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中馬即時國內地方

方志民:雜貨商藏米貴賣胡言 “才賺幾毛 何苦囤貨”

(巴生9日訊)物價高漲,加上本地白米難求,讓雜貨零售商成為官方和民眾的眾矢之的;馬來西亞雜貨商總會總會長方志民為廣大同業喊冤道,雜貨商售賣統制品賺得僅是幾分、最多五毛錢的微不足道蠅頭小利,何苦要囤貨、甚至要把本地米換成進口米包裝袋里來貴賣斂財呢?

“雜貨零售同業這些年來面對諸多難題,從面粉、白糖到白米等統制品,讓同業面臨許多壓力,對消費者里外不是人。官員來調查我們、顧客和官員覺得我們把白米白糖等貨囤藏起來,以待提高價格來賣。”

Advertisement

他昨晚出席巴生濱海雜貨零售商公會46周年會慶聯歡晚宴致詞指出,當執法官員到雜貨商店面檢查,指責同業把白米藏起或說白米沒有了,這些都是一派胡言。

配合多年換來指責

他強調,官方必須要很清楚,零售商在售賣白米、白糖和面粉等統制品,才賺取那三五分錢,至多是一包白米五毛錢的盈利,意味雜貨商多年來是任勞任怨,全力配合政府的扶貧計劃,當前卻換來官員和一些州屬行政議員,對郊外年長同業喊打喊殺的胡亂指責。

“有許多同業上了年紀,看到官員來不知怎麼辦,有些馬來話講得不好,只好任憑官員吼叫。有關部長應指示官員,要對付的是廠家,而非雜貨商。”

ADVERTISEMENT

他解釋,統制品約占一間雜貨店20%至30%營業額,但雜貨商是沒賺甚至虧錢在賣,並指雜貨零售是在疫情行管令期間,除了診所和藥劑行能如常營業的三大領域之一,理應獲得政府尊重和照顧,希望在獲得方便與不打壓情況下,繼續為消費人服務。

出席者有巴生濱海雜貨零售商公會會長陳德福和籌委會主席鄭振強。

鄭振強(左起)和陳德福贈送水果禮籃予方志民。

本地米多用於原料制作

對於近來本地白米短缺現象,方志民解釋,據他向米廠了解,每公斤2令吉60仙頂價的本地米統制品,很多是用於原料制作,如做米粉、粿條和豬腸粉等龐大需求量,相信一般民眾買到和吃到的,都是比較好的進口白米。

他並以早前有官員充公了霹靂州同業的白糖為例,指在白糖配給零售方面,有新山的批發商告知糖廠的配額指出,糖廠配給零售商兩輛羅里的50公斤津貼白糖,卻伴隨另兩輛羅里的精致白糖,試問雜貨商要把價格昂貴,一包4令吉多的精致白糖賣給誰?

他質問糖廠的配額銷售,在消化精致白糖方面,這究竟關零售商什麼事?比如買一輛第二國產邁薇轎車,卻要搭配一輛車價高昂的豐田“強制消費”,要叫同業如何應付?因此當局應和廠家進行談判,而非只會對付零售同業。

規劃大數據平台 集中力量

另外,方志民以森州屬會創會103年、霹州102年及雪隆99年的悠久歷史為例,指我國雜貨零售商百多年來默默地做,把廠家產品供應到消費人手中,賺取的只是蠅頭小利,卻得面對廠家、大超市集團和連鎖迷你市場等競爭打壓。

他說,因此雜貨商需順應時勢,總會正在規劃一個大數據平台,以把全馬所有同業連接起來,集中力量用專業經營手法贏取各方信任與尊重,使得具備與廠家在購貨量、和官方的巨大談判能力。

“雖然做好這個平台得花好幾百萬令吉執行,但事成之後,能讓同業受到官方、廠家與消費者的認同與尊重。”

他表示,雖然國內華裔經營的雜貨店和迷你市場有1萬零400多家,加上其他友族經營的零售店全國共有4萬多家,但大家都是各自為政,只是單槍匹馬的個體戶,欠缺與官方和大集團的談判條件。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