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精選即時國內地方

“情牽中馬”徵文大賽成績出爐 賴晨芳《掌紋》獲公開組冠軍

(檳城17日訊)第三屆“情牽中馬”徵文大賽經過長達三個月的徵稿期及超過一個月的初審和評審後,成績昨日出爐,曾在第二屆大專組榮獲冠軍的賴晨芳,今屆再憑著其獨特視角及歷練文筆,以一篇《掌紋》獲得公開組冠軍。

來自八打靈公教中學的俞悅沛及霹靂怡保深齋中學的陳卉馨,分別以《中國與我》及 《一盞鄉情》榮獲初中組及高中組冠軍。

Advertisement

至於友族同胞組方面,來自馬六甲華文國民型中學的萊來憑著其對中文的掌握能力及熱愛獲得該組別的冠軍,而檳城恆毅中學則獲得學校集體榮譽獎。

上述徵文賽事是由中國駐檳城總領館,聯同《光明日報》、《星洲日報》、《南洋商報》及《中國報》聯辦,共接獲1167份作品參賽。

高中組、初中組、友族同胞組及公開組冠亞季軍得主與嘉賓合影。前排左起為黎添華、劉峻賓、黃佩詩、周游斌、章瑛、謝進鏵及洪葆芩。

中國駐檳總領事周游斌週五在頒獎典禮上致詞時說,這是冠病疫情暴發以來首次實體舉辦的頒獎典禮,並指參賽者的作品圍繞“中國與我”的主題,結合自身經歷講述了對華所見、所聞、所感和所盼,表達了對中馬友好交流的見聞和體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及對中馬深化務實合作、共建中馬命運共同體的展望。

ADVERTISEMENT

“還有許多參賽者對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話題有著濃厚興趣並發表獨到見解,字裡行間透露著大家對中馬友誼的真情實感,令人動容。”

他稱,大馬首相安華今年3月對華進行正式訪問,其間中國主席習近平與安華共建中馬命運共同體達成重要共識,開啟了兩國關係新的歷史篇章,而今年5月,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也對馬來西亞進行正式友好訪問,延續了兩國高層交往熱度。

他還說,青年作為整個社會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是國家發展前進的動力,中馬友誼也有賴於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傳承,並指該總領館將繼續舉辦更多中馬兩國青年交流活動,不斷深化兩國青年的相互了解,促進中馬青年為兩國關係發展貢獻力量,讓中馬友誼薪火相傳。

嘉賓與獲得學校集體榮譽獎的學校校長合照。左起為劉峻賓、黃佩詩、周游斌、盧思冰、檳華女中校長莊福柔、章瑛、謝進鏵及洪葆芩。

《光明日報》總經理謝進鏵少校代表4報致詞時指出,從首屆參賽者的作品中看見了真摯的兩地情誼、還有大家對中國的想像與期待,不僅如此,更見證了中國各領域的發展,是如何對本地華裔子弟的各方面帶來正面影響,如影視業、文化、教育、旅遊、科技、甚至是體育。

他說,舉辦第二屆的時候,來自中馬和南馬的作品激增,反映了紮根北馬的這場賽事已經成了全國性的活動,參與者的作品開始涉獵“一帶一路”、“中國脫貧”等更宏觀的議題討論,而且還在第二屆賽事中增加了友族同胞組,讓非華裔參與其中。

“今年的整體水平除了比過去更高之外,參與的更包括之前未曾參與的學校,一些更來自各州屬的國際學校,顯然的,這場賽事儼然已經成為全國備受矚目的文壇常年盛事。”

他還說,明年是馬中建交50週年紀念,相信明年的賽會將突破今年的規模,參賽作品也一定能打破記錄。

全體嘉賓與出席者開心大合照。

檳州華教事務協調委員會主席章瑛則說,馬來西亞與中國自1974年建立外交關係後就發展順利,兩國除了經濟上的合作外,在農業、科技、教育、文化及傳統醫學方面也有穩定的發展。

她坦言,中文是世界上其中一種最難學、難懂和難記的語言,不過在馬來西亞,在憲法的保障下,每個人都有學習自己母語的權利,而先輩們為了確保下一代的文化傳承,就在各地興建華文小學與中學,至今全馬擁有約1302所華文小學,82所國民型中學和63所獨中。

“這是一個民主國家的體現,也是檳州政府執政以來秉持的一個信念,檳州政府自執政以來, 了解華教的狀況與辛苦,因此每年都有制度化撥款予州內的國民型華文中小學及獨中,且自2012年起,通過首長的特別撥款,發放回饋金給州內5所獨中的教職員,目前每年每位獨中的教職員可獲得的600令吉。”

