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山野迷路如何自救?

文/圖:周群雄(《明报》)

迷路被困山林,要如何求生,除了惊人意志力之外,还有什么自救方法?

Advertisement

不时会有人在缺乏准备及装备下在山野迷路,有人更被困山中多日,所以必须学懂在意外情况下如何增加获救及生存的机会。香港山艺协会总教练梁梓浩(Sunny)说,人在迷路时,难免会慌乱,更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愈来愈绝望……“迷路者最重要是保持正向心态,相信自己一定有机会获救,冷静下来才能思考如何走出困境。”他说在众多自救方法中,最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例如避免站在悬崖或陡峭地方,“遇有雷暴,就不可待在高处、空旷地方、电塔或孤树下,应尽量走入树林中。”待情况安全后,方可开始自救流程。

梁梓浩:迷路者最重要是保持正向心态,冷静下来才能思考如何走出困境。
梁梓浩:迷路者最重要是保持正向心态,冷静下来才能思考如何走出困境。

山上天气易变,可能会突然出现浓雾,如正在隐蔽的小路或林中行走,很容易误入“歧途”。
山上天气易变,可能会突然出现浓雾,如正在隐蔽的小路或林中行走,很容易误入“歧途”。

ADVERTISEMENT

建设电塔的位置一般会选在较崎岖的山脊,所以就算有可能找到逃生路径,也不应硬闯。
建设电塔的位置一般会选在较崎岖的山脊,所以就算有可能找到逃生路径,也不应硬闯。

1.善用手机发讯息分享定位

现时智能手机都备有电子地图及卫星功能,即使行山装备不齐,手机大多也不离身,遂成自救利器。如果手机接收到网络讯号,应第一时间报警求救,以及利用Whatsapp等通讯软件的位置分享功能,将自己的卫星定位传送给亲友,着对方代为报警求助。之后便应在原地等待救援,勿胡乱移动以免影响获救机会。即使手机未能上网,也可先发送求助讯息,因为在移动过程中或会突然收到讯号,这时讯息便会自动发送。由于手机非常重要,因此必须慎重使用,例如开启省电模式,关掉Wi-Fi、蓝牙等非必要无线传输功能,延长手机可使用时间。

寻找高处或空旷地方虽然有助定位或求救,但亦要小心安全,勉强攀升有可能陷入难以走回头路的危机。

2.点算物资规划用量

如果身处讯号接收范围以外,有需要移动位置,这时应先检查随身的饮用水、食物量,好好规划每次进食份量,并根据体力状况评估自己可移动的时间,如感到疲累便要休息,尤其是在食物和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要避免体力消耗。

智能运动手表功能很多,当中可能有些不常用的功能如移动路线纪录,启动后有助用户更易找出回头路。

3.寻水源及安全休息点

应优先寻找水源及安全的休息点,解决最基本的维生问题。梁梓浩不鼓励采摘野果或植物食用,以免因中毒而失救。在安全情况下,应向高处或空旷地方移动,以寻找附近的民居或山径,或通过地形或建筑物确认自己的位置。另外,入夜后难以觅路,应以保存手机电量为优先,加上能见度低会增加受伤风险,故夜间不宜探路。

“丝带路”一般较隐蔽,亦有可能由其他行山人士开辟出来,不属于地图上记录的路线,胡乱跟随,有可能增加救援队搜索难度。

4.“丝带路”未必安全

梁梓浩说即使发现行山队绑在树枝上的丝带标记,也不要太过兴奋,因为这只能代表过往曾有人开辟这条山径,但可能此时已此路不通。在树林中或不时发现一些疑似可行的山径,但有可能是野生动物的移动痕迹,胡乱进入有一定危险。要分辨是由人还是动物开路,可留意沿路的树枝折断情况,如属人为开路,树枝折断的位置应会高过半身,否则树枝断口只会在靠近地面出现。另外,电塔旁边一般会有维修山径接回主要道路,但电塔位置一般也会选在较崎岖的山脊,不一定容易到达。

要分辨疑似山径是由人或动物开辟,可留意沿路的树枝折断情况,如断口位出现在高过半身的位置(图),便有机会是由人所开辟。

5.树枝石头留标记

在移动期间,应用树枝、石头在地上留下标记,同时要经常回头观察环境,确保有需要时可原路折返。如在探路过程中发现前方似无出路,要有走回头路的勇气,否则只会令自己愈陷愈深。

