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後疫時代首回歸實體 檳廟會大年初七鬧哄哄

(檳城28日訊)闊別兩年,檳城廟會終於回歸實體,於今天大年初七晚在喬治市古蹟區隆重登場,吸引大批民眾參與其盛,現場人潮可說是比肩接踵、寸步難行,熱鬧非凡。

檳州首席部長曹觀友致開幕詞時表示,很高興檳城廟會闊別兩年後,終於回歸實體模式,讓檳城古蹟區在這個春節恢復昔日熱鬧,這樣才像是檳城人過新年。

Advertisement

他指出,檳城廟會自1999年開始舉辦,那年是兔年,今年也是兔年,這意味廟會已歷24年歲月。

“過去兩年雖面對疫情,志工們並沒放棄舉辦廟會,他們勇敢嘗試,在新常態下以線上模式舉辦廟會,廟會才沒因疫情而中斷。”

曹觀友不忘感謝多年來支持檳城廟會的贊助商、企業、會館和組織。

他希望來年廟會獲更多企業界人士加入,讓檳城廟會這個屬於檳州的文化品牌,及檳城人文之美能更具體呈現。

ADVERTISEMENT

與會嘉賓包括教育部副部長林慧英。

曹觀友在梁景輝陪同下在檳城新會會館撈生。

民眾難得在廟會現場遇到曹觀友,把握機會合影。

周遊斌(左四起)、曹觀友及梁景輝在主要贊助商陪同下為2023癸卯年檳城廟會擊鼓開幕。

梁景輝:宣揚優秀中華文化為主軸

檳州各姓氏宗祠聯委會主席梁景輝指出,講到廟會,一般人都想到神誕等宗教儀式,事實上檳城廟會自1999年舉辦以來,一直以宣揚優秀中華文化為主軸,2017年起更以傳承文化為目標。

“檳城廟會每年帶領大小志工走進宗祠家廟,感受和學習先人留下的文化瑰寶,尋找靈魂深處的根,再以各種方式將所學文化瑰寶策展出來,讓民眾有所學習和感悟。”

梁景輝感謝24年來的每一位,不論以什麼方式或身份參與,大家共同推動文化巨輪的決心是有目共睹的,未來的路還很長,希望大家繼續努力,檳城廟會會因大家而越來越好。

檳城廟會主舞台上呈獻精彩的民族舞蹈表演。

癸卯年檳城廟會吉祥物“小咪兔”吸引民眾拍照打卡。

不少民眾選擇佩戴口罩參與廟會。

睽違兩屆,檳城廟會終於回歸實體模式,現場人潮寸步難行,熱鬧非凡。

姐姐妹妹戴著兔子頭飾一起逛廟會。

周游斌:馬中人員往來漸恢復

中國駐檳城總領事周游斌說,3月1日起,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將恢復每日往返檳城和廣州的航班,馬中人員往來將逐漸恢復正常。

他指出,大馬衛生部長扎麗哈早前提供數據,從本月8日至10日,近7200名中國遊客入境大馬,沒出現一例確診病例;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多個國際技術機構也指中國疫情不會對他國造成顯著影響。

“這說明,中國因時因勢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是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正確之舉。”

他指出,隨著中國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中國經濟必將呈現整體好轉,實現更大發展,加快大馬等世界各國經濟復甦。

外國遊客參與檳城廟會,感受檳城人過年的文化氛圍。

街頭中央矗立著巨型白色兔子,即便下著細雨,民眾仍撐傘與兔合照。

睽違兩屆,檳城廟會終於回歸實體模式,現場人潮寸步難行,熱鬧非凡。

從心開始,重新出發

今年檳城廟會主題為“從心出發”,顧名思義檳城廟會在後疫情時代再度邁開腳步,從心開始,重新出發。

古蹟區逾20家宗祠、會館開放讓大家入內參觀,還有小小解說員導覽。

今年廟會共有15個舞台、精彩表演輪番登場,包括舞龍、舞獅、民族舞蹈、戰鼓、相聲、武術表演、華樂演奏、扯鈴、粵曲、海南瓊劇、客家山歌、潮劇、布袋戲。

現場特別設有客家台、粵曲台、海南台、潮州台及福建舞台,提高民眾對各籍貫文化及方言的認識和興趣。

廟會於下午4時開始,人潮逐漸增加,當中不僅有華裔,還有不少各族民眾及外國遊客。

人潮在晚間7時至8時間達到頂峰,現場人頭攢動,寸步難行。惟在晚間8時許開始下起綿綿細雨,高樁舞獅等戶外項目被迫暫停,民眾也開始撐傘,人潮有減少趨勢。

適逢兔年,廟會主舞台上少不了可愛的兔寶寶舞蹈。

適逢兔年,廟會主舞台上少不了可愛的兔寶寶舞蹈。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