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國內地方

沈志強拜訪福德正神會 歡迎建議復興大山腳

(大山腳10日訊)大山腳國會議員沈志強歡迎及支持大山腳福德正神會的建議,即成立一個工作委員會,重新規劃及復興大山腳市區的未來。

他說,工委會成員包括國州議員、福德正神會及其他地方組織,如威省市政廳、州政府及聯邦政府的相關單位,以商討如何振興大山腳市中心。

Advertisement

沈志強今午拜訪大山腳福德正神會,與該會理事、日新四校董家協、日新校友會、大山腳五大鄉團及大山腳埠眾盂蘭勝會理事,針對大山腳老街發展進行交流後,向媒體發表談話。

沈志強(右四)移交10萬令吉撥款給福德正神會財政王勇元(左四),眾理事見證。

大山腳福德正神會理事長拿督王德恭在會上建議,大山腳民間組織和國州議員一起成立一個工委會,由該會扮演領頭羊,和區內組織配合,重新規劃老市區的未來,恢復大山腳昔日的風采。

他說,大山腳曾是北馬區的交通樞紐和農業重鎮,以大山腳玄天廟為中心的商店市集,在80及90年代曾經輝煌過,當時威中居民的所有經濟文化活動,都圍繞著大山腳老街市中心進行。

ADVERTISEMENT

王德恭指出,大山腳老街自2000年開始走向沒落,很多商家遷出老街,這里外勞雲集,還入駐老街做生意而成了外勞“天堂”,本地市民紛紛避而遠之,老街風采不再,令人惋惜。

“隨著伯公埕美食街投入運營,大山腳老區的發展潛能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好,不少業主陸續修護老店屋,週末的老市區開始恢復往日的繁華。老街經濟活動有被激活的現象,但是如果要振興整條老街的經濟,單靠美食街還遠遠不夠。”

因此,王德恭認為,老街的經濟復興需要有策略性地去規劃,把伯公埕和大山腳老市區塑造成古跡旅遊景點,及文化傳承的重鎮。

沈志強(左十四)與出席的社團及學校董家協代表合影留念。

另外,沈志強提及,大山腳人民和社團都非常注重教育,因此大山腳有潛能發展成為一座“教育城”。

他說,大山腳以教育為基礎,不只有百年歷史的日新四校、大山腳英文中學等,還有新興的私人學院,及新的教育設備如數碼圖書館等,讓大山腳具備成為“教育城”,也是他作為大山腳人的一個夢想。

他說,此行是為了恭賀大山腳福德正神會榮獲2023年“林連玉精神獎”,稱這是對該會在推動教育、文化及慈善事業的一項肯定。

他宣佈撥出10萬令吉給該會作為獎勵,藉此鼓勵該會繼續前進。另外,也撥出10萬令吉獎勵曾經榮獲“林連玉精神獎”的日新獨中。

他說,今年日新獨中從聯邦及州政府的制度化撥款中,共領到70萬令吉,這是人民做出改變後一個最實際的結果。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