她還說,首相安華在中國清華大學發表演說時也強調,我國的教育方向是開放多語言學習,雖然我國的國家語文是馬來文,但卻沒有禁止有意學習其他語言的人,這就是馬來西亞未來的方向。

出席者尚有中國駐檳總領事館領事李捷、副領事錢宗燁、《光明日報》高級經理(廣告行銷)兼威省/吉南/北霹靂高級區經理柯忠辰、廣告銷售總監陳帝銓、《星洲日報》北馬高級區經理洪葆芩、星洲媒體北馬區業務經理邱武才、《中國報》北馬區經理劉峻賓、《南洋商報》霹靂區經理黃佩詩及比賽統籌黎添華等。

獲獎後的萊來開心與家人合照。

萊來:這是第二次參賽 沒想到奪冠

在友族同胞組獲得冠軍的萊來(17歲,中五)接受訪問時說,這是她第二次參加此比賽,當初也是基於華文老師的鼓勵而抱著嘗試心態報名,結果獲得了季軍,今年更沒想到自己會更上一層樓榮獲冠軍。

她指出,她從4歲開始學習中文,雖然學習中文並不容易,但中文裡的每個字都有不同的拼音和意思,這讓她對中文更是著迷。

“我的三名弟弟也在學習中文,我有鼓勵弟弟在家也講中文,但由於父母不懂中文,所以我們會以三語,即中文、馬來文及英文溝通。”

她說,她有一位很欽佩的小學巫裔學姐目前在中國清華大學留學,因此倘若有機會,她希望自己也能到該大學升造,並選修醫科,將來成為能以中文溝通的醫生。

萊來的父親阿茲曼受訪時坦言,中文相較馬來文難學,他本身從政多年,認為大家雖然來自不同種族、文化與語言,但卻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因此必須相互包容。

他說,他常和孩子說,雖然他們是穆斯林,但也必須尊重其他語言與文化,因此他的孩子從小就學習中文。

高中組冠軍陳卉馨與父親分享得獎喜悅。

陳卉馨:用茶葉比喻絲綢之路  提先輩南來的故事

獲得高中組冠軍的陳卉馨說,其作品《一盞鄉情》主要圍繞茶文化主題,是她有天在看到其他人喝茶時突然有了靈感,於是就開始寫這篇文章。

她說,她花了1週時間完成,文章中用茶葉比喻絲綢之路,並提到先輩南來的故事,希望能透過文章帶出兩國情誼。

榮獲學校集體榮譽獎的恆毅中學校長盧思冰說,該校今屆共有219名學生參賽,其中有6名學生入圍。

她指出,在她看到上述賽事的宣傳片後,認為這是一個推動中文寫作的平台,因此她在週會時鼓勵全校學生參加。

她認為,學生的參與非常重要,獲不獲獎則是其次,主要是鼓勵學生多寫作,因此就和學校的華文老師開會討論,並積極在校園內推動。

她還說,其實該校有非華裔生,但她並不知道此次比賽有友族同胞組,因此明年她將鼓勵該校的非華裔生積極參賽。

盧思冰(左四)拿著學校集體榮譽獎與入圍的恆毅學生合影。

第三屆“情牽中馬”徵文大賽成績:

學校集體榮譽獎

冠軍:檳城恆毅中學

亞軍:柔佛利民達中學

季軍:檳城檳華女中

高中組

冠軍:陳卉馨(霹靂怡保深齋中學)《一盞鄉情》

亞軍:陳柄傑(威南日新國中)《傳承與創新》

季軍:陳憶恩(檳城檳華女中)《當文化本真.延傳承薪火》

初中組

冠軍:俞悅沛(八打靈公教中學)《中國與我》

亞軍:楊芷萱(柔佛利民達國中)《永恆》

季軍:陳昕妤(檳城韓江中學)《火鍋》 韓江中學

友族同胞組

冠軍: LAILA MAISARA BINTI ASMAN 萊來(馬六甲華文國民型中學)《我的夢想–中國》

亞軍: MUHAMAD LUTFI FIRAS BIN NUR LUKMAN 陸飛(檳城大山腳日新中學)《中國與我》

季軍:Aishwarrya Sakkravarthi艾絲雅(IPG師訓學院)《我嚮往的中國之旅》

公開組

冠軍:賴晨芳《掌紋》

亞軍:鍾星彬《在您懷裡,撼動》

季軍:劉宇恩《中國與我》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