入夜后能见度低,稍一不慎容易踩中陷阱;以手机电筒功能照明,耗电量极快,绝非明智选择。
入夜后能见度低,稍一不慎容易踩中陷阱;以手机电筒功能照明,耗电量极快,绝非明智选择。

6.灵活运用仅有物品

虽然不少人行山时只会携带简单的装备,但在危急时不应小觑它们的用途,随时救回自己一命,如:

♦浑身湿透 脱衣与否视质料效能

当身上衣物湿透时,应该脱下还是继续穿着?梁梓浩说难以断言对错,因为在不同情况下的选择有分别,“如果穿着的是有防风效能的外套,可以减少对流效应引致的失温问题,所以湿透后亦不应脱下。”而在登山人士的“圣经”——Mountaineering:The Freedom of the Hills一书中便有提到,棉质衣料有多项致命缺点,例如湿透后回干速度慢,要耗损大量体温去烘干衣料等,所以如在寒冷或大风环境,便不能达到保暖效果,有可能需要脱下,或脱下尽量拧干才穿上。另外,梁梓浩说衣物或毛巾的吸水效能,可用作收集水分,“即使附近没有溪水,但日夜温差仍会令水分凝结在树叶上,这时便可用衣物或毛巾吸水,再将水分拧进水瓶内以备不时之需。”

♦背囊垫底挡寒气

背囊除了有保温效能,内里的软垫还可阻隔寒气入侵,所以当坐在或躺在地上休息时应以背囊垫底,这能减少热传递效应中高温物体传导至低温物体的情况,有助保持体温。

运动手表找回头路

不少人会购买智能手表记录运动数据,如非行山或越野跑爱好者,可能不知道手表具备移动路线纪录功能,这时可尝试点选登山、户外跑步等运动项目,取得卫星定位后,便有可能在操作界面中找到实时路线画面功能。

说到底,行山最重要是预防意外发生,例如切勿独自行山、学习山艺及求生技能、带备地图及急救装备等。

何伟明:山洞和废屋躲藏不利搜救行动,搜救人员很难发现你的行踪。

躲山洞不利搜救

在野外迷路,二级山艺教练何伟明说选择安全避难点等待救援是一个明智决策。理想的避难点可能是平坦且稳定的地面,远离悬崖边缘和有崩坍风险的地区,避开当风处。如果可以的话,选择开放区域,以便更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可以利用现有装备(斗篷雨衣、保温毡、行山杖、鞋带)盖建安全的庇护所休息、挡风、保温,也让搜救人员发现你的踪迹。这些装备最好选择鲜艳颜色,如红、黄色,或可放置一些颜色鲜艳的物件在庇护点附近,以增加被发现的机会。

如果附近能有平坦、缓慢流动的水源更好,可以增加生存的机会。而在山洞和废屋躲藏,不利搜救行动,搜救人员很难发现你的行踪。

自救法則——S.T.O.P.

对于荒野迷路,求生节目《人在野》(Man vs. Wild)主持Bear Grylls曾在他的著作How to Stay Alive: The Ultimate Survival Guide for Any Situation中提到当人意识到自己可能迷路,多数会感到害怕,但他认为最重要是不要惊慌,保持理智,并实行他建议的“S.T.O.P.”求生法则:

停止(stop):如意识到自己已迷路,应停止前进,以免令情况变得更坏。

思考(think):大脑是最好的求生工具,所以要好好利用,思考如何脱离困境。

观察(observe):如果有地图,应在地形上寻找突出的大地标,如大湖、山峰或人造的天线,以确定自己的位置。他不建议选择用小溪定位,因为附近可能有更多小溪。

制订计划(plan):为如何脱险或寻求救援制订策略,可保持士气高涨。

此外,Bear提醒在安全情况下要携带所有装备,例如背囊,就算只是移动一段短距离探路也不要留下它们,如果之后找不到,麻烦更大!

前英国特种部队成员Bear Grylls撰写的How to Stay Alive: The Ultimate Survival Guide for Any Situation。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