩計劃可能會使琅勃拉邦喪失其文化遺產地位,這是我們外人感到擔憂的。

河畔古都琅勃拉邦可能會失去文化遺產地位。

ADVERTISEMENT

琅勃拉邦有純淨的天然氣息和悠久的歷史文化。

琅勃拉邦水壩將橫跨湄公河,矗立在古都北部25公里處,竣工後的琅勃拉邦將破壞面臨悠悠河水的優美景致,變成一個湖畔城鎮。但這內陸國屆時卻可向泰國出售水電,賺取國家亟需的外匯。

琅勃拉邦水壩讓我聯想到上世紀90年代初,聯合國在環保運動壓力下被迫放棄劃定在泰國──寮國國界上建造的帕蒙水壩(Pa Mong Dam)工程。

早在1954年越法戰爭結束後不久,聯合國旗下組織ECAFE(亞洲和遠東經濟委員會)就成立了一個以美國退休將軍惠勒(Raymond Wheeler)為首的工作團隊,去研究開發湄公河水資源,以加速流域的經濟發展,藉此阻止共產主義在貧困區域進一步扎根。

惠勒將軍和他的專業助手都是“多元用途大壩”信徒,在他們的23.1.1958報告書裡就劃定了十多座在湄公河下游的水壩工程,推薦優先建造帕蒙水壩和南俄水壩(Nam Ngum Dam)。

大壩危害生態環境

就在聯合國雄心勃勃地要去實現惠勒團隊為湄公河下游打造的“大設計”(Grand Design) 時,印支半島又爆發了戰役,從美越戰爭(1959-1975)一直打到柬越戰爭 (1975-1989)。和平後的中南半島國家對帕蒙大壩等工程的看法卻起了變化。

據科學的一般定義,大壩(Large Dam)指的是高15米(約4層樓)至150米的水壩,當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是高181米的中國三峽大壩,算是超大水壩(Super Dam)。在50至60年代,巴基斯坦、加納、埃及、巴西等第三世界國家莫不爭先恐後建大壩,惠勒等人深信大壩有利於防洪、灌溉、航運、發電等用途,是國家脫離貧困的捷徑。

但進入70年代,人民卻開始覺悟大壩非但沒帶來預期的經濟效益反而給河流生態環境帶來災難,以及社會問題如人口遷移。在泰國,反對在湄公河建壩的民間運動,特別是針對帕蒙水壩工程,就在那時萌芽壯大。

大壩建成後造成河流乾涸等環境問題。

帕蒙工程位於寮國首府萬象北上24公里的湄公河干流上,那段河道也是泰國和寮國的共同國界。這座100米高的水壩建好後將出現一個向南(泰國)北(寮國)延伸300公里的狹窄長湖。如此龐大水電站工程將要造成的生態及社會問題對泰國來說代價太高了,結果在環保意識壓力下,泰國退出帕蒙水壩計劃。

但偏偏在那時泰國極需充分電力來配合國家的工業化發展,於是它鼓勵鄰國寮國在自家土地上,尤其在湄公河支流上建壩,以發展水電出售給泰國。結果寮國政府在亟需增加國庫收入考量下,在1968至1971年間建了南俄水壩。

不管人民死活 寮國堅持建水壩

我在1997年去了南俄水壩,要瞭解當局如何處理這座26歲大壩所產生的淤積問題。原來多年來南俄河水所帶來的淤泥,堆積在這面積370平方公里的水庫底,減少了蓄水量20至30%,進而降低了水壩的發電力。南俄水壩的電力有80%是賣給泰國,收入所得高達寮國全年外匯收入的三分之一數額,如今補救水庫缺水的方法是將附近支流的水引進南俄水壩。

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裡築水壩的一個問題是工程往往涉及砍伐森林,日後會引發土崩事件給水庫製造淤積難題。另外水壩也需克服周期性夏季河流量不足的煩惱。

我們乘坐的伐木船在山清水秀的南俄湖上,穿梭在小島和露出水面的樹梢間。原來淹沒在水庫裡曾是片茂密的熱帶樹林,但一直來沒得到適當處理而給當地漁夫造成重大損失。過去有泰國承包商取得水底伐木工程,但他們只有興趣砍伐湖底下和小島上的珍貴木桐而被撤銷合約。

在1997年的採訪時,一家馬來西亞公司正在南俄水壩裡清理水下樹木,另一家馬來西亞公司與寮國軍方機構聯營的Lao-Syuen Development Co,也在給南俄水壩搞賭場酒店計劃。原來一直堅持以馬列主義為官方意識形態的寮國政府,在推動水壩工程上展示了巨大的決心和伸縮性。

這更可從近期寮國政府處理水壩潰決態度上看得出。在2018年7月寮國南部的桑片——桑南內水壩(Xe-Pian Xe-Namnoy Dam)發生崩壩悲劇,死了七十多人及造成數千人失去家園。據調查報告說“地基滲流引起內部沖蝕破壞是最關鍵的因素……這從取消初步設計方案的心牆截水措施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但一年後大壩重建時當局還未處理好潰決問責的追究,以及給予受害人適當的賠償 。

2018年發生的桑片——桑南內水壩崩壩悲劇。

成東南亞電池 出售電力給鄰國

潰決悲劇後,寮國水壩還是一座接一座冒起,這包括在干流的沙耶武里水壩(Xayaburi Dam – 2019)及東沙洪水壩(Don Sahong Dam – 2020)。本文開始時談到的琅勃拉邦水壩將是第三座干流大壩。

寮國在1975年推翻君主制後,曾採納蘇聯式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到了1985年政府實行“新經濟機制”,讓市場力量制定價格,允許農民擁有土地及出售農作物。儘管經改帶來快速經濟成長,但多年後寮國仍然屬東南亞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寮國經歷通膨失控,以至在1999年,外國贈款和貸款就佔了國家生產總值的20%。

寮國除了在稻米能自給自足,國家缺乏基礎設施和技術勞動力,因此政府除了盡力吸引外資,還決定多建水壩,簽約向泰國、中國、越南等鄰國出售電力,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南亞電池”。

中泰建築承包商 生產水利發電

在撰寫本文時,寮國有近80座大小不一的水壩正在湄公河干流和支流上操作,而另已簽署的水利計劃有近250個。值得特書的是沙耶武里大壩將與琅勃拉邦水壩結合為“姐妹壩“。

沙耶武里水壩是寮國首座的湄公河干流水壩。

原來這兩座矗立在湄公河上的大壩相互距離只有150公里,沙耶武里大壩在南端,琅勃拉邦水壩在北端,而琅勃拉邦古都則夾在其間。這兩座大壩的造型相同,那是因為大壩的主要建築承包商同是泰國公司CH Karnchang PCL。

泰國和中國公司是在寮國最活躍的大壩建築承包商,過去泰國輿論界曾大力抨擊中國在湄公河上游的瀾滄江興建大壩,導致“湄公河水位下降”,危害到下游國家的“捕魚生計、水稻種植及河草繁殖”。

中國在90年代曾一口氣在雲南瀾滄江干流規劃了14座水壩,包括了在1995年最先啟用的漫灣水電站、最大型的糯扎渡水壩、最北端的溜筒江水壩及最南端的猛松水壩。針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批評,中方反駁說生產水利發電是作為“生活、灌溉、工商等用途”,並指出湄公河的水有15至20%原自中國瀾滄江的河源和支流。

魚產減少88% 河豚瀕臨滅絕

築壩影響湄公河下游捕魚生計也是一項爭論已久課題,過去常談到過度捕魚造成了魚產的減少。最近的報導更強調“五分之一的湄公河魚類面對絕跡危機”,那是因為魚兒洄游(Fish Migration)受攔阻。魚兒洄游是見於世界大河的自然現象,水壩的建立阻擋了某種魚群大規模遷徒到上游,為着產卵及其他生理需要,進而導致這類魚種逐漸絕跡。

反壩人士申訴建壩後湄公河的魚產和魚種銳減。

報導列出數據說大壩已使湄公河的魚的產量減少了88%,另外有19%魚類瀕臨絕滅危機,這些正在消失的魚類包括着名的河豚(River Dolphin)和巨鯰(Giant Catfish)。

但看來寮國政府會繼續認定建壩出售水電是利多於弊的政策,曾讀過一名寮國官員如此回嗆反壩組織的邏輯:“保住魚兒,犧牲孩子,什麼道理!”一名參與“國際反水壩日”的泰國環保領袖也說:“對於琅勃拉邦水壩(的利弊問題),寮國當局與外界的看法不一致”。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